分子印迹荧光传感器的设计合成及其对腐霉利的检测

发布时间:2020-10-19 07:49
   农药的使用对经济作物的产量提供保障,可大大降低了农作物病害,但长期以来,由于农药的不规范使用和大规模喷洒不仅对食品药品安全造成危害,对于土壤和自然水体更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残留和污染。腐霉利(Procymidone PCD)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有机氯农药残留,一定剂量的会导致人体性器官畸形、萎缩和病变,妊娠期和早期哺乳期如果接触PCD,会对新生儿的性别产生严重影响,甚至改变,其危害可想而知。但是,国家并没有更加快捷、高效、稳定的检测方法。现行检测PCD的方法仅仅停留在色谱与质谱联用法,虽然该方法稳定性好、准确率高、重复性强,但是却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专业的操作人员以及复杂的前处理过程、对环境不友好、达不到及时检出、现场办公、现场执法等需求,因此需要研制出一种快速检测PCD的方法。本论文的工作如下:(1)在二氧化硅纳米粒子骨架上,修饰了有机荧光染料(FITC)并利用悬浮聚合法,对PCD进行印迹,再用氢氟酸蚀刻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获得分子印迹荧光传感器(@MIF-pcd),再用傅里叶红外光谱、透射电镜、纳米粒度仪对其进行表征,并证明分子印迹荧光传感器(@MIF-pcd)合成成功,粒径为500 nm。(2)确定了@MIFS-pcd的最佳浓度、PCD饱和吸附浓度、PCD饱和吸附时间、以及检测专一性。分别为,@MIFS-pcd浓度0.066 mg/mL,当PCD浓度达到400 nM时,@MIFS-pcd吸附程度达到饱和,18 min内可实现检测目的。同时,应用@MIFS-pcd对吉林大学东湖湖水和中药材人参两种基质条件下的PCD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PCD浓度为0~40 nM具有良好线性,检测时间在20 min以内,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在100%左右,可以与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GC-MS)等权威技术相媲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P212.14;S481.8
【部分图文】:

结构图,结构图,有机氯杀虫剂,速克灵


水平比西方发达国家的人体负荷水平高[10, 11],这可能是由于我国禁用有机氯杀虫剂比西方等发达国家晚十年所造成的。1.1.4 PCD 的应用与危害PCD(Procymidone)化学名为 N-(3,5-二氯苯基)-1,2-二甲基环丙烷-1,2-二甲酰基亚胺;别名氨氟乐灵,二甲菌核利,速克灵,杀霉剂,。CAS 号:32809-16-8,分子式:C13H11Cl2NO2,可溶于丙酮、二甲苯,微溶于水。在日光和高温度条件下仍稳定,结构图如图 1 与图 2 所示。

结构图,3D结构


水平比西方发达国家的人体负荷水平高[10, 11],这可能是由于我国禁用有机氯杀虫剂比西方等发达国家晚十年所造成的。1.1.4 PCD 的应用与危害PCD(Procymidone)化学名为 N-(3,5-二氯苯基)-1,2-二甲基环丙烷-1,2-二甲酰基亚胺;别名氨氟乐灵,二甲菌核利,速克灵,杀霉剂,。CAS 号:32809-16-8,分子式:C13H11Cl2NO2,可溶于丙酮、二甲苯,微溶于水。在日光和高温度条件下仍稳定,结构图如图 1 与图 2 所示。

示意图,分子印迹技术,原理,示意图


模板(template)、功能单体(Functional monomer)、交联剂(Crosslinker)引发剂(Initiator)被称为四大必要元素。其合成原理如下:在分散的介质中,先将模板分子(待测物)、印迹分子)与相匹配的单体分子通过共价键或者非共价键作用产生相互作用,两者充分预作用后形成复合物;接着加入交联剂和引发剂引发聚合反应。形成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即模板和单体形成的复合物被固定在高分子三维网状结构内);随后利用物理或者化学方法将模板分子从聚合物中去除;从而在聚合物中留下形状、尺寸、识别位点与模板分子完全互补的位点。当 MIP 投入含有 template 的溶液时,由于 MIP 的“记忆功能”,会对 template 有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能力,达到了专一性识别和捕获的目的。分子印迹的示意图如图 3 所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黎四霞;;分子印迹材料应用范围探析[J];信息记录材料;2018年06期

2 姜如愿;龙泽荣;冉文生;苏玉红;;表面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应用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2017年04期

3 王玲;潘亚男;;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在兽药残留分析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年03期

4 胡文英;黄建辉;;叶蝉散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5 张进;姚桃花;王燕青;;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研究进展[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3年08期

6 杨挺;吴银良;李存;赵健;陈国;吕燕;;莱克多巴胺表面分子印迹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吸附性能[J];中国农业科学;2013年06期

7 黄运红;许杨;杜碧柏;何庆华;曹郁生;;分子印迹柱-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猪肉中磺胺嘧啶(英文)[J];分析化学;2012年07期

8 谢建军;王璐;李菊;丁博;曾广丰;王志元;陈文锐;;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按摩油类化妆品中16种多环芳烃[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7年08期

9 邵燕;王良贵;韦祥庆;广霞;陈佳英;;分子印迹磁性固相萃取/GC-MS法检测大米中三环唑[J];广州化工;2017年17期

10 栾崇林;李铭杰;李仲谨;苏秀霞;蒋晓华;;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丽特;基于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表面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应用[D];武汉大学;2017年

2 胡美华;功能化Fe_3O_4的制备及其在食品/环境样品中染料和真菌毒素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9年

3 王涵;分子印迹型吸附剂吸附烟气中氮氧化物的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8年

4 陈志亮;氧化石墨烯-Fe(Ⅲ)@分子印迹复合材料模拟细胞色素c还原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5 李宁;荧光分子印迹传感器快速检测微生物活性及其毒素[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6 张一达;蛋白质分子印迹材料的制备和应用[D];兰州大学;2019年

7 颜朦朦;基于分子印迹—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农药残留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8 唐志民;表面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9 魏晓兵;新型分子印迹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对磺胺类药物残留检测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10 韩鸿萍;暗紫贝母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及在分子印迹-化学发光分析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雅;Ag、S掺杂MIP-TiO_2选择性降解水中EP的实验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9年

2 吴鹏飞;分子印迹TiO_2选择性光催化降解水杨酸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9年

3 张玉男;基于POSS的紫杉醇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9年

4 邓钏;分子印迹BiOBr的制备及其选择性光催化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

5 黄一;分子印迹荧光传感器的设计合成及其对腐霉利的检测[D];吉林大学;2019年

6 蔡翠翠;基于分子印迹整体纤维固相微萃取的环境水样中磷酸三甲酯分析方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

7 袁丝兰;基于分子印迹—流动注射化学发光传感器检测茶碱类物质[D];重庆师范大学;2019年

8 洪思慧;基于分子印迹识别材料的三唑磷仿生免疫快速检测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9 张帆;Cu(Ⅱ)分子印迹支撑液膜的制备及传输性能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4年

10 高远莉;分子印迹固相微萃取涂层的制备、评价及在农残检测中的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469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8469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7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