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BD诱导匍匐翦股颖抗褐斑病叶片结构及细胞壁变化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2 07:22
   匍匐翦股颖(Agrostis stolonifera L)是多年生冷季型草坪草,由于属性优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常规绿地建设和高强度经济草坪,但匍匐翦股颖应用中病害发生频繁,导致其应用发展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因此多种化学杀菌剂被广泛使用,导致病菌耐药性的增加使病害的防治更加困难,同时环境也受到严重污染,违背了生态建设的初衷。近年来诱导植物抗病性被广泛研究,也为草坪病害的防治带来新的发展前景。本次研究采用2,3-butanediol(2,3-BD)作为抗病诱导剂,对苗期匍匐翦股颖进行诱导处理,并接种草坪草褐斑病病原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通过对其结构、细胞壁组份和木质素合成前体酚酸的研究,观察诱导剂2,3-BD对匍匐翦股颖抗褐斑病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相比未诱导接菌处理,2,3-BD诱导处理后匍匐翦股颖叶片细胞结构排列更为紧密,气腔变小,上、下表皮细胞显著增大,第7天差异最大分别是其1.19和1.26倍,并且有较多乳突形成;叶肉细胞增大,第15天差异最为显著,是其1.30倍;叶绿体数量也明显增加,维管束和导管大小在各时间段均变化不明显,但木质化程度较高,皮层组织加厚。(2)2,3-BD诱导处理并接种病原菌后,与未诱导接种处理相比,细胞受害程度明显减轻,细胞间形成丰富胞间连丝,叶绿体结构完整呈纺锤形且紧靠细胞壁,在叶绿体中形成大量淀粉粒,线粒体数量也相应增加,细胞壁加厚且出现明显褶皱,细胞壁交联处更为明显,并有高电子致密物质沉积。(3)2,3-BD诱导处理后,匍匐翦股颖叶片的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和HRGP含量在各时间段均有大量积累,显著高于对照和未诱导接种处理,分别在第13、11、9和9天出现相应峰值,相比未诱导接种处理分别提高了5.7%、17.6%、16.5%和42.5%,并且木质素和HRGP积累的时间进程和强度上表现出一定的同步性。果胶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但始终显著高于未诱导接种处理,在第11天出现峰值,相比未诱导接种处理提高了0.9%。(4)2,3-BD诱导处理后,对-香豆酸,咖啡酸,阿魏酸和芥子酸含量均得到提高,其中对-香豆酸和咖啡酸含量始终高于对照,且差异性显著,同时发现4种酚酸的峰值变化在时间上呈现出一定的顺序性,与木质素合成过程顺序相符,其出峰时间依次为对-香豆酸、咖啡酸、阿魏酸、芥子酸,分别在第7、9、11、13天依次出现,且与未诱导接种处理相比差异显著,分别是其1.38、1.39、1.11和1.16倍。
【学位单位】:甘肃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S436.8
【部分图文】:

标准曲线,匍匐翦股颖,羟脯氨酸,均差


m 处测定吸光值,根据羟脯氨酸标准曲线计算 HRGP 含量,用 μg/gFW 表示重。每个样品重复 3 次。析数据采用 SPSS 19.0 软件,单因素 ANOVA 分析处理,Duncan,s 新复极差法分析,Excel 2010 软件进行图表绘制。分析-BD 对匍匐翦股颖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3.1 所示,接种病原菌后随时间变化,木质素含量整体呈先上升后逐渐下降的种处理(W+T)在第3天开始快速上升,第3-11天与对照相比均显著高于CK(P﹤高出 2.9%、4.1%、5.1%、3.6%和 3.5%,其中第 9 天时含量最高,之后逐渐低于 CK 但差异比较显著(P﹤0.05)。2,3-BD 诱导处理(BD+T)木质素含量上升趋势,3-15 天与 CK 相比均差异性显著,9-15 天与 W+T 相比差异性显著别高出 3.6%、5.0%、5.7%和 6.6%,其中第 13 天木质素含量最高出现峰值

纤维素含量


3-BD 对匍匐翦股颖半纤维素含量的影响纤维素含量在接种病原菌后整个时间段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如图 3.3)。W+素含量在整个时间段变化幅度较小,在第 5 天时含量最高出现峰值,第 3-9 于 CK(P﹤0.05),相比分别提高了 3.1%、10.1%、4.1%和 4.2%,在 11-15 P﹤0.05),相比依次降低了 4.2%、6.8%和 8.7%。BD+T 处理半纤维素含量显著高于 CK 和 W+T(P﹤0.05),在第 0-9 天呈小幅上升趋势,第 9 天时含比 CK 和 W+T 分别提高了 21.4%和 16.5%,之后呈逐渐降低趋势。图 3.2 纤维素含量变化Fig3.2 Changes in cellulose contents

含量变化图,半纤维素,含量变化,纤维素含量


3-BD 对匍匐翦股颖半纤维素含量的影响纤维素含量在接种病原菌后整个时间段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如图 3.3)。W+素含量在整个时间段变化幅度较小,在第 5 天时含量最高出现峰值,第 3-9 于 CK(P﹤0.05),相比分别提高了 3.1%、10.1%、4.1%和 4.2%,在 11-15 P﹤0.05),相比依次降低了 4.2%、6.8%和 8.7%。BD+T 处理半纤维素含量显著高于 CK 和 W+T(P﹤0.05),在第 0-9 天呈小幅上升趋势,第 9 天时含比 CK 和 W+T 分别提高了 21.4%和 16.5%,之后呈逐渐降低趋势。图 3.2 纤维素含量变化Fig3.2 Changes in cellulose contents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兴菊;马源;马晖玲;张咏梅;余倩倩;;2,3-丁二醇诱导下匍匐翦股颖叶片细胞结构变化及抗病相关性分析[J];草业学报;2017年12期

2 张静;马晖玲;王春;周运转;张文丽;李小燕;;三个不同品种匍匐翦股颖植株再生的研究[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7年05期

3 李志丹;韩瑞宏;高桂娟;陈璇君;陈平;石秀兰;;叶面施肥对粤选1号匍匐翦股颖生长特性的影响[J];热带农业科学;2012年06期

4 韩群鑫;麦艺婷;陈平;;匍匐翦股颖害虫禾灰翅夜蛾生物学习性研究[J];草业学报;2009年06期

5 陈平,吴秀峰,覃广泉;匍匐翦股颖粤选1号品种特性[J];作物杂志;2005年02期

6 张宗岩;张家均;杜浩;;匍匐翦股颖引种栽培研究[J];中国园林;1987年04期

7 张生礼;;城镇绿化的优良草坪匍匐翦股颖[J];宁夏农林科技;1988年03期

8 白生平;徐廷荣;;匍匐翦股颖繁殖方法及效果初探[J];中国草地;1992年01期

9 赵春旭;姜寒玉;董文科;陈红;方彦霞;谢丽萍;马晖玲;;外源复合激素对匍匐翦股颖抗褐斑病的诱导抗性[J];草业学报;2018年11期

10 罗耀;黄华枝;张巨明;叶振华;;不同繁殖方式对匍匐翦股颖草坪质量及生产成本的影响[J];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利娟;匍匐翦股颖对干旱—低温交叉胁迫的适应机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2 孙鑫博;匍匐翦股颖(Agrostis stolonifera L.)小热激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3 史毅;丁二醇诱导匍匐翦股颖抗病、耐热性及其分子应答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7年

4 王胜;不同草坪草及其根层土壤特性对盐胁迫的响应[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兴菊;2,3-BD诱导匍匐翦股颖抗褐斑病叶片结构及细胞壁变化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8年

2 马源;2.3-丁二醇诱导匍匐翦股颖对褐斑病的防御生理机制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7年

3 曲亚楠;两个不同生态型的匍匐翦股颖对高温和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差异[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4 刘洋;细胞分裂素和氮素共同作用对匍匐翦股颖(Agrostis stolonifera)抗旱性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5 刘思露;外源甜菜碱对匍匐翦股颖抗旱性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6 吴琼;农杆菌介导rd29A启动子驱动AVP1基因转化匍匐翦股颖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黄连成;牛耳草抗旱生理及其抗旱基因在翦股颖上的转化[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1年

8 付正;匍匐翦股颖耐盐性及抗坏血酸调控效果和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9 常作良;外源ALA调控匍匐翦股颖盐胁迫的生理机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10 李红民;匍匐翦股颖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及玻璃化超低温保存技术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804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8804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0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