颖壳伯克霍尔德菌基因组分析及水平转移基因的筛选

发布时间:2020-11-14 09:25
   水稻细菌性穗枯病是由颖壳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glumae)引起的一种严重种传病害。B.glumae除了侵染水稻之外,还可侵染人类肺部,在土壤等环境中也广泛存在,因此认为B.glumae具有较强的微环境适应性和致病性。基因水平转移是细菌进化的重要动力,对增强细菌的环境适应性和致病性具有重要作用。本论文基于基因组测序从基因水平转移视角分析了B.glumae的进化特征,以探讨基因水平转移对B.glumae致病性和微环境适应性的影响。首先,完成了第一株中国水稻B.glumae分离株——HN的全基因组图谱。HN菌株的基因组大小为6,584,463bp,由2条染色体和1个质粒构成,共编码7239个基因。致病基因分析显示HN菌株存在39个致病相关基因,这些基因可归为两大类:与水稻细菌性穗枯病相关的毒黄素合成基因簇等21个基因;与人类肺囊性纤维化病相关的苯乙酰-CoA单加氧酶合成基因簇等7个基因。致病基因分析表明HN菌株同时具有侵染水稻和人体的潜力。其次,分析了基因水平转移对B.glumae进化的作用。进化分析显示:不同来源的9个B.glumae菌株分属于4个不同的分支,其中HN菌株和其它菌株进化差异明显,表明B.glumae存在4种不同的进化历程。泛基因组分析显示B.glumae的核心基因组包括3246个基因,泛基因组包括7092个基因,表明B.glumae存在大量的外源基因。采用构建系统发育树的方法,对3株具有完整基因组的水稻分离菌株(HN、BGR1、LMG2196)和1株人体分离菌株AU6208进行了水平转移基因分析,结果从菌株HN、BGR1、LMG2196和AU6208中分别筛选出了 43、41、50和43个水平转移基因。这些水平转移基因包含了 2组基因对:sbnA/sbnB和pehA/pehB和3个分别合成Massetolide A、吡咯喹啉醌和吩嗅的基因簇。其中,除了sbnA/sbn 仅存在于人体致病菌株AU6208中,其余为共有基因。2个水平转移基因对的功能分析。sbnA/sbnB通过一次基因水平转移从链霉菌属转移到AU6208菌株。sbnA和sbnB编码的酶可催化反应产生L-2,3-二氨基丙酸。L-2,3-二氨基丙酸是许多抗生素(如紫霉素和卷曲霉素)的关键前体,也是葡萄球菌铁载体B的前体,铁载体B影响葡萄球菌在哺乳动物血清的正常生长及其致病性。pehA和pehB通过两次独立的早期HGT转移到B.glumae,pehA和PehB编码两种高度相似的聚半乳糖醛酸苷酶。在Burkholderia cepacia中,pehA参与洋葱鳞茎的浸渍反应;在Erwinia carotovora中,pehA基因表达的调节因子和PehA是产生毒力所必需的。可见,两组基因与和细菌的致病性和微环境适应性密切相关。3个水平转移基因簇的功能分析。MassetolideA合成基因簇来源于假单胞菌属,整个基因簇包含13个基因,编码合成一种环脂肽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活性;MassetolideA也是Pseudomonas fluorescens群集运动及其生物膜形成的重要因子。吡咯喹啉醌合成基因簇共有5个基因pqqABCDE,其中pqqBE来源于假单胞菌属。吡咯喹啉醌是一种氧化还原辅助因子和抗氧化剂,可提高细胞对活性氧的耐受能力。吩嗪合成基因簇来源于放线菌门,整个基因簇包括7个基因phzBCDEFGI。吩嗪可作为电子穿梭体,促进细菌和植物获取铁和营养物质。此外,吩嗪缺失突变显著减弱Pseudomonas aeruginosa体对小鼠的致病性。可见,3个基因簇也与菌株的致病性和微环境适应性密切相关。综上,基因组分析发现B.glumae通过基因水平转移从其它细菌获得了大量外源基因,这些基因可编码合成次生代谢产物或其前体,可促进生长、提高抗性和毒力,很可能对B.glumae的致病性和微环境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后续将对此进行验证。以上结果对解析B.glumae的进化历程和精准研制高效防治制剂具有指导意义。
【学位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S435.111
【部分图文】:

物种进化,基因系统,水平转移,分支


于一致性的方法。??目前研宄者普遍认为构建系统发育树是检测HGT的黄金法则t125l。目前的??研宄表明HGT发生的主要类型一共为6种,如图1.2所示1611。尽管绝大多数??HGT情况都可以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检测,然而一些伴随着大量基因复制以及??丢失现象的HGT是很难通过建树检测出来(例如图1.2?f)。??Organismal?tree?Gene?tree?Organismal?tree?Gene?tree??a?——??Duplicative?_?i ̄二?一?^>—i—?Duplicative?,?|?[?1=1??transfer?「厂一二?^'?| ̄transfer?with?—?「-(?_?^?1 ̄I ̄ ̄1=1??j?I?[二?I?I?i?diffsrsntisl?丨?I?^?■?_?j— ̄i?!??1085??homologous? ̄?E? ̄?l-r^=??replacement?H? ̄?Sequential?r ̄C3=??c?,?^?[—??rLf-^?r?f???^??Ancient???i??i?^??—I ̄??—I?r—i??homologous? ̄?「-J?^?* ̄ ̄I ̄ ̄L ̄r?^T ̄?一1?^??replacement?[? ̄_?. ̄i?,—?Transfer?of??—|?^,?I ̄ ̄?j?1?|—i—?new?gene?士??“??l...:…t::::?i????图1.2不同种类的转移及其对基因系统发育的影响HI??每一棵物种进化树代表了一种假设的进化关系

流程图,基因组,流程,基因组分析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颖壳伯克霍尔德菌基因组分析及水平转移基因的筛选??菌株的基因组。利用Qubit?2.0焚光计和NanoDrop?2000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对??DNA质量进行检测。检测符合标准后,使用Nanopore测序仪测序,获得原始序??列。??2.2基因组拼接??使用Canu软件对Nanopore产生的数据进行拼接,参数默认整个拼接??

同源序列,热力图,伯克,菌属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颖壳伯克霍尔德菌基因组分析及水平转移基因的筛选??2.4.2构建单拷贝基因进化树??使用自制脚本筛选出核心基因组的单拷贝基因,并按照相同顺序从头到尾依??次连接,使用软件进行同源序列比对,然后使用IQtree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142]。??3结果与分析??3.1基因组信息分析??3.1.1?ANI分析结果??通过将HN菌株和属11个不同种的代表菌株进行AN1分析,??结果如图2.2所示,本图是AN丨分析的结果,结果显示HN菌株的基因组和及??g/wmae?LMG?2196菌株的基因组AN丨值达到了?99°/。。一般认为原核物种边界阈??值是95%,也就是说如果细菌基因组之间的ANI值超过95%,则这两个菌株为??同一个物种。因此认为从湖南省分离得到的致病菌株是g/www。??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国完成迄今最大规模人类基因组分析[J];中国科技产业;2010年04期

2 ;基因组分析具有临床应用价值[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年04期

3 王明伦;;嗜人B淋巴细胞病毒的基因组分析[J];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1988年01期

4 李伟;不用比较的基因组分析[J];世界科学;2004年06期

5 江世亮;;赵寿元教授谈“人的基因组分析”[J];世界科学;1992年05期

6 黄蓉婷;吉国力;吴小惠;;全基因组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对多聚腺苷化信号的影响[J];生命科学仪器;2016年Z2期

7 余光创;秦宜德;;miRNA靶基因计算分析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8 郭凯声;;人类基因组分析研究在日本的进展[J];世界研究与发展;1991年05期

9 周仲儿;猪基因组分析现状[J];浙江畜牧兽医;1999年02期

10 远滕;王维荣;;人类基因组分析系统[J];世界科学;199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嘉博;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的拓展以及实用分析工具软件的建立[D];东北农业大学;2018年

2 吕丽丽;基因组异常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相关性研究及候选基因的探寻[D];吉林大学;2019年

3 金科;生物信息学在大熊猫和血吸虫基因组分析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0年

4 朱康丽;鲸类味觉的丢失及鲸类适应性进化的比较基因组学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5 蔡晓锋;番茄Dof基因家族全基因组分析及SlDof22、SlDHAR1和FaGalUR在AsA积累中的功能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6 胡泉军;牦牛基因组数据库建设[D];兰州大学;2014年

7 刘玉芬;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国内分离株基因组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8 赵国昌;永久性心房颤动的基因组DNA甲基化分析[D];首都医科大学;2017年

9 杜瑾;基于基因组分析的VC发酵混菌体系共生机制及功能强化[D];天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珊珊;海南鼠源性细小病毒、多瘤病毒及Gemycycrularvirus的基因组分析[D];海南医学院;2019年

2 王赛;颖壳伯克霍尔德菌基因组分析及水平转移基因的筛选[D];浙江理工大学;2019年

3 王晓霞;青藏高原藏羚羊粪便中两个细菌新种的分类鉴定和基因组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9年

4 杨楠;紫金矿区重金属耐性菌株Mucilaginibacter rubeus P3的分离、鉴定、基因组分析及其应用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9年

5 唐紫珺;基于MDR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算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年

6 王雪霖;林木基因组大数据分析及应用[D];南京林业大学;2018年

7 解秀月;牦牛基因组有害突变积累研究[D];兰州大学;2018年

8 李净净;Bacillus sp.LM4-2分离鉴定与全基因组分析[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9 唐靖伟;Mucilaginibacter pedocola sp.nov.的多项分类学鉴定和基因组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

10 包永红;基于Hadoop的基因组分析平台构建[D];内蒙古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833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8833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f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