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自噬途径与杆状病毒AcMNPV侵染关系初探
【学位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S476.13
【部分图文】:
昆虫自噬途径与杆状病毒 AcMNPV 侵染关系初探养充足的条件下,自噬途径也会对一些特殊的细胞器或蛋白质进行选择性的性自噬可以对细胞器或某些蛋白质的完整性和数量进行调节,这对于细胞在环境和胁迫条件下的稳态维持至关重要。一般情况下,选择性自噬始于待降的泛素化,之后自噬的货物结合蛋白识别这些泛素化的细胞器并使其直接或自噬相关蛋白互作形成自噬体膜。尽管细胞器清除的自噬机制与非选择性自大致相同,但参与不同细胞器的选择性自噬的相关分子却有着一定的特异性择性自噬主要包括线粒体自噬(Mitophagy)、过氧化物酶体自噬(Pexopha体自噬(Lysophagy)、内质网自噬(Reticulophagy)、细胞核自噬(Nucleopha自噬(Xenophagy)、脂类自噬(Lipophagy)和核糖体自噬(Ribophagy)(A,2017)。当前研究已经证实选择性自噬与神经退行(Nixon,2013)、衰老(No,2013)和肾脏损伤(Maejima et al.,2013)等多种生理变化有关。
2000),之后与 ATG7 结合并被转运至 ATG(3类 E2 结合酶()Tanida et al.,2004)。最后,ATG16L复合物(类E3连接酶)使LC3 与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共价结合形成 LC3-Ⅱ(或 ATG8-PE)完成 LC3 的脂化(Mizushima et al.,1998)。LC3-Ⅱ锚定于游离的自噬膜并介导这些不同来源的自噬膜互相融合延伸,形成完整的自噬体(Nakatogawa et al.,2007)。在自噬的最后阶段即自噬体成熟阶段,RAB7 和可溶性 N-乙基马来酰亚胺敏感因子结合蛋白受体(SNARE)蛋白家族的 STX17 修饰自噬体并介导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最终完成对自噬底物的降解(Itakura et al.,2012)。Beclin 1-PI3KC3 复合物亚基 ATG14L 直接与 STX17 结合增加 STX17-SNAP29 复合物稳定性,之后 SNAP29 与定位于溶酶体的 VAMP8 互作促进了溶酶体与自噬体的融合(Diao et al.,2015)。PLEKHM1 作为接头蛋白与 LC3、RAB7 和 STX17 结合并招募 HOPS 复合物使自噬体与溶酶体进一步接触(McEwan et al.,2015)。在这一过程中,Beclin 1-PI3KC3 复合物中的 ATG14L 亚基被 UVRAG 替换(Itakura et al.,2008)。
8昆虫自噬途径与杆状病毒 AcMNPV 侵染关系初探因子TRIM5α可以介导自噬激活复合物的组装促进自噬对HIV-1的降解(Ribeiro et al.,2016)。自噬还可以在不依赖降解过程的情况下帮助细胞抑制病毒的复制。诺如病毒(NoV)可引起一种人类可传染的非细菌性肠胃炎(Baldridge et al.,2016)。在鼠类诺如病毒(MNV)感染小鼠的实验中,干扰素 IFNγ 介导的抗病毒反应需要主要功能为形成自噬体的 ATG5-ATG12-ATG16L1 蛋白复合物的参与(Hwang et al.,2012)。然而,在该抗病毒反应中并不需要自噬体和溶酶体融合降解病毒,而是利用 LC3 将 IFNγ诱导的 GTP 酶运送到 MNV 复制复合物抑制病毒复制(Biering et al.,20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巧云;沈汉明;夏大静;;锌与自噬[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年03期
2 韩苏夏;蔡梦娇;;自噬在肿瘤治疗策略中的角色[J];西部医学;2018年09期
3 周岐鸣;刘洋;季光;宋海燕;;调节自噬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药物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8年10期
4 李晓琼;何玲玲;李新毅;;自噬与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研究进展[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8年10期
5 马文科;戴舒惠;罗鹏;杨悦凡;费舟;;线粒体自噬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年06期
6 付婉;董笛;赵颖;;自噬的相关分子机制[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7年05期
7 方聪聪;毛善平;董慧敏;刘宝辉;王舜;;线粒体自噬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7年02期
8 李旭卉;吴习习;张凯;罗海霞;李敏;;线粒体自噬与癌症关系的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17年09期
9 陈延斌;黄建安;;自噬在呼吸系统的研究现状[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7年06期
10 张安琪;朱莉拉;刘若冰;;自噬在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研究进展[J];人人健康;2016年2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兰弟;基于提高亲电性的策略设计天然导向的抗炎试剂和自噬激活剂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魏仪;自噬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致睾丸发育异常和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8年
3 孙晓琪;雌二醇通过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30 (GPR30)/ERK1/2信号通路调节MC3T3-E1细胞线粒体自噬的分子机制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4 刘永一;自噬在棕榈酸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
5 杨烽;Klotho对糖尿病肾脏病中细胞自噬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8年
6 曹文婷;miR-125b-5p在UVB影响SLE自噬中的作用机制[D];昆明医科大学;2018年
7 陈树东;慢性颈脊髄压迫的临床转归及自噬在脊髄运动神经元中的作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8 牛国辉;HIF-1α调节自噬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8年
9 盛岳;Rab37调控细胞增值及自噬的分子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10 靳佳欣;人类胚源肾细胞(HEK)中自噬相关基因4对于自噬相关基因8的作用探讨[D];兰州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悦;马度霉素抑制Akt介导自噬流阻断促使骨骼肌细胞凋亡分子机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2 肖燕;自噬对H_2O_2诱导PC12细胞毒性的影响[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3 吴习习;NOD2在绵羊肺炎支原体诱导巨噬细胞自噬中的作用机制[D];宁夏大学;2018年
4 朱周;DRAM1诱导自噬和抑制细胞增殖的信号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5 张玉;酵母Whi2对细胞自噬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8年
6 许雯;血管紧张素(1-7)和血管紧张素Ⅱ通过氧化应激和自噬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调节作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7 王威栋;糖基化终产物诱导人牙周膜细胞自噬的作用机制初探[D];南京医科大学;2014年
8 李景峰;昆虫自噬途径与杆状病毒AcMNPV侵染关系初探[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9 唐乖;TOCP对SK-N-SH细胞miRNA表达谱的影响及自噬相关基因的预测[D];南华大学;2018年
10 龙隆;淫羊藿次苷Ⅱ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8年
本文编号:28866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886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