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抗菌核病评价及轮回选择群体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1-01-16 09:42
油菜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我国是甘蓝型油菜种植的主要国家之一。菌核病一直困扰着油菜的推广与种植,其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与品质。现有的甘蓝型油菜遗传基础狭窄。甘蓝型油菜不同材料间的菌核病抗性只存在一定的耐病差异,缺乏高抗或免疫的资源。萝卜质雄性不育系统(Ogu CMS)因其不育性稳定,不受环境因素影响,是理想的一种控制授粉系统。本研究拟运用前期获得的含有Ogu不育细胞质,恢复基因杂合[S(Rfrf)],具有中双11号遗传背景的材料为母本,以人工合成型油菜、半人工合成型油菜、甘蓝型油菜自然群体中抗性优良的材料为父本,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轮回选择的方法,旨在选育出高抗菌核病的含Ogu CMS甘蓝型油菜轮回选择群体,并对其进行评价。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轮回选择群体母本不育性的保留与菌核病抗性的改良中双11号是一个具有菌核病抗性相对突出,当前推广的优良常规油菜品种。在前期研究中,我们以Ogu CMS的杂交种为母本,与中双11号杂交,杂交后代中选可育株为母本与中双11号连续回交3代,获得育性分离,具有中双11号背景的材料。2017年,通过对母本材料进行叶片群体抗性鉴定和茎杆单株抗性...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芸薹属基本种和复合种之间的遗传关系(禹氏三角)
图 2.1 构建轮回选择群体技术路线Figure 2.1 Strategy of fabricating the recurrent selection populations2.2.1.2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 SSR 标记抗性标记来源于实验室前期已经验证的抗性标记,抗性标记,主要分布在 C01、C03、C04、C07、C08、C09 等染色体上。随机标记涵盖了甘蓝型油菜全部 A、C亚基因组,其中也包括白菜型油菜特异性引物。所有引物均由英潍捷基上海生物有限公司(http://www.thermofisher.com/cn/en/home/brands/invitrogen.html)合成。2.2.1.3 植物材料 DNA 提取本实验使用 CTAB 法对植物总 DNA 的提取,此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所用试剂配方见表 2.4。提取详细步骤如下:1) 事先在 2 ml 离心管中加入 3~4 颗小钢珠(直径在 3~4 mm)。取指甲盖大小幼嫩叶片放入先前准备好的离心管中,放入液氮中保存待用。2) 从液氮中取出,在打样机里充分打碎,使之成粉末,加入 700 μL 含有 0.2%
8D003-2、8D003-4、8D003-6、8D003-11、8D003-13、8D006-7、8D006-18、8D010-18共 10 个单株。表 3.1 轮回选择群体母本抗性鉴定结果Table 3.1 The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result of recurrent selection population offemale materials2018 年编号2017 年编号2017 年叶片抗性2017 年茎杆抗性2018 年叶片抗性2018 年茎杆抗性Code in 2018 Code in 2017 Leaf Resistancein 2017Stem Resistancein 2017Leaf Resistancein 2018Stem Resistancein 20188D001 7040 - 0.47±0.13**0.95±0.07 0.45±0.14**8D002 7D043 0.97±0.15 0.37±0.12**0.87±0.07 0.34±0.12**8D003 7D044-7 1.11±0.15 0.51±0.08**1.05±0.20 0.54±0.19**8D004 7D045-1 1.08±0.24 0.53±0.18**1.10±0.11 0.43±0.16**8D005 7D046-1 0.89±0.17 0.30±0.08**0.94±0.27 -8D006 7D047-4 1.40±0.10 0.48±0.07**1.29±0.28 0.43±0.13**8D007 7D048-1 0.85±0.07 0.33±0.06**0.94±0.16 -8D009 7D050-1 1.08±0.05 0.31±0.02**1.13±0.52 0.27±0.01**8D010 7D051-4 1.06±0.15 0.37±0.07**0.97±0.12 0.50±0.15**8D011 7D052-4 0.86±0.09 0.82±0.22 1.03±0.17 -8D012 7D053-1 1.03±0.13 0.64±0.10**1.11±0.14 0.68±0.23**“**”代表在 P= 0.01 下差异显著“*” is refering t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mpared with zhongshuang11 in P = 0.0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油菜菌核病对油菜千粒重及产量的影响[J]. 孙祥良,王华弟,曹奎荣,朱金良. 浙江农业科学. 2014(11)
[2]中国白菜型油菜种质表型多样性分析[J]. 陈碧云,许鲲,高桂珍,闫贵欣,李俊,伍晓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2(01)
[3]我国油菜种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 张芳,程勇,谷铁城,殷艳.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1(04)
[4]甘蓝型油菜SSR核心引物研究[J]. 李海渤,杨军,吕泽文,易斌,文静,傅廷栋,涂金星,马朝芝,沈金雄.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0(03)
[5]一种基于菌丝悬浮液的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接种方法的建立[J]. 臧宪朋,徐幼平,蔡新忠.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0(04)
[6]植物杂种优势研究进展[J]. 林建丽,朱正歌,高建伟. 华北农学报. 2009(S2)
[7]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J]. 王志浩,胡乐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08(08)
[8]分子标记技术在油菜育种中的应用[J]. 马占强,林良斌. 分子植物育种. 2004(05)
[9]作物轮回选择方法及其育种应用[J]. 程堂云,刘文秀,产焰坤,程福如,路曦结,易成新. 安徽农业科学. 2004(01)
[10]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现状与展望(综述)[J]. 尹经章.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02(S1)
硕士论文
[1]利用野生甘蓝改良白菜型油菜菌核病抗性[D]. 李月华.西南大学 2017
[2]甘蓝型油菜与白菜型油菜异源六倍体的创建及利用[D]. 汪雷.西南大学 2016
[3]芸薹属六倍体(AACCCC)的创建及抗菌核病研究[D]. 刘瑶.西南大学 2015
[4]甘蓝型油菜高抗菌核病Ogu CMS恢复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D]. 陈致富.西南大学 2015
[5]甘蓝型油菜抗菌核病的遗传分析及其基因定位[D]. 涂江颖.华中农业大学 2011
[6]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矮秆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D]. 袁雯.华中农业大学 2009
[7]一种改良型Ogu CMS油菜的特征特性和油菜杂交组合的灰色评判[D]. 常建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8]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甘蓝型油菜Ogu CMS恢复系[D]. 张英.华中农业大学 2006
[9]利用DH(Doubled Haploid)群体对甘蓝型油菜菌核病抗性基因的QTL定位和分析[D]. 何昆燕.华中农业大学 2003
[10]水稻恢复系选育的轮回选择法及其应用效果的研究[D]. 佴军.扬州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980594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芸薹属基本种和复合种之间的遗传关系(禹氏三角)
图 2.1 构建轮回选择群体技术路线Figure 2.1 Strategy of fabricating the recurrent selection populations2.2.1.2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 SSR 标记抗性标记来源于实验室前期已经验证的抗性标记,抗性标记,主要分布在 C01、C03、C04、C07、C08、C09 等染色体上。随机标记涵盖了甘蓝型油菜全部 A、C亚基因组,其中也包括白菜型油菜特异性引物。所有引物均由英潍捷基上海生物有限公司(http://www.thermofisher.com/cn/en/home/brands/invitrogen.html)合成。2.2.1.3 植物材料 DNA 提取本实验使用 CTAB 法对植物总 DNA 的提取,此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所用试剂配方见表 2.4。提取详细步骤如下:1) 事先在 2 ml 离心管中加入 3~4 颗小钢珠(直径在 3~4 mm)。取指甲盖大小幼嫩叶片放入先前准备好的离心管中,放入液氮中保存待用。2) 从液氮中取出,在打样机里充分打碎,使之成粉末,加入 700 μL 含有 0.2%
8D003-2、8D003-4、8D003-6、8D003-11、8D003-13、8D006-7、8D006-18、8D010-18共 10 个单株。表 3.1 轮回选择群体母本抗性鉴定结果Table 3.1 The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result of recurrent selection population offemale materials2018 年编号2017 年编号2017 年叶片抗性2017 年茎杆抗性2018 年叶片抗性2018 年茎杆抗性Code in 2018 Code in 2017 Leaf Resistancein 2017Stem Resistancein 2017Leaf Resistancein 2018Stem Resistancein 20188D001 7040 - 0.47±0.13**0.95±0.07 0.45±0.14**8D002 7D043 0.97±0.15 0.37±0.12**0.87±0.07 0.34±0.12**8D003 7D044-7 1.11±0.15 0.51±0.08**1.05±0.20 0.54±0.19**8D004 7D045-1 1.08±0.24 0.53±0.18**1.10±0.11 0.43±0.16**8D005 7D046-1 0.89±0.17 0.30±0.08**0.94±0.27 -8D006 7D047-4 1.40±0.10 0.48±0.07**1.29±0.28 0.43±0.13**8D007 7D048-1 0.85±0.07 0.33±0.06**0.94±0.16 -8D009 7D050-1 1.08±0.05 0.31±0.02**1.13±0.52 0.27±0.01**8D010 7D051-4 1.06±0.15 0.37±0.07**0.97±0.12 0.50±0.15**8D011 7D052-4 0.86±0.09 0.82±0.22 1.03±0.17 -8D012 7D053-1 1.03±0.13 0.64±0.10**1.11±0.14 0.68±0.23**“**”代表在 P= 0.01 下差异显著“*” is refering t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mpared with zhongshuang11 in P = 0.0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油菜菌核病对油菜千粒重及产量的影响[J]. 孙祥良,王华弟,曹奎荣,朱金良. 浙江农业科学. 2014(11)
[2]中国白菜型油菜种质表型多样性分析[J]. 陈碧云,许鲲,高桂珍,闫贵欣,李俊,伍晓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2(01)
[3]我国油菜种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 张芳,程勇,谷铁城,殷艳.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1(04)
[4]甘蓝型油菜SSR核心引物研究[J]. 李海渤,杨军,吕泽文,易斌,文静,傅廷栋,涂金星,马朝芝,沈金雄.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0(03)
[5]一种基于菌丝悬浮液的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接种方法的建立[J]. 臧宪朋,徐幼平,蔡新忠.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0(04)
[6]植物杂种优势研究进展[J]. 林建丽,朱正歌,高建伟. 华北农学报. 2009(S2)
[7]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J]. 王志浩,胡乐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08(08)
[8]分子标记技术在油菜育种中的应用[J]. 马占强,林良斌. 分子植物育种. 2004(05)
[9]作物轮回选择方法及其育种应用[J]. 程堂云,刘文秀,产焰坤,程福如,路曦结,易成新. 安徽农业科学. 2004(01)
[10]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现状与展望(综述)[J]. 尹经章.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02(S1)
硕士论文
[1]利用野生甘蓝改良白菜型油菜菌核病抗性[D]. 李月华.西南大学 2017
[2]甘蓝型油菜与白菜型油菜异源六倍体的创建及利用[D]. 汪雷.西南大学 2016
[3]芸薹属六倍体(AACCCC)的创建及抗菌核病研究[D]. 刘瑶.西南大学 2015
[4]甘蓝型油菜高抗菌核病Ogu CMS恢复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D]. 陈致富.西南大学 2015
[5]甘蓝型油菜抗菌核病的遗传分析及其基因定位[D]. 涂江颖.华中农业大学 2011
[6]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矮秆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D]. 袁雯.华中农业大学 2009
[7]一种改良型Ogu CMS油菜的特征特性和油菜杂交组合的灰色评判[D]. 常建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8]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甘蓝型油菜Ogu CMS恢复系[D]. 张英.华中农业大学 2006
[9]利用DH(Doubled Haploid)群体对甘蓝型油菜菌核病抗性基因的QTL定位和分析[D]. 何昆燕.华中农业大学 2003
[10]水稻恢复系选育的轮回选择法及其应用效果的研究[D]. 佴军.扬州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9805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980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