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油菜抗根肿病和高油酸育种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1-01-16 21:14
油菜(Brassica napus)是世界范围内最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高油酸育种是当前品质改良的内容之一。近年来,油菜根肿病在我国蔓延迅速,对油菜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也影响到高油酸油菜在病区种植。培育种植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控制手段,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olecula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MAS)对目标基因进行筛选鉴定,可加速品种选育,缩短育种年限。本研究旨在利用MAS技术,将抗根肿病位点CRb和PbBa8.1导入到不含抗根肿病位点的高油酸材料中,通过回交选育得到农艺性状优良的抗根肿病高油酸新材料。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不同来源的BC2F2群体中14个品系材料(华双5号、中双11、圣光77等来源)抗病位点进行标记鉴定,发现CRb位点分离比符合1:2:1分离;选择后获得14个纯合高油酸品系以及3个品系油酸位点发生分离的杂合品系(其油酸分离比符合1:2:1)。在BC2F3群体中鉴定到CRb位点纯合株系134个,得到稳定抗病高油酸(油酸含量大于75%)株系4个,97株抗病高油酸优良单株。从F4群体中获得5个含PbBa8.1抗病位点品系,抗病基因型分...
【文章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抗根肿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路线
华中农业大学 2019 届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3 结果分析3.1 回交世代标记辅助选择本实验中在鉴定抗根肿病位点 CRb 时所用的引物主要是 cnu_SSR492 与Gap-4;鉴定 PbBa8.1 抗病位点所用的引物是 A08-300;A5 油酸位点鉴定使用引物 YQ2d(见材料和方法)。不同标记引物对目标基因的的扩增电泳图如图 3.1 所示。
图 3.2 SNPs 在 A01-A10,C01-C09 染色体上的位置及密度Figure 3.2 The location and density of SNPs on the 19 chromosomes of B.napus3.2.2 部分回交群体后代遗传背景回复率分析对部分群体后代的遗传背景回复率进行分析,其中华双 5 号、圣光 77、阳光 2009 背景来源材料回交世代为 BC2F3,理论上背景回复率为 87.50%,在高油酸背景下各来源材料的实际背景回复率分别为 88.93%,88.70%,91.10%,均高于理论值;低油酸背景下华双5号与圣光77的背景回复率分别为85.55%、88.81%。华双 5R、中双 11R、圣光 R 背景来源材料的回交世代为 BC2F2,理论上背景回复率也是 87.50%,高油酸背景下各来源材料的实际背景回复率分别是 85.60%、93.77%、82.06%,低油酸背景下分别为 81.83%、89.64%、82.97%(表 3.3),除了中双 11R 背景来源材料的实际背景回复率大于理论值,其余来源材料在不同油酸背景下实际回复值均小于理论值。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油菜抗根肿病资源创新与利用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 江莹芬,战宗祥,朴钟云,张椿雨. 作物学报. 2018(11)
[2]油菜育种行业创新动态与发展趋势[J]. 范成明,田建华,胡赞民,王珏,吕慧颖,葛毅强,魏珣,邓向东,张蕾颖,杨维才.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8(03)
[3]植保抗生素阿扎霉素对白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J]. 白亭亭,杨群辉,李铭刚,徐胜涛,番华彩,杨明英,曾莉,杨佩文. 植物保护. 2018(01)
[4]利用回交导入系群体定位大豆蛋白质含量与脂肪含量QTL[J]. 朱明月,韩粉霞,孙君明,闫淑荣,杨华.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7(06)
[5]冬油菜适当迟播有效减轻油菜根肿病[J]. 费维新,王淑芬,李强生,吴晓芸,陈凤祥,侯树敏,荣松柏,郝仲萍,高智谋,胡宝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6(04)
[6]与位点PbBa8.1紧密连锁分子标记的开发及甘蓝型油菜根肿病抗性育种[J]. 战宗祥,江莹芬,朱紫媛,张春沙,杨庆勇,李倩,侯照科,龚建芳,程雨贵,吴江生,傅廷栋,周永明,朴钟云,张椿雨.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5(06)
[7]20种甘蓝型油菜抗根肿病资源的筛选[J]. 高愿,高峰,李淑娟,彭少丹,陈升位,林良斌.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5(03)
[8]浙江省优质油菜育种进展[J]. 张冬青. 浙江农业科学. 2015(05)
[9]大白菜抗根肿病基因位点CRa和CRb的分子标记鉴定[J]. 杨征,杨晓云,张清霞,司朝光,张淑霞,王媛. 华北农学报. 2015(02)
[10]油菜根肿病发病条件初探[J]. 胡琼,郑东影,汪春,范洪亮,宋炜,檀根甲.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4(04)
博士论文
[1]甘蓝型油菜抗根肿病资源创新与PbBa8.1位点遗传转育[D]. 战宗祥.华中农业大学 2017
[2]甘蓝型油菜种子含油量及叶片硫苷含量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D]. 刘晟.华中农业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白菜根肿病抗性基因的鉴定与聚合[D]. 朱明钊.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8
[2]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油菜高油酸核不育系[D]. 易新奇.华中农业大学 2017
[3]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转育油菜高油酸隐性核不育系[D]. 卢东林.华中农业大学 2015
[4]甘蓝型油菜千粒重QTL TSWA7b的精细定位[D]. 李金果.华中农业大学 2015
[5]甘蓝型油菜高抗菌核病Ogu CMS恢复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D]. 陈致富.西南大学 2015
[6]甘蓝型油菜种子高油酸和低亚麻酸等位基因特异标记的开发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D]. 徐超男.华中农业大学 2014
[7]大白菜抗根肿病基因CRb的精细定位[D]. 赵卓.沈阳农业大学 2014
[8]油菜隐性核不育基因特异标记开发及高油酸低亚麻酸核不育系的标记辅助选择[D]. 张正丽.华中农业大学 2013
[9]芸薹根肿菌生活史研究I[D]. 罗红春.西南大学 2013
[10]甘蓝型油菜油酸和亚麻酸的遗传分析及油酸与部分农艺和品质性状的通径分析[D]. 周银珠.西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2981547
【文章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抗根肿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路线
华中农业大学 2019 届硕士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3 结果分析3.1 回交世代标记辅助选择本实验中在鉴定抗根肿病位点 CRb 时所用的引物主要是 cnu_SSR492 与Gap-4;鉴定 PbBa8.1 抗病位点所用的引物是 A08-300;A5 油酸位点鉴定使用引物 YQ2d(见材料和方法)。不同标记引物对目标基因的的扩增电泳图如图 3.1 所示。
图 3.2 SNPs 在 A01-A10,C01-C09 染色体上的位置及密度Figure 3.2 The location and density of SNPs on the 19 chromosomes of B.napus3.2.2 部分回交群体后代遗传背景回复率分析对部分群体后代的遗传背景回复率进行分析,其中华双 5 号、圣光 77、阳光 2009 背景来源材料回交世代为 BC2F3,理论上背景回复率为 87.50%,在高油酸背景下各来源材料的实际背景回复率分别为 88.93%,88.70%,91.10%,均高于理论值;低油酸背景下华双5号与圣光77的背景回复率分别为85.55%、88.81%。华双 5R、中双 11R、圣光 R 背景来源材料的回交世代为 BC2F2,理论上背景回复率也是 87.50%,高油酸背景下各来源材料的实际背景回复率分别是 85.60%、93.77%、82.06%,低油酸背景下分别为 81.83%、89.64%、82.97%(表 3.3),除了中双 11R 背景来源材料的实际背景回复率大于理论值,其余来源材料在不同油酸背景下实际回复值均小于理论值。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油菜抗根肿病资源创新与利用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 江莹芬,战宗祥,朴钟云,张椿雨. 作物学报. 2018(11)
[2]油菜育种行业创新动态与发展趋势[J]. 范成明,田建华,胡赞民,王珏,吕慧颖,葛毅强,魏珣,邓向东,张蕾颖,杨维才.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8(03)
[3]植保抗生素阿扎霉素对白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J]. 白亭亭,杨群辉,李铭刚,徐胜涛,番华彩,杨明英,曾莉,杨佩文. 植物保护. 2018(01)
[4]利用回交导入系群体定位大豆蛋白质含量与脂肪含量QTL[J]. 朱明月,韩粉霞,孙君明,闫淑荣,杨华.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7(06)
[5]冬油菜适当迟播有效减轻油菜根肿病[J]. 费维新,王淑芬,李强生,吴晓芸,陈凤祥,侯树敏,荣松柏,郝仲萍,高智谋,胡宝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6(04)
[6]与位点PbBa8.1紧密连锁分子标记的开发及甘蓝型油菜根肿病抗性育种[J]. 战宗祥,江莹芬,朱紫媛,张春沙,杨庆勇,李倩,侯照科,龚建芳,程雨贵,吴江生,傅廷栋,周永明,朴钟云,张椿雨.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5(06)
[7]20种甘蓝型油菜抗根肿病资源的筛选[J]. 高愿,高峰,李淑娟,彭少丹,陈升位,林良斌.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5(03)
[8]浙江省优质油菜育种进展[J]. 张冬青. 浙江农业科学. 2015(05)
[9]大白菜抗根肿病基因位点CRa和CRb的分子标记鉴定[J]. 杨征,杨晓云,张清霞,司朝光,张淑霞,王媛. 华北农学报. 2015(02)
[10]油菜根肿病发病条件初探[J]. 胡琼,郑东影,汪春,范洪亮,宋炜,檀根甲.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4(04)
博士论文
[1]甘蓝型油菜抗根肿病资源创新与PbBa8.1位点遗传转育[D]. 战宗祥.华中农业大学 2017
[2]甘蓝型油菜种子含油量及叶片硫苷含量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D]. 刘晟.华中农业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白菜根肿病抗性基因的鉴定与聚合[D]. 朱明钊.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8
[2]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油菜高油酸核不育系[D]. 易新奇.华中农业大学 2017
[3]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转育油菜高油酸隐性核不育系[D]. 卢东林.华中农业大学 2015
[4]甘蓝型油菜千粒重QTL TSWA7b的精细定位[D]. 李金果.华中农业大学 2015
[5]甘蓝型油菜高抗菌核病Ogu CMS恢复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D]. 陈致富.西南大学 2015
[6]甘蓝型油菜种子高油酸和低亚麻酸等位基因特异标记的开发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D]. 徐超男.华中农业大学 2014
[7]大白菜抗根肿病基因CRb的精细定位[D]. 赵卓.沈阳农业大学 2014
[8]油菜隐性核不育基因特异标记开发及高油酸低亚麻酸核不育系的标记辅助选择[D]. 张正丽.华中农业大学 2013
[9]芸薹根肿菌生活史研究I[D]. 罗红春.西南大学 2013
[10]甘蓝型油菜油酸和亚麻酸的遗传分析及油酸与部分农艺和品质性状的通径分析[D]. 周银珠.西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29815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981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