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作用下小麦介导的蚜虫和孢囊线虫的相互作用关系
发布时间:2021-01-17 11:07
施肥是增加粮食产量的重要措施,同时,也会对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农田过多施用氮肥会改变农作物对病虫害的敏感性,通过上行作用影响其它物种并改变种间关系。植食性动物会利用植物的形态和化学线索来选择植物的适宜性,其取食能够局部或者是完全的改变植物的代谢组成,并对同时出现的或者后来出现的植食性动物的特性有重要的影响。小麦(Triticum aestium)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冬小麦蚜虫和禾谷类孢囊线虫是冬小麦地上和地下部分重要的有害生物,但冬小麦介导的地上蚜虫和地下孢囊线虫的相互作用以及影响途径;不同氮肥和植食性动物作用下,冬小麦的代谢物质变化是否改变植食动物之间的关系,目前还知之甚少。本研究以冬小麦、蚜虫和孢囊线虫为研究对象,研究设两个氮肥水平(FH:270kg/hm2,FL:90kg/hm2);两种植食动物,分别以地上的蚜虫麦二叉蚜(Schizaphisgraminum Rondani)先感染,和地下的寄生线虫菲利普孢囊线虫(Heterodera filipjevi)先感染两个实验进行。通过植物的生长、初级代谢物和次级代谢物的变化评价冬小麦在蚜虫和孢囊线虫互作关系中的作用,研究结果将...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2菲利普孢蠹线虫??A:孢囊;B:透明卵;C:二龄幼虫??
-,FlA+?and?FhA'?respectively?(p<0.05).??冬小麦地上生物量方差分析显示(图3-1),蚜虫极显著的影响了地上生物量??(F=361.341,尸<0.001),氮肥也极显著的影响了冬小麦的地上生物量(F=20.801,??P<0.001)。氮肥和蚜虫的交互作用对冬小麦地上生物量的影响是极显著的(F=9.077,??P<0.01)。在图3-la中FLA—处理的地上生物量为364.853mg/株,FLA+处理的地上生物量??为135.317mg/株,FlA+处理比FlA_处理减少了?62.910%。FhA+处理的地上生物量比FhA—??处理减少了?52.670%。四个处理间冬小麦地上生物量的高低顺序为??FhA+。??氮肥和蚜虫都显著的影响了冬小麦的地下生物量(图3-lb)?(F=6.911,P=0.015;??F=269.169,?PO.OOl),FLA—处理的地下生物量最高为80.812mg/株,比FLA+高了??17??
氮肥和蚜虫的交互作用显著的影响了冬小麦茎叶中的总C含量(F=5.895,?P=0.032)。??冬小麦茎秆中总C含量最低的是FHA%显著的低于FLA?处理,冬小麦茎叶中总C含量??高低顺序为FLA>?FHA+>?FLA+>?FHA_。由图3-3b可知,冬小麦茎叶中总N含量有显著??性差异,高氮肥处理下的总N含量为4.415%,显著的高于低氮肥处理的4.037%。在两??个氮肥水平中加蚜虫A+处理的总N含量与不加蚜虫A;处理中的总N含量均无显著差别。??方差分析显示,氮肥对冬小麦茎叶中的总N含量影响极显著(F=10.603,?P<0.01),蚜??虫对总N含量的影响不显著(F=0.041,?P=0.842)。氮肥和蚜虫的交互作用对茎杆中总??N含量影响不显著(F=0.062,?P=0.808)???由冬小麦中根系中总C、总N方差分析可知(图3-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氮肥影响节肢动物天敌对褐飞虱种群的自然控制作用[J]. 朱平阳,Heong Kongluen,Sylvia VILLAREAL,吕仲贤. 生态学报. 2017(16)
[2]不同氮水平对麦二叉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J]. 栗治,刘小侠,张青文. 应用昆虫学报. 2014(02)
[3]不同氮用量下小麦/玉米/大豆周年体系的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变化[J]. 陈远学,陈晓辉,唐义琴,张福锁,陈新平,张朝春,刘静,徐开未. 草业学报. 2014(01)
[4]中国氮肥发展、贡献和挑战[J]. 张卫峰,马林,黄高强,武良,陈新平,张福锁. 中国农业科学. 2013(15)
[5]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危害损失研究[J]. 侯生英,王爱玲,张贵,黄丽丽. 农学学报. 2012(08)
[6]松材线虫对黑松一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英文)[J]. 谈家金,叶建仁,郝德君,吴小芹,陈凤毛. 植物病理学报. 2011(01)
[7]氮沉积效应对植物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 肖升木,谢学辉,薛凯,周集中,柳建设.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6)
[8]食根动物与植物的相互关系[J]. 李兴鹏,宋丽文,李志勤,龙莎,陈越渠. 生态学杂志. 2008(06)
[9]植物的补偿性生长[J]. 赵威,王征宏. 生物学通报. 2008(03)
[10]小麦麦株内可溶性糖与抗禾谷缢管蚜的关系[J]. 周福才,陆自强,陈丽芳,祝树德,陈国庆,徐勇惠,李祥,肖维香. 江苏农业研究. 1999(02)
博士论文
[1]水稻品种和施肥影响下褐飞虱和根系植食线虫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D]. 黄菁华.南京农业大学 2014
[2]河南省三个小麦孢囊线虫群体种类和致病型鉴定及品种抗性研究[D]. 袁虹霞.河南农业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氮肥运筹对玉米生长发育及氮代谢的影响[D]. 王华杰.沈阳农业大学 2017
本文编号:2982760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2菲利普孢蠹线虫??A:孢囊;B:透明卵;C:二龄幼虫??
-,FlA+?and?FhA'?respectively?(p<0.05).??冬小麦地上生物量方差分析显示(图3-1),蚜虫极显著的影响了地上生物量??(F=361.341,尸<0.001),氮肥也极显著的影响了冬小麦的地上生物量(F=20.801,??P<0.001)。氮肥和蚜虫的交互作用对冬小麦地上生物量的影响是极显著的(F=9.077,??P<0.01)。在图3-la中FLA—处理的地上生物量为364.853mg/株,FLA+处理的地上生物量??为135.317mg/株,FlA+处理比FlA_处理减少了?62.910%。FhA+处理的地上生物量比FhA—??处理减少了?52.670%。四个处理间冬小麦地上生物量的高低顺序为??FhA+。??氮肥和蚜虫都显著的影响了冬小麦的地下生物量(图3-lb)?(F=6.911,P=0.015;??F=269.169,?PO.OOl),FLA—处理的地下生物量最高为80.812mg/株,比FLA+高了??17??
氮肥和蚜虫的交互作用显著的影响了冬小麦茎叶中的总C含量(F=5.895,?P=0.032)。??冬小麦茎秆中总C含量最低的是FHA%显著的低于FLA?处理,冬小麦茎叶中总C含量??高低顺序为FLA>?FHA+>?FLA+>?FHA_。由图3-3b可知,冬小麦茎叶中总N含量有显著??性差异,高氮肥处理下的总N含量为4.415%,显著的高于低氮肥处理的4.037%。在两??个氮肥水平中加蚜虫A+处理的总N含量与不加蚜虫A;处理中的总N含量均无显著差别。??方差分析显示,氮肥对冬小麦茎叶中的总N含量影响极显著(F=10.603,?P<0.01),蚜??虫对总N含量的影响不显著(F=0.041,?P=0.842)。氮肥和蚜虫的交互作用对茎杆中总??N含量影响不显著(F=0.062,?P=0.808)???由冬小麦中根系中总C、总N方差分析可知(图3-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氮肥影响节肢动物天敌对褐飞虱种群的自然控制作用[J]. 朱平阳,Heong Kongluen,Sylvia VILLAREAL,吕仲贤. 生态学报. 2017(16)
[2]不同氮水平对麦二叉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J]. 栗治,刘小侠,张青文. 应用昆虫学报. 2014(02)
[3]不同氮用量下小麦/玉米/大豆周年体系的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变化[J]. 陈远学,陈晓辉,唐义琴,张福锁,陈新平,张朝春,刘静,徐开未. 草业学报. 2014(01)
[4]中国氮肥发展、贡献和挑战[J]. 张卫峰,马林,黄高强,武良,陈新平,张福锁. 中国农业科学. 2013(15)
[5]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危害损失研究[J]. 侯生英,王爱玲,张贵,黄丽丽. 农学学报. 2012(08)
[6]松材线虫对黑松一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英文)[J]. 谈家金,叶建仁,郝德君,吴小芹,陈凤毛. 植物病理学报. 2011(01)
[7]氮沉积效应对植物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 肖升木,谢学辉,薛凯,周集中,柳建设.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6)
[8]食根动物与植物的相互关系[J]. 李兴鹏,宋丽文,李志勤,龙莎,陈越渠. 生态学杂志. 2008(06)
[9]植物的补偿性生长[J]. 赵威,王征宏. 生物学通报. 2008(03)
[10]小麦麦株内可溶性糖与抗禾谷缢管蚜的关系[J]. 周福才,陆自强,陈丽芳,祝树德,陈国庆,徐勇惠,李祥,肖维香. 江苏农业研究. 1999(02)
博士论文
[1]水稻品种和施肥影响下褐飞虱和根系植食线虫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D]. 黄菁华.南京农业大学 2014
[2]河南省三个小麦孢囊线虫群体种类和致病型鉴定及品种抗性研究[D]. 袁虹霞.河南农业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氮肥运筹对玉米生长发育及氮代谢的影响[D]. 王华杰.沈阳农业大学 2017
本文编号:29827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982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