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采后病害的鉴定
发布时间:2021-01-19 23:10
柑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水果之一,由于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但是在柑橘生长中后期、运输和贮藏期间由真菌危害造成的烂果现象十分严重,对我国柑橘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准确鉴定柑橘采后病害的病原菌对柑橘采后的病害防控和种植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组织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与分子生物学鉴定,自湖北宜昌发病的柑橘鉴定了两种新的采后病害,并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2017年采集自湖北宜昌的兴山、秭归和夷陵的100个柑橘病果进行了组织分离、柯赫氏法则验证和病原菌鉴定,得到了206株真菌菌株,其中9个属的67个菌株证明是柑橘采后病原菌。2.在湖北省宜昌县发现了一种由Neofusicoccum parvum引起的新的柑橘采后病害。发病的果实果面褐色、坚硬,病斑不深入果肉,湿度大时,果面软腐,病斑深入果肉,可导致整个果实腐烂。病原菌菌株LW45-1的分生孢子器壁黑色,分生孢子梗无色透明,短棒状、有隔、顶端略尖,分生孢子纺锤形或椭圆形,薄壁、无隔、无色透明,且内有油球。LW45-1菌株适宜的培养条件为25℃-30℃、pH4.0和12 h光暗交替...
【文章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柑橘病果症状Fig.1Symptomsofdiseasedfruits
图 2 分离获得的部分菌株的菌落形态(PDA,5 d)A1-A7:LW39-1、LW46-3、LW13-2、LW34-3、ZGLW6-4、YL4-1 和 YL2-5;B1-B7:LW17-1、LW14-2、LW3-2、ZGLW4-1、YL5-1-6、YL5-2-1 和 YL2-3;C1-C7:YL5-1-4、ZGLWHB7-1、LW37-1、ZGLWCP4-3、ZGLW4-1、ZGLW2-2 和 4ZGLW;D1-D7:LW44-1、LW42-1、YL3-1、YL1-1、LW25-1、NHE1 和 LW43-2。Fig. 2 Colony morphology of fungal strains isolated from the diseases fruits(PDA, 5 d)A1-A7: LW39-1, LW46-3, LW13-2, LW34-3, ZGLW6-4, YL4-1 and YL2-5; B1-B7: LW17-1, LW14-2, LW3-2,ZGLW4-1, YL5-1-6, YL5-2-1 and YL2-3; C1-C7: YL5-1-4, ZGLWHB7-1, LW37-1, ZGLWCP4-3, ZGLW4-1,ZGLW2-2 and 4ZGLW; D1-D7: LW44-1, LW42-1, YL3-1,YL1-1, LW25-1, NHE1 and LW43-2.表 2 宜昌地区柑橘病果上真菌种类Table 2 Fungal species isolated from diseased fruits collected in Yichang真菌名称 分类地位 兴山(个) 秭归(个) 夷陵(个) 合计链格孢刺盘孢属座腔菌属小穴壳属壳梭孢属黑孢属Alternaria spp.Colletotrichum spp.Botryosphaeria spp.Dothiorella spp.Neofusicoccum spp.Nigrospora spp.443653222080112118200395527437
图 4 柑橘病果症状(A 与 B)及菌株 LW25-1 的菌落形态(C,PDA,25℃,4 dig. 4 Symptoms of diseased citrus (A and B) and the colony morphology of strain LW(C, PDA, 25oC, 4 d)将菌株 LW25-1 的菌块接种至柑橘果实与叶片上,25℃光暗交替培养。种和不刺伤接种均可引起本地早幼果发病,接种后 2 天即可见病斑,发,病斑黑褐色,圆形,后期病斑扩展,近似圆形,病斑中央开裂,且有霉层(图 5B);菌株 LW25-1 也可以侵染本地早叶片,病斑黑褐色,圆健交界不明显,不能侵染枝条(图 5C、5F)。采用成熟伦晚脐橙果实重实验,发现刺伤和不刺伤均可侵染并造成果实腐烂,发病较本地早幼果种后 4 d 可见明显的病斑(图 5A)。病斑初期褐色凹陷,后期病斑扩展果实,症状与自然发病果实一致。4 dpi 7 dpi 9 dpiA2 dpi 4 dpi 6 dpindedB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柑橘采后病害生防木霉的筛选与鉴定[J]. 罗红霞,栾丰刚,张扬,李冬. 生物灾害科学. 2018(03)
[2]深绿木霉T2菌株对苹果霉心病的防治效果研究[J]. 张文军,毛维兴,张树武,薛应钰,徐秉良. 中国果树. 2018(05)
[3]超声波清洗在柑橘采后病害防治的应用[J]. 孙思明,林羡,陈于陇,唐道邦,吴继军,徐玉娟,谢春阳. 食品科技. 2018(02)
[4]青蒿内生真菌分离、分子鉴定及深绿木霉对青蒿的促生作用研究[J]. 伍晓丽,崔广林,刘飞,李隆云.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8(01)
[5]葡萄座腔菌侵染柑橘果实的报道[J]. 朱琪丽,赵会长,谢甲涛,程家森,付艳苹. 植物病理学报. 2018(02)
[6]柑橘绿霉病菌中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PdPG2)的表达分析[J]. 由书妍,于瑞君,刘红霞,李红叶. 植物保护. 2017(02)
[7]不同时期的柑橘果实中真菌种类分析[J]. 赵莹,梁克力,贾纪春,郭大勇,程家森,谢甲涛,陈桃,付艳苹. 植物病理学报. 2017(03)
[8]深绿木霉对白三叶草促生作用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 张树武,徐秉良,程玲娟,薛应钰. 草业学报. 2015(02)
[9]深绿木霉发酵液对山新杨防御酶活性的影响[J]. 孙健,王志英,刘志华,遇文婧,刁桂萍. 安徽农业科学. 2014(32)
[10]杨树内生真菌群落多样性[J]. 陈婕,李会平,黄大庄.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3(07)
博士论文
[1]柑橘果实采后酸腐病侵染规律及防治技术的研究[D]. 刘霞.浙江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柑橘褐斑病和黑腐病病原及内生型链孢菌的比较研究[D]. 梅秀凤.浙江大学 2016
[2]臭氧处理对柑橘青霉病菌抑制作用及柑橘保鲜效果的研究[D]. 龙君.上海师范大学 2013
[3]柑橘酸腐病菌的致病机理及其拮抗酵母的研究[D]. 王哲.华中农业大学 2012
[4]膜醭毕赤酵母对柑橘采后青绿霉病害的生物防治及机理研究[D]. 罗杨.西南大学 2011
[5]中国柑橘炭疽病病原种类及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D]. 陈国庆.浙江大学 2010
本文编号:2987867
【文章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柑橘病果症状Fig.1Symptomsofdiseasedfruits
图 2 分离获得的部分菌株的菌落形态(PDA,5 d)A1-A7:LW39-1、LW46-3、LW13-2、LW34-3、ZGLW6-4、YL4-1 和 YL2-5;B1-B7:LW17-1、LW14-2、LW3-2、ZGLW4-1、YL5-1-6、YL5-2-1 和 YL2-3;C1-C7:YL5-1-4、ZGLWHB7-1、LW37-1、ZGLWCP4-3、ZGLW4-1、ZGLW2-2 和 4ZGLW;D1-D7:LW44-1、LW42-1、YL3-1、YL1-1、LW25-1、NHE1 和 LW43-2。Fig. 2 Colony morphology of fungal strains isolated from the diseases fruits(PDA, 5 d)A1-A7: LW39-1, LW46-3, LW13-2, LW34-3, ZGLW6-4, YL4-1 and YL2-5; B1-B7: LW17-1, LW14-2, LW3-2,ZGLW4-1, YL5-1-6, YL5-2-1 and YL2-3; C1-C7: YL5-1-4, ZGLWHB7-1, LW37-1, ZGLWCP4-3, ZGLW4-1,ZGLW2-2 and 4ZGLW; D1-D7: LW44-1, LW42-1, YL3-1,YL1-1, LW25-1, NHE1 and LW43-2.表 2 宜昌地区柑橘病果上真菌种类Table 2 Fungal species isolated from diseased fruits collected in Yichang真菌名称 分类地位 兴山(个) 秭归(个) 夷陵(个) 合计链格孢刺盘孢属座腔菌属小穴壳属壳梭孢属黑孢属Alternaria spp.Colletotrichum spp.Botryosphaeria spp.Dothiorella spp.Neofusicoccum spp.Nigrospora spp.443653222080112118200395527437
图 4 柑橘病果症状(A 与 B)及菌株 LW25-1 的菌落形态(C,PDA,25℃,4 dig. 4 Symptoms of diseased citrus (A and B) and the colony morphology of strain LW(C, PDA, 25oC, 4 d)将菌株 LW25-1 的菌块接种至柑橘果实与叶片上,25℃光暗交替培养。种和不刺伤接种均可引起本地早幼果发病,接种后 2 天即可见病斑,发,病斑黑褐色,圆形,后期病斑扩展,近似圆形,病斑中央开裂,且有霉层(图 5B);菌株 LW25-1 也可以侵染本地早叶片,病斑黑褐色,圆健交界不明显,不能侵染枝条(图 5C、5F)。采用成熟伦晚脐橙果实重实验,发现刺伤和不刺伤均可侵染并造成果实腐烂,发病较本地早幼果种后 4 d 可见明显的病斑(图 5A)。病斑初期褐色凹陷,后期病斑扩展果实,症状与自然发病果实一致。4 dpi 7 dpi 9 dpiA2 dpi 4 dpi 6 dpindedB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柑橘采后病害生防木霉的筛选与鉴定[J]. 罗红霞,栾丰刚,张扬,李冬. 生物灾害科学. 2018(03)
[2]深绿木霉T2菌株对苹果霉心病的防治效果研究[J]. 张文军,毛维兴,张树武,薛应钰,徐秉良. 中国果树. 2018(05)
[3]超声波清洗在柑橘采后病害防治的应用[J]. 孙思明,林羡,陈于陇,唐道邦,吴继军,徐玉娟,谢春阳. 食品科技. 2018(02)
[4]青蒿内生真菌分离、分子鉴定及深绿木霉对青蒿的促生作用研究[J]. 伍晓丽,崔广林,刘飞,李隆云.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8(01)
[5]葡萄座腔菌侵染柑橘果实的报道[J]. 朱琪丽,赵会长,谢甲涛,程家森,付艳苹. 植物病理学报. 2018(02)
[6]柑橘绿霉病菌中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PdPG2)的表达分析[J]. 由书妍,于瑞君,刘红霞,李红叶. 植物保护. 2017(02)
[7]不同时期的柑橘果实中真菌种类分析[J]. 赵莹,梁克力,贾纪春,郭大勇,程家森,谢甲涛,陈桃,付艳苹. 植物病理学报. 2017(03)
[8]深绿木霉对白三叶草促生作用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 张树武,徐秉良,程玲娟,薛应钰. 草业学报. 2015(02)
[9]深绿木霉发酵液对山新杨防御酶活性的影响[J]. 孙健,王志英,刘志华,遇文婧,刁桂萍. 安徽农业科学. 2014(32)
[10]杨树内生真菌群落多样性[J]. 陈婕,李会平,黄大庄.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3(07)
博士论文
[1]柑橘果实采后酸腐病侵染规律及防治技术的研究[D]. 刘霞.浙江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柑橘褐斑病和黑腐病病原及内生型链孢菌的比较研究[D]. 梅秀凤.浙江大学 2016
[2]臭氧处理对柑橘青霉病菌抑制作用及柑橘保鲜效果的研究[D]. 龙君.上海师范大学 2013
[3]柑橘酸腐病菌的致病机理及其拮抗酵母的研究[D]. 王哲.华中农业大学 2012
[4]膜醭毕赤酵母对柑橘采后青绿霉病害的生物防治及机理研究[D]. 罗杨.西南大学 2011
[5]中国柑橘炭疽病病原种类及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D]. 陈国庆.浙江大学 2010
本文编号:29878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987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