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调节的核质穿梭决定RPW8.2介导的细胞死亡和抗病性
发布时间:2021-03-27 15:12
RPW8.2是从拟南芥生态型MS-0中克隆得到的一个对白粉病菌具有广谱抗性的基因,编码一个由跨膜锚定结构域和CC结构域构成的抗性蛋白。RPW8.2的表达受白粉菌侵染诱导,其蛋白特异锚定于吸器外质膜(extra-haustorial membrane,EHM)上,运输到EHM的过程依赖于细胞骨架和自身两个富含精氨酸和赖氨酸的保守元件(R/K-R/K-x-R/K)。RPW8.2所介导的抗性反应包括SA的积累、PR基因的升高、H2O2的积累、胼胝质的沉积和HR反应,但其产生抗性的机制依然没有明确。通过对RPW8.2氨基酸序列的预测发现一个核定位信号。为了验证预测的核定位信号,首先使用经典的核定位信号NLSSV40融合单个红色荧光报告基因在烟草中瞬时表达检验该系统的可行性。发现融合蛋白RFP-NLSSV40由于分子量太小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穿梭于核质之间,所以其亚细胞定位结果与RFP一样在细胞核与细胞质中均有荧光。为了让报告基因系统表达的融合蛋白分子量高于核孔复合物被动运输所需的大小,我们采用含有两个串联的荧光报告基因的载体来验证核质穿梭相关信号。...
【文章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已知的PRR和其配体[3]
病原菌的入侵[36, 37]。这个例子也说明,当病原菌进化出效后,植物也会进化出相应的 R 蛋白去识别效应因子从而诱子诱导的抗病反应(ETI)原菌在长久的攻防压力之下协同进化,病原菌拥有越来越物的免疫反应,而植物也进化出更多的 R 基因来特异地识南芥中发现了约有 200 个编码含有核苷酸结合位点(nucl基因,其中有 149 个编码 NLR(nucleotide-binding/leucine根据 N 末端的不同可以将 R 蛋白分为两大类,一类的 Nin-1 受体同源的结构域,称为 TNLs。另一类的 N 端编码l)结构域,称为 CNLs[38]。
3 结果与分析3.1 荧光报告基因系统的构建及核质穿梭验证由于荧光蛋白在亚细胞结构中不具备选着性定位的优点,将其与目标蛋白融合表达后,通过荧光显微镜系统可以非常直观的观察到目标蛋白的亚细胞定位。例如,Wang 等将 eYFP 与拟南芥广谱抗病蛋白 RPW8.2 融合,观察到 RPW8.2-eYFP 由内质网合成并运输至吸器外质膜的过程[108]。另外,构建融合荧光报告基因的载体,在本生烟(Nicotiana benthamiana)中瞬时表达可以非常快速有效的确定目标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所以我们将采用该系统来快速的验证 RPW8.2 中预测的核质穿梭相关信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植物叶绿素降解机制研究进展[J]. 丁跃,吴刚,郭长奎. 生物技术通报. 2016(11)
本文编号:3103724
【文章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已知的PRR和其配体[3]
病原菌的入侵[36, 37]。这个例子也说明,当病原菌进化出效后,植物也会进化出相应的 R 蛋白去识别效应因子从而诱子诱导的抗病反应(ETI)原菌在长久的攻防压力之下协同进化,病原菌拥有越来越物的免疫反应,而植物也进化出更多的 R 基因来特异地识南芥中发现了约有 200 个编码含有核苷酸结合位点(nucl基因,其中有 149 个编码 NLR(nucleotide-binding/leucine根据 N 末端的不同可以将 R 蛋白分为两大类,一类的 Nin-1 受体同源的结构域,称为 TNLs。另一类的 N 端编码l)结构域,称为 CNLs[38]。
3 结果与分析3.1 荧光报告基因系统的构建及核质穿梭验证由于荧光蛋白在亚细胞结构中不具备选着性定位的优点,将其与目标蛋白融合表达后,通过荧光显微镜系统可以非常直观的观察到目标蛋白的亚细胞定位。例如,Wang 等将 eYFP 与拟南芥广谱抗病蛋白 RPW8.2 融合,观察到 RPW8.2-eYFP 由内质网合成并运输至吸器外质膜的过程[108]。另外,构建融合荧光报告基因的载体,在本生烟(Nicotiana benthamiana)中瞬时表达可以非常快速有效的确定目标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所以我们将采用该系统来快速的验证 RPW8.2 中预测的核质穿梭相关信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植物叶绿素降解机制研究进展[J]. 丁跃,吴刚,郭长奎. 生物技术通报. 2016(11)
本文编号:31037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103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