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GLK突变体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性的探究
发布时间:2021-04-15 07:38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属于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斐济病毒属(Fijivirus),主要由灰飞虱以不经卵传播方式传播。该病毒可侵染水稻、玉米和小麦,在侵染水稻后,导致植株的严重矮缩,多分蘖,结实率低等症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年来,随着暖冬效应增强,病毒主要传播源灰飞虱密度不断增大,携带病毒率提高,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并在全国范围水稻种植区域不断蔓延,给我国水稻生产造成了巨大威胁和经济损失。我们前期研究表明水稻品种(GLK突变体)对RBSDV有一定的抗性。但是GLK如何对RBSDV产生抗性不清楚。本论文主要围绕水稻GLK突变体在田间对RBSDV抗性的影响,GLK与RBSDV互作抗性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研究与探讨。主要结果如下:1)GLK与RBSDV的田间抗性检测通过人工接种的方法,探讨水稻GLK突变体对RBSDV抗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GLK过表达株系中,水稻对RBSDV的抗性有了显著提升;在GLK缺失突变株系中,水稻对RBSDV的抗性有明显下降。通过以上田间结果再次证实,GLK能够参...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病毒粒子模型(邓金奇等,2012)??2??
第一章文献综述??OUTER?CAPSIO?PROTEINS??#??VP1?RdRp??INNER?CAPSIO?PROTEINS??图1-2?RBSDV病毒粒子透射电子显微图(John?et?al.,2020)??1.?1.?3.?RBSDV的传播介体??虱科类害虫,是稻飞虱的一种,也是一种广食性害虫。灰飞虱的寄主广泛,能够以水稻、??小麦、玉米的农作物为食,本身生长周期短、能够长距离迁飞、抗逆性强、暴发性性强,??是水稻产区的一大毁灭性害虫。??水稻RBSDV能够在灰飞虱体内以持久不经卵方式传播病毒,病毒在昆虫体内进行循??回,最后到达口针,昆虫经刺吸水稻植株,将RBSDV进行传播。??1.1.4.?RBSDV的检测方法??灰飞虱的种群带毒率与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关系密切,如果能够准确的、及时的检??测灰飞虱休内的RBSDV,那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预测预报和防治都具有M要意义。要准??确的探测田间灰飞虱的带毒率,需要对大M单头灰飞虱携带RBSDV进行检测。实验室中??检测RBSDV的方法有多种,包括ELISA、RT-PCR、Western?Blot等,其屮EL1SA具有简??便,特异性好,成本低等特点。适丨丨n?人批最样品的检测,且不需耍特殊的仪器,操作简??便。??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实验原理?ELISA?是以免??疫学反应为基础,将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与酶对底物的高效催化作用相结合起来的一??种敏感性很高的试验技术。由于抗原、抗体的反应在一种固相载体一聚苯乙烯微量滴定板??的孔中进行,每加入一种试剂孵育后,可通过洗涤除去多余的游离反
?因子,而S1GLK2增强细胞分裂素的响应性。此外,S1GLK2增强了未成熟青果叶绿素含??量,导致成熟果实生育酚水平升高。最后,S1GLK2过表达导致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升高,??可能受糖代谢酶编码基因的调控。S1GLK2与植物激素和光信号相互作用,促进叶绿体活??性进而影响番茄果实品质的调控网络。??ABA??i八??PYR/PYLsPP2Cs??SnRKs??GLK1/2??CCAATC?WRKY40??WRKY40??TGAC?ABI5??1?—I??图1-3?GLK调控WRKY40表达应答ABA??1.3?GLK对各抗性基因表达途径中抗性基因的研究??1.3.1.?GLK参与调控WRKY40对ABA的应答??已有研究证实,拟南芥GARP?(Golden2,?ARR-B,?Psrl)家族转??录因子Golden2?like?1和-2?(GLK1/2)?(Hall?and?Rossini,?1992)在不同的生物学过程中发挥??作用;然而,这些转录因子如何调节脱落酸(ABA)的反应仍不清楚。在这个研究中,使??用g/W?g从2双突变体来检测g/W?/2在ABA应答中的作用。glkl?glk2双突变体在种子萌发??和幼苗发育过程中表现ABA敏感表型,在幼苗发育过程中表现出抗渗透胁迫表型。对glkl??glk2双突变体的全基因组RNA测序分析显示,在ABA存在的情况下,妙7/2调节多个??ABA响应基因,包括WRKY40。染色质免疫沉淀和凝胶迟滞分析显示,GLK1/2通过识别??一致序列直接与WRKY40启动子关联。此外,通过对g/W?g/A:2双突变体和祁单突变??体的RNA测序分析发现,g/A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酵母双杂交技术应用进展[J]. 王婷,葛怀娜,郭宏. 生物技术进展. 2015(05)
[2]酵母双杂交系统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 崔红军,魏玉清. 安徽农业科学. 2015(13)
[3]酵母双杂交及其衍生系统[J]. 黄欣媛,范红波. 生物技术通报. 2014(01)
[4]水稻品种抗黑条矮缩病人工接种鉴定方法[J]. 周彤,王英,吴丽娟,范永坚,周益军. 植物保护学报. 2011(04)
[5]一种快速同步检测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方法[J]. 季英华,高瑞珍,张野,程兆榜,周彤,范永坚,周益军. 中国水稻科学. 2011(01)
[6]灰飞虱携带的水稻条纹病毒免疫检测[J]. 周益军,刘海建,王贵珍,黄星,程兆榜,陈正贤,周雪平. 江苏农业科学. 2004(01)
[7]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基因组片段3全长cDNA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J]. 方守国,于嘉林,冯继东,吴大椿,李大伟,韩成贵,刘仪.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1(04)
[8]稻病毒病介体昆虫灰稻虱的研究[J]. 阮义理,蒋文烈,林瑞芬. 昆虫学报. 1981(03)
博士论文
[1]生物激发子与氧化还原相关信号对植物生长和抗病性的调控作用[D]. 任海英.南京农业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基因组片段S3和S9编码蛋白的表达分析[D]. 孙丽英.中国农业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138917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病毒粒子模型(邓金奇等,2012)??2??
第一章文献综述??OUTER?CAPSIO?PROTEINS??#??VP1?RdRp??INNER?CAPSIO?PROTEINS??图1-2?RBSDV病毒粒子透射电子显微图(John?et?al.,2020)??1.?1.?3.?RBSDV的传播介体??虱科类害虫,是稻飞虱的一种,也是一种广食性害虫。灰飞虱的寄主广泛,能够以水稻、??小麦、玉米的农作物为食,本身生长周期短、能够长距离迁飞、抗逆性强、暴发性性强,??是水稻产区的一大毁灭性害虫。??水稻RBSDV能够在灰飞虱体内以持久不经卵方式传播病毒,病毒在昆虫体内进行循??回,最后到达口针,昆虫经刺吸水稻植株,将RBSDV进行传播。??1.1.4.?RBSDV的检测方法??灰飞虱的种群带毒率与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关系密切,如果能够准确的、及时的检??测灰飞虱休内的RBSDV,那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预测预报和防治都具有M要意义。要准??确的探测田间灰飞虱的带毒率,需要对大M单头灰飞虱携带RBSDV进行检测。实验室中??检测RBSDV的方法有多种,包括ELISA、RT-PCR、Western?Blot等,其屮EL1SA具有简??便,特异性好,成本低等特点。适丨丨n?人批最样品的检测,且不需耍特殊的仪器,操作简??便。??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实验原理?ELISA?是以免??疫学反应为基础,将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与酶对底物的高效催化作用相结合起来的一??种敏感性很高的试验技术。由于抗原、抗体的反应在一种固相载体一聚苯乙烯微量滴定板??的孔中进行,每加入一种试剂孵育后,可通过洗涤除去多余的游离反
?因子,而S1GLK2增强细胞分裂素的响应性。此外,S1GLK2增强了未成熟青果叶绿素含??量,导致成熟果实生育酚水平升高。最后,S1GLK2过表达导致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升高,??可能受糖代谢酶编码基因的调控。S1GLK2与植物激素和光信号相互作用,促进叶绿体活??性进而影响番茄果实品质的调控网络。??ABA??i八??PYR/PYLsPP2Cs??SnRKs??GLK1/2??CCAATC?WRKY40??WRKY40??TGAC?ABI5??1?—I??图1-3?GLK调控WRKY40表达应答ABA??1.3?GLK对各抗性基因表达途径中抗性基因的研究??1.3.1.?GLK参与调控WRKY40对ABA的应答??已有研究证实,拟南芥GARP?(Golden2,?ARR-B,?Psrl)家族转??录因子Golden2?like?1和-2?(GLK1/2)?(Hall?and?Rossini,?1992)在不同的生物学过程中发挥??作用;然而,这些转录因子如何调节脱落酸(ABA)的反应仍不清楚。在这个研究中,使??用g/W?g从2双突变体来检测g/W?/2在ABA应答中的作用。glkl?glk2双突变体在种子萌发??和幼苗发育过程中表现ABA敏感表型,在幼苗发育过程中表现出抗渗透胁迫表型。对glkl??glk2双突变体的全基因组RNA测序分析显示,在ABA存在的情况下,妙7/2调节多个??ABA响应基因,包括WRKY40。染色质免疫沉淀和凝胶迟滞分析显示,GLK1/2通过识别??一致序列直接与WRKY40启动子关联。此外,通过对g/W?g/A:2双突变体和祁单突变??体的RNA测序分析发现,g/A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酵母双杂交技术应用进展[J]. 王婷,葛怀娜,郭宏. 生物技术进展. 2015(05)
[2]酵母双杂交系统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 崔红军,魏玉清. 安徽农业科学. 2015(13)
[3]酵母双杂交及其衍生系统[J]. 黄欣媛,范红波. 生物技术通报. 2014(01)
[4]水稻品种抗黑条矮缩病人工接种鉴定方法[J]. 周彤,王英,吴丽娟,范永坚,周益军. 植物保护学报. 2011(04)
[5]一种快速同步检测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方法[J]. 季英华,高瑞珍,张野,程兆榜,周彤,范永坚,周益军. 中国水稻科学. 2011(01)
[6]灰飞虱携带的水稻条纹病毒免疫检测[J]. 周益军,刘海建,王贵珍,黄星,程兆榜,陈正贤,周雪平. 江苏农业科学. 2004(01)
[7]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基因组片段3全长cDNA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J]. 方守国,于嘉林,冯继东,吴大椿,李大伟,韩成贵,刘仪.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1(04)
[8]稻病毒病介体昆虫灰稻虱的研究[J]. 阮义理,蒋文烈,林瑞芬. 昆虫学报. 1981(03)
博士论文
[1]生物激发子与氧化还原相关信号对植物生长和抗病性的调控作用[D]. 任海英.南京农业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基因组片段S3和S9编码蛋白的表达分析[D]. 孙丽英.中国农业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1389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13891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