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葡萄灰霉病菌对主要杀菌剂的抗药性检测
发布时间:2021-04-26 17:08
灰葡萄孢属病原菌(Botrytis)是世界排名第二真菌病害的病原,它具有腐生性强,寄主范围十分广泛等特点;由灰葡萄孢引起的灰霉病不仅是葡萄生产田中的常见病害,也是产后贮藏过程中的毁灭性病害。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来控制灰霉病,但随着杀菌剂的长时间和大剂量使用,灰霉菌已经对多种药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甚至多药抗性,因此,本研究对山东、湖北、黑龙江、山西、云南和辽宁6个省的主要葡萄产区灰霉菌进行了啶酰菌胺、多菌灵、腐霉利、咯菌腈、异菌脲和嘧霉胺的抗性检测,抑霉唑作用方式的探究,抑霉唑、福美双与其它6种主要杀菌剂之间的交互抗性关系,并建立了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抗性分子检测方法用于快速检测葡萄灰霉病菌的抗药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2016-2017年我国葡萄灰霉病菌对主要杀菌剂EC50的测定试验在收集到的1494株葡萄灰霉病菌中随机选择120株葡萄灰霉病菌株,利用传统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灰霉菌株对多菌灵、腐霉利、异菌脲、咯菌腈、嘧霉胺、福美双的EC50和孢子萌发法测定灰霉菌株对啶酰菌胺的EC50,结果显示多菌灵的平均EC50最大,其对葡萄灰霉病菌的毒力最弱抗性最强,咯菌腈的平均...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引言
1.1 葡萄灰霉病概述
1.1.1 葡萄灰霉病的发生与分布
1.1.2 葡萄灰霉病的症状和危害
1.1.3 葡萄灰霉病的综合防治
1.2 葡萄灰霉病防治中主要杀菌剂的作用机制和抗药性研究概况
1.2.1 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作用机制和抗药性研究概况
1.2.2 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的作用机制和抗药性研究概况
1.2.3 苯吡咯类杀菌剂的作用机制和抗药性研究概况
1.2.4 烟酰胺类杀菌剂的作用机制和抗药性研究概况
1.2.5 苯胺基嘧啶类杀菌剂的作用机制和抗药性研究概况
1.2.6 咪唑类杀菌剂的作用机制和抗药性研究概况
1.2.7 有机硫类杀菌剂的作用机制和抗药性研究概况
1.3 葡萄灰霉病菌多药抗性研究
1.4 葡萄灰霉病菌的抗药性检测方法
1.4.1 传统检测方法
1.4.2 分子检测方法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我国葡萄灰霉病菌对主要杀菌剂的抗性检测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菌株
2.1.2 培养基
2.1.3 主要仪器
2.1.4 主要试剂
2.1.5 试验药剂
2.2 试验方法
2.2.1 葡萄灰霉病菌的采集
2.2.2 葡萄灰霉病菌的分离与纯化
2.2.3 灰霉菌种的保存和活化
2.2.4 2012-2015年葡萄灰霉病菌对主要杀菌剂的抗药性初测
2.2.5 2016-2017年我国葡萄灰霉病菌对主要杀菌剂的抗药性检测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葡萄灰霉病菌对主要杀真菌剂的EC50测定
2.3.2 2012-2015年葡萄灰霉病菌对主要杀菌剂的抗药性检测
2.3.3 2016-2017年我国葡萄灰霉病菌对主要杀菌剂抗性情况
2.4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抑霉唑的作用方式和抑霉唑、福美双与其它主要杀菌剂之间交互抗性关系的探究
3.1 实验材料
3.1.1 供试菌株
3.1.2 主要仪器
3.1.3 主要培养基
3.1.4 主要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抑霉唑对葡萄灰霉病菌作用方式的探究
3.2.2 葡萄灰霉病菌对抑霉唑与其他杀菌剂之间的交互抗性关系探究
3.2.3 葡萄灰霉病菌对福美双与其他杀菌剂之间的交互抗性关系探究
3.4 结果与分析
3.4.1 抑霉唑对葡萄灰霉病菌的作用方式探究
3.4.2 葡萄灰霉病菌对抑霉唑与其他杀菌剂之间的交互抗性关系探究
3.4.3 葡萄灰霉病菌对福美双与其它杀菌剂之间的交互抗性关系
3.5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葡萄灰霉病菌对主要杀菌剂的抗药性高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4.1 试验材料
4.1.1 供试菌株
4.1.2 主要仪器
4.1.3 主要试剂
4.1.4 培养基
4.1.5 主要试剂的配制
4.2 试验方法
4.2.1 葡萄灰霉病菌DNA的提取
4.2.2 葡萄灰霉病菌对主要杀菌剂抗药性高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4.2.3 灰霉菌抗药性检测程序DFRB的开发
4.3 结果与分析
4.3.1 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得出的葡萄灰霉病菌对主要杀菌剂抗性频率和抗性突变位点频率
4.3.2 传统抗药性检测方法检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结果
4.4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常见遗传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J]. 周秉博,郝胜菊,闫有圣,冯喧,刘芙蓉,蒋小慧.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7(11)
[2]高通量测序技术新名词的理解和辨析[J]. 王海. 中国科技术语. 2017(04)
[3]葡萄灰霉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 张迪,王晓东. 中国植保导刊. 2017(07)
[4]葡萄灰霉病无公害防治研究进展[J]. 柯杨,马瑜,朱海云,李勃,李燕,孙超. 生物学杂志. 2017(03)
[5]毕赤酵母G5拮抗葡萄灰霉病机理初探[J]. 罗琳,周泠璇,刘娅. 生物技术通报. 2017(09)
[6]葡萄新品种 优质又抗病[J]. 小美. 新农业. 2016(16)
[7]葡萄灰霉病的防治[J]. 周群. 现代农业. 2016(05)
[8]开阳县葡萄灰霉病的发生状况及防治药剂筛选[J]. 汪家胜,姜于兰,杨金燕,朱克锐. 贵州农业科学. 2014(09)
[9]一种有机硫杀菌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J]. 张磊,张迪彦. 工业用水与废水. 2014(03)
[10]黄瓜霜霉病菌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基线及其抗性突变体生物学性状研究[J]. 崔继敏,杨晓津,赵建江,王文桥,孟润杰,闫磊,韩秀英,马志强,张金林,张小风. 农药学学报. 2013(05)
博士论文
[1]柑橘绿霉菌的遗传转化和抑霉唑抗性分子机制研究[D]. 王继业.浙江大学 2010
[2]番茄灰霉病菌抗药性及抗药性控制研究[D]. 王芊.东北林业大学 2007
[3]丙烷脒杀菌剂开发研究[D]. 陈安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浙江省草莓灰霉病菌抗药性检测及抗性机制的研究[D]. 尹大芳.浙江大学 2015
[2]黄瓜霜霉病菌对双炔酰菌胺抗性风险及抗性机制的研究[D]. 崔继敏.河北农业大学 2014
[3]浙江衢州地区柑橘绿霉菌对抑霉唑和多菌灵的抗性及其抗性分子机制的研究[D]. 冯丹.浙江大学 2011
[4]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抗性治理对策研究[D]. 王丽.河北农业大学 2010
[5]葡萄叶面附生微生物区系分析及葡萄灰霉病拮抗菌的筛选[D]. 靳小刚.甘肃农业大学 2010
[6]葡萄果穗附生微生物区系分析及葡萄灰霉病拮抗菌筛选[D]. 崔欣.甘肃农业大学 2008
[7]油菜菌核病菌对腐霉利的抗性及其机制[D]. 曹敏娟.扬州大学 2008
[8]纳他霉素对灰葡萄孢的活性及作用机理研究[D]. 张鹏.山东农业大学 2008
[9]番茄灰霉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对嘧霉胺的敏感性基线及番茄灰霉病菌抗药性研究[D]. 贾晓华.南京农业大学 2004
[10]番茄灰霉菌及其拮抗菌木霉的抗药性研究[D]. 丁中.山东农业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161789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引言
1.1 葡萄灰霉病概述
1.1.1 葡萄灰霉病的发生与分布
1.1.2 葡萄灰霉病的症状和危害
1.1.3 葡萄灰霉病的综合防治
1.2 葡萄灰霉病防治中主要杀菌剂的作用机制和抗药性研究概况
1.2.1 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作用机制和抗药性研究概况
1.2.2 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的作用机制和抗药性研究概况
1.2.3 苯吡咯类杀菌剂的作用机制和抗药性研究概况
1.2.4 烟酰胺类杀菌剂的作用机制和抗药性研究概况
1.2.5 苯胺基嘧啶类杀菌剂的作用机制和抗药性研究概况
1.2.6 咪唑类杀菌剂的作用机制和抗药性研究概况
1.2.7 有机硫类杀菌剂的作用机制和抗药性研究概况
1.3 葡萄灰霉病菌多药抗性研究
1.4 葡萄灰霉病菌的抗药性检测方法
1.4.1 传统检测方法
1.4.2 分子检测方法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我国葡萄灰霉病菌对主要杀菌剂的抗性检测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菌株
2.1.2 培养基
2.1.3 主要仪器
2.1.4 主要试剂
2.1.5 试验药剂
2.2 试验方法
2.2.1 葡萄灰霉病菌的采集
2.2.2 葡萄灰霉病菌的分离与纯化
2.2.3 灰霉菌种的保存和活化
2.2.4 2012-2015年葡萄灰霉病菌对主要杀菌剂的抗药性初测
2.2.5 2016-2017年我国葡萄灰霉病菌对主要杀菌剂的抗药性检测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葡萄灰霉病菌对主要杀真菌剂的EC50测定
2.3.2 2012-2015年葡萄灰霉病菌对主要杀菌剂的抗药性检测
2.3.3 2016-2017年我国葡萄灰霉病菌对主要杀菌剂抗性情况
2.4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抑霉唑的作用方式和抑霉唑、福美双与其它主要杀菌剂之间交互抗性关系的探究
3.1 实验材料
3.1.1 供试菌株
3.1.2 主要仪器
3.1.3 主要培养基
3.1.4 主要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抑霉唑对葡萄灰霉病菌作用方式的探究
3.2.2 葡萄灰霉病菌对抑霉唑与其他杀菌剂之间的交互抗性关系探究
3.2.3 葡萄灰霉病菌对福美双与其他杀菌剂之间的交互抗性关系探究
3.4 结果与分析
3.4.1 抑霉唑对葡萄灰霉病菌的作用方式探究
3.4.2 葡萄灰霉病菌对抑霉唑与其他杀菌剂之间的交互抗性关系探究
3.4.3 葡萄灰霉病菌对福美双与其它杀菌剂之间的交互抗性关系
3.5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葡萄灰霉病菌对主要杀菌剂的抗药性高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4.1 试验材料
4.1.1 供试菌株
4.1.2 主要仪器
4.1.3 主要试剂
4.1.4 培养基
4.1.5 主要试剂的配制
4.2 试验方法
4.2.1 葡萄灰霉病菌DNA的提取
4.2.2 葡萄灰霉病菌对主要杀菌剂抗药性高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4.2.3 灰霉菌抗药性检测程序DFRB的开发
4.3 结果与分析
4.3.1 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得出的葡萄灰霉病菌对主要杀菌剂抗性频率和抗性突变位点频率
4.3.2 传统抗药性检测方法检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结果
4.4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常见遗传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J]. 周秉博,郝胜菊,闫有圣,冯喧,刘芙蓉,蒋小慧.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7(11)
[2]高通量测序技术新名词的理解和辨析[J]. 王海. 中国科技术语. 2017(04)
[3]葡萄灰霉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 张迪,王晓东. 中国植保导刊. 2017(07)
[4]葡萄灰霉病无公害防治研究进展[J]. 柯杨,马瑜,朱海云,李勃,李燕,孙超. 生物学杂志. 2017(03)
[5]毕赤酵母G5拮抗葡萄灰霉病机理初探[J]. 罗琳,周泠璇,刘娅. 生物技术通报. 2017(09)
[6]葡萄新品种 优质又抗病[J]. 小美. 新农业. 2016(16)
[7]葡萄灰霉病的防治[J]. 周群. 现代农业. 2016(05)
[8]开阳县葡萄灰霉病的发生状况及防治药剂筛选[J]. 汪家胜,姜于兰,杨金燕,朱克锐. 贵州农业科学. 2014(09)
[9]一种有机硫杀菌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J]. 张磊,张迪彦. 工业用水与废水. 2014(03)
[10]黄瓜霜霉病菌对双炔酰菌胺的敏感基线及其抗性突变体生物学性状研究[J]. 崔继敏,杨晓津,赵建江,王文桥,孟润杰,闫磊,韩秀英,马志强,张金林,张小风. 农药学学报. 2013(05)
博士论文
[1]柑橘绿霉菌的遗传转化和抑霉唑抗性分子机制研究[D]. 王继业.浙江大学 2010
[2]番茄灰霉病菌抗药性及抗药性控制研究[D]. 王芊.东北林业大学 2007
[3]丙烷脒杀菌剂开发研究[D]. 陈安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浙江省草莓灰霉病菌抗药性检测及抗性机制的研究[D]. 尹大芳.浙江大学 2015
[2]黄瓜霜霉病菌对双炔酰菌胺抗性风险及抗性机制的研究[D]. 崔继敏.河北农业大学 2014
[3]浙江衢州地区柑橘绿霉菌对抑霉唑和多菌灵的抗性及其抗性分子机制的研究[D]. 冯丹.浙江大学 2011
[4]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抗性治理对策研究[D]. 王丽.河北农业大学 2010
[5]葡萄叶面附生微生物区系分析及葡萄灰霉病拮抗菌的筛选[D]. 靳小刚.甘肃农业大学 2010
[6]葡萄果穗附生微生物区系分析及葡萄灰霉病拮抗菌筛选[D]. 崔欣.甘肃农业大学 2008
[7]油菜菌核病菌对腐霉利的抗性及其机制[D]. 曹敏娟.扬州大学 2008
[8]纳他霉素对灰葡萄孢的活性及作用机理研究[D]. 张鹏.山东农业大学 2008
[9]番茄灰霉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对嘧霉胺的敏感性基线及番茄灰霉病菌抗药性研究[D]. 贾晓华.南京农业大学 2004
[10]番茄灰霉菌及其拮抗菌木霉的抗药性研究[D]. 丁中.山东农业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1617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161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