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檗碱农药复配研究及探针合成

发布时间:2021-05-10 20:54
  褐腐病是一种由褐腐菌导致的核果类果树如桃、杏、李等,花、叶果实腐烂的果树病害。课题组在前期的研究中发现,对于桃褐腐菌的抑制效果,小檗碱表现出良好的抑制效果,与传统的化学合成农药相比,由于它是从植物中的提取物,因此对人体安全,环境友好。通常,为了防止微生物产生抗药性,人们在防治植物病害时将农药混合使用。在本研究中,将小檗碱与低毒,环境友好的药物混合使用研究,包括绿僵菌,苦参碱,活性蛋白,枯草芽孢杆菌和藜芦碱。本文采用了共毒因子法来评价上述不同农药和化学物质的组合对于桃褐腐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简言之,通过测量菌落直径并计算毒力系数得到计算公式并计算结果。结果表明,绿僵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可以完全抑制桃褐腐菌的生长。除此之外,小檗碱与活性蛋白复配比为5:1时,抑菌率出现了下降,而当复配比为2:1,1:1,1:2或者1:5时,则二者表现出协同效果。另外,当小檗碱与藜芦碱比例为5:1和2:1时,表现出拮抗作用;当比例为1:1,1:2或1:5则表现出相反的协同抑制作用。另外,为了揭示小檗碱对于桃褐腐菌作用靶点,本文成功设计合成了小檗碱光亲和标记探针。在此探针中,以小檗碱为活性基团、三氟苯甲基双吖丙啶为光... 

【文章来源】: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小檗碱与生物源农药
        1.1.1 小檗碱
        1.1.2 生物源农药
    1.2 与小檗碱复配及农药简介
        1.2.1 苦参碱
        1.2.2 藜芦碱
        1.2.3 绿僵菌
        1.2.4 枯草芽孢杆菌
        1.2.5 寡糖链蛋白
    1.3 桃褐腐病与褐腐菌
    1.4 药物发现与探针
    1.5 分子探针概况及应用
        1.5.1 分子探针与蛋白质组学
        1.5.2 分子探针与有机化学
        1.5.3 分子探针的局限性
    1.6 光亲和标记技术
        1.6.1 光亲和标记和分子探针
        1.6.2 光亲和标记探针活性
        1.6.3 光亲和标记探针与作用基团
        1.6.4 光亲和标记探针的实例
        1.6.5 光亲和探针组成
        1.6.6 光亲和标记实验中的标记问题
        1.6.7 光亲和标记的分析与鉴别
        1.6.8 探针分子的展望
    1.7 研究目的意义及展望
第二章 小檗碱农药复配对桃褐腐病菌的抑制
    2.1 复配的实验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菌种
        2.1.2 供试药剂及设备
        2.1.3 PDA培养基配方
    2.2 实验方法
        2.2.1 小檗碱EC_(50)测定
        2.2.2 绿僵菌与小檗碱复配
        2.2.3 苦参碱与小檗碱复配
        2.2.4 枯草芽孢杆菌与小檗碱复配
        2.2.5 活性蛋白与小檗碱复配
        2.2.6 藜芦碱与小檗碱的复配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小檗碱EC_(50)测定
        2.3.2 绿僵菌与小檗碱
        2.3.3 小檗碱与苦参碱
        2.3.4 小檗碱与枯草芽孢杆菌
        2.3.5 小檗碱与活性蛋白
        2.3.6 小檗碱与藜芦碱
第三章 小檗碱探针的设计与合成
    3.1 研究背景
    3.2 小檗碱光亲和标记探针
        3.2.1 光亲和探针分子
        3.2.2 小檗碱的修饰
        3.2.3 光亲和基团的选择
        3.2.4 报告基团的选择
        3.2.5 连接部分的设计
        3.2.6 探针的合成路线确定
    3.3 目标分子的合成设计
        3.3.1 目标探针的合成分析
        3.3.2 化合物BBR-Y_0的合成分析
        3.3.3 化合物Y_0的合成分析及小檗碱修饰分析
        3.3.4 化合物A_0的合成分析
        3.3.5 化合物B_0的合成分析
        3.3.6 连接路线的合成设计
        3.3.7 其他化合物的合成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1 小檗碱的修饰反应
        3.4.2 小檗红碱的制备
        3.4.3 化合物BBR_1的制备
        3.4.4 化合物B_0的合成
        3.4.5 光亲和基团的合成
        3.4.6 探针的连接
第四章 总结
第五章 实验部分
    5.1 实验试剂与药品
    5.2 实验仪器与设备
    5.3 实验步骤
        5.3.1 2,2,2-三氟-1-(3-甲氧苯基)乙酮A_2的制备
        5.3.2 2,2,2-三氟-1-(3-甲氧苯基)乙酮肟A_3的制备
        5.3.3 2,2,2-三氟-1-(3-甲氧基苯基)-N-{[(4-甲基苯基)磺酰基]-氧基}乙胺A_4的制备
        5.3.4 3-(3-甲氧基苯基)-3-(三氟甲基)二氮环甲烷A_5,3-(3-甲氧基苯基)-3-(三氟甲基)-3H-重氮甲烷A_6的制备
        5.3.5 2-甲氧基-4-[3-(三氟甲基)-3H-重氮甲烷-3-基]苯甲醛A_7
        5.3.6 4-甲氧基-2-[3-(三氟甲基)-3H-重氮甲烷-3-基]苯甲醛A_7'的制备
        5.3.7 2-羟基-4-[3-(三氟甲基)-3H-重氮甲烷-3-基]苯甲醛A_8的制备
        5.3.8 化合物2-(2-(2-(2-羟乙氧基)乙氧基)乙基)异吲哚啉-1,3-二酮B_2的制备
        5.3.9 2-(2-(2-氨乙氧基)乙氧基)乙醇B_3的制备
        5.3.10 叔丁基(2-(2-(2-羟乙氧基)乙氧基)乙基)氨基甲酸酯B_4的制备
        5.3.11 叔丁基(2-(2-(2-溴乙氧基)乙氧基)乙基)氨基甲酸酯B_0的制备
        5.3.12 叔丁基(2-溴乙基)氨基甲酸酯的制备
        5.3.13 9-羟基-10-甲氧基-5,6-二氢-[1,3]二氧戊烷[4,5-g]异喹啉基[3,2-a]异喹啉-7-基小檗红碱的制备
        5.3.14 9-(2-((二碳酸二叔丁酯)氨基)乙氧基)-10-甲氧基-5,6-二氢-[1,3]二氧戊烷[4,5-g]异喹啉[3,2-a]异喹啉-7-基的制备
        5.3.15 化合物Biotin-NHS的制备
        5.3.16 化合物Y_1的制备
        5.3.17 化合物Y_0-biotin的制备
        5.3.18 化合物Y_0的制备
        5.3.19 化合物BBR-Y_0的制备
        5.3.20 探针的合成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及导师简介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Iron-catalyzed bromination of aryl azides by N-bromosuccinimide:Efficient method for the synthesis of brominated aryl azides[J]. Hui Jin~a,Zhen Dong Huang~b,Chun Xiang Kuang~(a,*),Xiao Kun Wang~a a Department of Chemistry,Tongji University,Siping Road 1239,Shanghai 200092,China b Zhejiang Citrus Research Institute,Taizhou 318020,China.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2011(03)
[2]Antibacterial Mechanisms of Berberine and Reasons for Little Resistance of Bacteria[J]. JIN Jian-ling,HUA Guo-qiang,MENG Zhen,GAO Pei-ji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icrobial Technology,School of Life Sciences,Shandong University,Jinan 250100,China.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2011(01)
[3]小檗碱的抗菌作用研究进展[J]. 杨勇,雷志英,吴方评,黄刚.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0(09)
[4]光亲和标记技术在药物发现中的应用[J]. 仇文卫,李静雅,李佳,南发俊.  生命科学. 2005(04)

博士论文
[1]茉莉素受体研究[D]. 闫健斌.清华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小檗碱抑菌特点及抑菌机制的初步研究[D]. 华国强.山东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800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1800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2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