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黑痣病的有效防治药剂筛选及田间防效试验

发布时间:2021-06-19 13:03
  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引起的马铃薯黑痣病是我国马铃薯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害在我国马铃薯主产区发生普遍,且逐年加重,影响了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严重阻碍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当前生产上,使用化学杀菌剂仍是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主要手段。为筛选出能够有效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药剂,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8种杀菌剂对马铃薯黑痣病菌的室内毒力。并以噻呋酰胺、咯菌腈和吡唑醚菌酯为主,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与几种抑菌活性较高的杀菌剂在不同配比下对马铃薯黑痣病菌的室内联合毒力,并根据共毒系数及杀菌剂单剂的表现,筛选出最佳复配组合,将其加工成自制悬浮种衣剂进行室内安全性试验及田间药效试验。以期为田间马铃薯黑痣病防治药剂的合理选择和综合防治提供依据。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苯醚甲环唑、叶菌唑、戊唑醇、腈菌唑、噻呋酰胺、咯菌腈、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咪鲜胺、克菌丹和异菌脲等18种杀菌剂对马铃薯黑痣病菌的室内毒力。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戊唑醇、咯菌腈、叶菌唑、咪鲜胺、腈菌唑和噻呋酰胺对马铃薯黑痣病菌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EC50值分别为0.0... 

【文章来源】: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马铃薯黑痣病的概述
        1.1.1 马铃薯黑痣病的发生情况
        1.1.2 马铃薯黑痣病病原菌
        1.1.3 马铃薯黑痣病的症状
        1.1.4 马铃薯黑痣病侵染规律
    1.2 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现状
        1.2.1 农业防治
        1.2.2 化学防治
        1.2.3 生物防治
    1.3 主要试验药剂
        1.3.1 苯醚甲环唑
        1.3.2 戊唑醇
        1.3.3 叶菌唑
        1.3.4 腈菌唑
        1.3.5 嘧菌酯
        1.3.6 吡唑醚菌酯
        1.3.7 噻呋酰胺
        1.3.8 咯菌腈
    1.4 农药复配研究
        1.4.1 农药复配的目的和意义
        1.4.2 农药混配的原则
        1.4.3 农药复配的机理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药剂
    2.2 供试菌株
    2.3 供试培养基
    2.4 试验仪器
    2.5 供试试剂
    2.6 毒力测定方法
        2.6.1 各药剂母液的配置
        2.6.2 含药PDA培养基的制备
        2.6.3 18种试验药剂对马铃薯黑痣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2.6.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7 联合毒力测定
        2.7.1 混配组合设计和药剂配置
        2.7.2 数据统计与分析
    2.8 室内安全性试验
        2.8.1 供试马铃薯品种
        2.8.2 药剂剂量设计
        2.8.3 试验设计
    2.9 田间药效试验
        2.9.1 试验地概况
        2.9.2 供试马铃薯品种及药剂
        2.9.3 试验设计与实施方法
        2.9.4 发病调查及病情数据统计
        2.9.5 药效计算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杀菌剂对马铃薯黑病菌的室内毒力
    3.2 室内联合毒力测定
        3.2.1 咯菌腈与其他几种杀菌剂的联合毒力
        3.2.2 噻呋酰胺与其他几种杀菌剂的联合毒力
        3.2.3 吡唑醚菌酯与其他几种杀菌剂的联合毒力
    3.3 6%噻呋·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对马铃薯的室内安全性评价
    3.4 6%噻呋·咯菌腈悬浮种衣剂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大田试验
        3.4.1 6%噻呋·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对肥城马铃薯黑痣病的田间防效
        3.4.2 6%噻呋·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对良庄马铃薯黑痣病的田间防效
4 讨论
    4.1 不同杀菌剂对马铃薯黑痣病菌的抑制效果
    4.2 室内联合毒力测定结果
    4.3 6%噻呋·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安全性和田间药效试验
5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苹果树腐烂病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J]. 刘娟,冯浩,王帅,高小宁,黄丽丽.  植物保护. 2019(01)
[2]吡唑醚菌酯·二氰蒽醌对香蕉采后炭疽病的防治效果评价[J]. 宋晓兵,彭埃天,凌金锋,陈霞,程保平,崔一平.  植物保护. 2019(01)
[3]内蒙古自治区主栽马铃薯品种对黄萎病的抗性鉴定[J]. 温晨阳,赵英杰,东保柱,孟焕文,赵君,周洪友.  植物保护学报. 2018(06)
[4]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治效果[J]. 潘连富,付岗,张晋,杨迪,杜婵娟.  中国南方果树. 2018(06)
[5]近年我国重要苹果病害发生概况及研究进展[J]. 王树桐,王亚南,曹克强.  植物保护. 2018(05)
[6]防治我国北方一季作区马铃薯主要病害的高效药剂筛选[J]. 路粉,王会君,孟润杰,吴杰,赵建江,毕秋艳,韩秀英,王文桥.  河北农业科学. 2018(03)
[7]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对2个地区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效果[J]. 黄燕丽,高庆刚,苏毅,孙长贵,游文宇,崔宇.  中国马铃薯. 2018(03)
[8]宁夏马铃薯主栽品种对黑痣病的抗性鉴定[J]. 王喜刚,郭成瑾,张丽荣,沈瑞清.  植物保护. 2018(03)
[9]噻呋酰胺与嘧菌酯混配对马铃薯黑痣病菌增效作用及其田间防效[J]. 孟润杰,王文桥,吴杰,韩秀英,周大伟,宁昭玉.  植物保护学报. 2018(02)
[10]马铃薯连作造成的影响及连作障碍防控技术[J]. 崔勇.  作物杂志. 2018(02)

硕士论文
[1]三种生物制剂对马铃薯两种主要土传病害防治及土壤微生物和肥力影响的研究[D]. 武建华.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8
[2]吡唑醚菌酯和嘧菌酯包衣对玉米和大豆种子的穿透性及生理特性的影响[D]. 栗增然.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8
[3]马铃薯中立枯丝核菌代谢产物的研究[D]. 张慧秀.甘肃农业大学 2017
[4]山东地区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的多样性及主要致病类型研究[D]. 陈君.山东农业大学 2017
[5]马铃薯黑痣病菌土壤检测及种质资源的抗病性评价[D]. 申永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6]氯虫苯甲酰胺、咯菌腈在铁皮石斛和土壤中的残留行为研究[D]. 王娟.浙江大学 2017
[7]申嗪霉素与杀菌剂复配对植物病原菌的毒力作用及安全性评价[D]. 彭衍彪.安徽农业大学 2016
[8]马铃薯黑痣病生防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生防作用机理研究[D]. 马龙.甘肃农业大学 2016
[9]马铃薯黑痣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病原菌粗毒素致病机理初探[D]. 路小琴.甘肃农业大学 2014
[10]水稻纹枯病的化学防治及几种复配药剂药效评价[D]. 孟琳.南京农业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2378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2378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5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