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表铁膜上的磷对水稻根系铝吸收和运输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6-21 05:37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在中性和碱性土壤中主要以硅酸盐和氧化物的形式存在,不易被植物吸收。但是酸性土壤中大量的不溶性铝化合物会转化为对植物有害的游离态铝离子。铝离子抑制植物根系伸长,改变了根尖细胞的形状,破坏细胞的完整性,影响细胞壁的组成,是限制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铁膜是水生植物长期生长在滞水条件下,在根表形成的一种铁锰氧化物胶膜。铁膜能富集土壤中大量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是研究影响水生植物对元素吸收的重要因素。磷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对植物的抗铝作用有一定的影响。缺磷或渍水条件下湿地植物根表产生的铁膜拥有非常高的比表面积和众多的官能团,同时能吸附大量的磷。在该微界面中磷如何通过铁膜调控根系对铝的吸收需深入研究。本论文以水稻浙辐802为材料,采用水培法,在铝毒作用下分析了缺磷或Fe2+处理诱导形成的铁膜上吸附的磷对水稻根系生长、根尖、根尖细胞壁组分的影响、磷对铝吸收的动力学影响、以及铝在水稻不同部位积累和分布的影响,明确根表铁膜界面上磷、铝的相互作用关系。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水培法,分别通过缺磷、Fe2+处理诱导形成铁膜,比较铁膜组成对水稻耐铝的影响。... 

【文章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根表铁膜上的磷对水稻根系铝吸收和运输的影响


缺磷与供铁对水箱根表铁膜的影响

缺磷,铁膜,铁条,表形


图2-2缺磷与供铁水稻根表形成的铁膜:a:CK;?b:-P;c:Fe20;?d:Fe30??

铁条,根尖,缺磷,水稻根


图2-2缺磷与供铁水稻根表形成的铁膜:a:CK;?b:-P;c:Fe20;?d:Fe30??2.2.2缺磷与供铁条件下A1对水稻生长和根尖A1含量的影响??A1处理后,缺磷和供铁条件下的水稻根系生长明显受到抑制。-P组、Fe20??组和Fe30组相对于CK组,根相对伸长率分别降低了?66.08%、43.75%和51.25%。??-P组相对于Fe20组和Fe30组降低了?22.33%和14.83%。Fe20组和Fe30组之间??根相对伸长率没有明显差异。??铝处理后水稻根尖铝含量大幅度增加。-P组根尖铝含量最高,是CK组的??11.06倍,其次为Fe20组和Fe30组。表明外源铁的加入会影响水稻根尖对A1??的吸收,减少A1在根尖的积累。缺磷条件A1在根尖上的积累显著高于供铁处理,??根相对伸长率低于供铁组,表示缺磷条件下水稻遭受铝毒害更为严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根系泌氧对沉积物中典型铁氧化菌和铁还原菌的影响[J]. 田翠翠,肖邦定.  湖泊科学. 2016(04)
[2]Effects of root oxidation ability and P on As mobility and bioavailability in rice[J]. 吴川,潘炜松,薛生国,莫竞瑜.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15(01)
[3]NO和H2O2对大豆幼苗铝毒害的缓解效应及其相互作用[J]. 宋洪明,邢承华,吴坤,王芳妹,何贞泉,蔡妙珍.  环境科学研究. 2014(09)
[4]Effects of Toxic Levels of Aluminium on Seedling Parameters of Rice under Hydroponic Culture[J]. Bidhan ROY,Sanjib BHADRA.  Rice Science. 2014(04)
[5]磷素对水稻根表红棕色铁膜的影响及营养效应[J]. 傅友强,杨旭健,吴道铭,沈宏.  中国农业科学. 2014(06)
[6]湿地植物根表铁膜研究进展[J]. 刘春英,陈春丽,弓晓峰,周文斌,杨菊云.  生态学报. 2014(10)
[7]铝毒和低磷胁迫下水稻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响应[J]. 郭天荣,姚鹏程,张子栋,王江佳,王梅.  中国水稻科学. 2013(06)
[8]滇池草海沉积物磷形态、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J]. 史静,俎晓静,张乃明,包立,夏运生,张仕颖.  中国环境科学. 2013(10)
[9]铝胁迫下植物根尖细胞壁组成物质变化抑制根伸长的生理机制研究[J]. 杨野,王巧兰,赵磊峰,年夫照,赵竹青.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02)
[10]磷对水稻耐铝性及根尖细胞壁组分的影响[J]. 黄文方,陈晓阳,邢承华,郑寨生,蔡妙珍,赵小丽.  中国水稻科学. 2013(02)



本文编号:32400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2400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e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