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种衣剂的筛选及全生育期防控效果
发布时间:2021-06-21 22:37
为明确种子包衣处理对小麦全生育期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通过室内种衣剂筛选和田间多地应用试验,测定了种衣剂处理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6种供试种衣剂均对小麦茎基腐病有很好的室内防治效果,且防治效果均随种衣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处理28 d后的防治效果为92.6%~100.0%,其中4.8%苯醚甲环唑·咯菌腈FS在2 m L/kg (种子)和4 m L/kg (种子)用量下防治效果均达到了100.0%。4.8%苯醚甲环唑·咯菌腈FS在4 m L/kg (种子)用量下对冬前苗期、拔节期、灌浆期小麦茎基腐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且防治效果与病害发生程度有关,在病害较轻地块上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重病地块。随着小麦生育期的推移,种衣剂的防治效果均呈下降趋势,种衣剂处理对小麦苗期茎基腐病病株率和病情指数的防治效果均最高,分别为60.4%~100.0%和45.5%~100.0%。
【文章来源】:河北农业科学. 2020,24(02)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种子包衣处理后不同时期小麦茎基腐病的病株率
灌浆期,三地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程度均呈加重趋势,种子包衣处理的防治效果也有所下降。其中,兴济镇种子包衣处理的病株率、病情指数分别为13.3%和4.1,均显著<CK(病株率24.8%,病情指数14.3),指标防效分别为46.1%和71.0%;龙华镇种子包衣处理的病株率、病情指数分别为73.3%和28.1,均显著<CK(病株率85.1%,病情指数40.0),指标防效分别为13.8%和29.7%;姚官屯乡种子包衣处理的病株率、病情指数分别达到82.6%和47.7,与CK(病株率86.2%,病情指数51.9)差异均不显著,指标防效仅分别为4.2%和8.1%。3 结论与讨论
小麦茎基腐病主要由假禾谷镰刀菌引起,是近年来我国小麦生产中发展迅速、为害严重的病害之一。在我国小麦—玉米连作、小麦留茬收获、随下季玉米秸秆旋耕还田的耕作模式下,病原菌在土壤耕作层病残体上繁殖存活,小麦整个生育期均可受到侵染,且病菌侵入越早对植株为害越重,产量损失也就越大[3],早期发病严重的植株可导致抽穗前植株枯死。因此,通过种子包衣处理控制返青前病害侵染、降低病害前期发生率是控病保产的一项措施。图4 种子包衣处理对小麦全生育期茎基腐病病情指数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敌委丹种子处理对小麦幼苗生长及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J]. 陆宁海,杨蕊,吴利民,霍云风,郎剑锋,石明旺,陈锡岭. 湖北农业科学. 2019(04)
[2]不同拌种剂防治小麦茎基腐病效果比较[J]. 张焕玲,刘万峰,刘艾英,王春莉,田超. 中国植保导刊. 2018(12)
[3]药剂拌种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J]. 郑中玲,陆宁海,吴利民,杨蕊,郎剑锋,霍云凤,石明旺.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4]小麦茎基腐病菌鉴定及不同药剂防治效果分析[J]. 张鹏,邓渊钰,杨学明,周淼平,马鸿翔. 江苏农业科学. 2016(11)
[5]2013-2016年河南省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危害情况及特点[J]. 徐飞,宋玉立,周益林,张昊,王俊美,李亚红,韩自行. 植物保护. 2016(06)
[6]河北省小麦冠腐病发生现状及病原菌初探[J]. 纪莉景,栗秋生,王连生,孙梦伟,王亚娇,孔令晓. 植物保护. 2016(05)
[7]黄淮麦区主推小麦品种对假禾谷镰刀菌所致茎基腐病的抗性[J]. 杨云,贺小伦,胡艳峰,侯莹,牛亚娟,代君丽,袁虹霞,李洪连. 麦类作物学报. 2015(03)
本文编号:3241553
【文章来源】:河北农业科学. 2020,24(02)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种子包衣处理后不同时期小麦茎基腐病的病株率
灌浆期,三地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程度均呈加重趋势,种子包衣处理的防治效果也有所下降。其中,兴济镇种子包衣处理的病株率、病情指数分别为13.3%和4.1,均显著<CK(病株率24.8%,病情指数14.3),指标防效分别为46.1%和71.0%;龙华镇种子包衣处理的病株率、病情指数分别为73.3%和28.1,均显著<CK(病株率85.1%,病情指数40.0),指标防效分别为13.8%和29.7%;姚官屯乡种子包衣处理的病株率、病情指数分别达到82.6%和47.7,与CK(病株率86.2%,病情指数51.9)差异均不显著,指标防效仅分别为4.2%和8.1%。3 结论与讨论
小麦茎基腐病主要由假禾谷镰刀菌引起,是近年来我国小麦生产中发展迅速、为害严重的病害之一。在我国小麦—玉米连作、小麦留茬收获、随下季玉米秸秆旋耕还田的耕作模式下,病原菌在土壤耕作层病残体上繁殖存活,小麦整个生育期均可受到侵染,且病菌侵入越早对植株为害越重,产量损失也就越大[3],早期发病严重的植株可导致抽穗前植株枯死。因此,通过种子包衣处理控制返青前病害侵染、降低病害前期发生率是控病保产的一项措施。图4 种子包衣处理对小麦全生育期茎基腐病病情指数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敌委丹种子处理对小麦幼苗生长及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J]. 陆宁海,杨蕊,吴利民,霍云风,郎剑锋,石明旺,陈锡岭. 湖北农业科学. 2019(04)
[2]不同拌种剂防治小麦茎基腐病效果比较[J]. 张焕玲,刘万峰,刘艾英,王春莉,田超. 中国植保导刊. 2018(12)
[3]药剂拌种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J]. 郑中玲,陆宁海,吴利民,杨蕊,郎剑锋,霍云凤,石明旺.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4]小麦茎基腐病菌鉴定及不同药剂防治效果分析[J]. 张鹏,邓渊钰,杨学明,周淼平,马鸿翔. 江苏农业科学. 2016(11)
[5]2013-2016年河南省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危害情况及特点[J]. 徐飞,宋玉立,周益林,张昊,王俊美,李亚红,韩自行. 植物保护. 2016(06)
[6]河北省小麦冠腐病发生现状及病原菌初探[J]. 纪莉景,栗秋生,王连生,孙梦伟,王亚娇,孔令晓. 植物保护. 2016(05)
[7]黄淮麦区主推小麦品种对假禾谷镰刀菌所致茎基腐病的抗性[J]. 杨云,贺小伦,胡艳峰,侯莹,牛亚娟,代君丽,袁虹霞,李洪连. 麦类作物学报. 2015(03)
本文编号:32415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24155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