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湖南和安徽省致病疫霉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0 21:31
  致病疫霉(Phytophthorainfestans)是异宗配合的卵菌,其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一直以来都是阻碍世界马铃薯产业持续发展的主要病害之一。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马铃薯晚疫病造成的损失和危害目前已超过水稻稻瘟病和小麦锈病,因此,该组织已将其列为世界第一大作物病害。近年来,我国马铃薯产业不断发展,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已成为世界首位,因此,及时地检测我国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生理小种组成及分布、调查我国各马铃薯种植区致病疫霉群体的交配型组成、了解病原菌对当前普遍应用的杀菌剂的抗性水平,继而做好有针对性地筛选相应的马铃薯抗病品种、种薯带菌情况的检测、制定有效的化学防治方案等工作,对我国马铃薯产业的持续发展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开展对自育型致病疫霉卵孢子活性的研究,对我国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和致病疫霉的深入了解也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对2015和2016年采集自福建福安与霞浦、湖南永顺和安徽界首的致病疫霉菌株进行了交配型、生理小种及其对烯酰吗啉和霜霉威的敏感性测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2015和2016年采集自安徽界首的所有菌株均为A1交配型、两年间采集自湖南永顺与福建霞浦的所有菌株均为A1A2交... 

【文章来源】: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福建、湖南和安徽省致病疫霉的初步研究


被MTT染色的卵袍子(‘月加)

生理小种,福建省,频率,毒力因子


?第二章福建、湖南和安徽省致病疫霉的生理小种组成???频率出现小幅度的下降,分别从100%降至84%、63%和89%;?Vir2和Vir5的出现频??率分别由75%和50%升至88%和100°/。;毒力因子Vir6、Vir7、Vir8、VirlO的出现频??率两年均为1〇〇%,而Vir9和Virll两年均未出现。??60%?■??

生理小种,福建省,频率,毒力因子


?第二章福建、湖南和安徽省致病疫霉的生理小种组成???频率出现小幅度的下降,分别从100%降至84%、63%和89%;?Vir2和Vir5的出现频??率分别由75%和50%升至88%和100°/。;毒力因子Vir6、Vir7、Vir8、VirlO的出现频??率两年均为1〇〇%,而Vir9和Virll两年均未出现。??6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铃薯晚疫病病菌在贵州和云南的交配型分布与卵孢子生物学特性分析[J]. 杨芮,方治国,詹家绥,祝雯,潘贤.  江苏农业科学. 2014(07)
[2]甘肃和内蒙古地区马铃薯晚疫病菌的致病型[J]. 韩淼,汪晓雯,黄琛,朱小琼,国立耘.  植物保护. 2014(02)
[3]致病疫霉超级生理小种遗传多样性分析[J]. 徐小虎,杨志辉,朱杰华,张维宏,王春一.  菌物学报. 2013(05)
[4]2006—2008年中国部分地区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分布[J]. 韩彦卿,秦宇轩,朱杰华,王鹤,耿硕,吴婧莲,杨志辉.  中国农业科学. 2010(17)
[5]四川马铃薯晚疫病生理小种鉴定及品种抗病评价[J]. 刘波微,彭化贤,席亚东,何俊蓉.  西南农业学报. 2010(03)
[6]福建省致病疫霉交配型、甲霜灵敏感性及生理小种组成分析[J]. 李本金,吕新,兰成忠,赵健,陈庆河,翁启勇.  植物保护学报. 2008(05)
[7]青海海东地区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组成及分布[J]. 叶广继,孙海宏,周云,杨永智,王舰.  植物病理学报. 2008(05)
[8]番茄晚疫病菌对甲霜灵、霜脲氰和烯酰吗啉的敏感性检测[J]. 朱桂宁,黄福新,冯兰香,秦碧霞,杨宇红,陈永惠,陆秀红.  中国农业科学. 2008(05)
[9]内蒙古马铃薯晚疫病菌交配型和生理小种研究[J]. 郭军,屈冬玉,巩秀峰,姚裕琪,梁德霖,康振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11)
[10]云南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组成与分布[J]. 杨艳丽,胡先奇,鲁绍凤,罗文富,RYU K Y,肖浪涛.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7(03)



本文编号:32767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2767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c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