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油菜黄单胞菌fabA和fabB基因的鉴定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7 15:56
  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以下简称Xcc)为十字花科黑腐病的病原菌,造成全球范围内经济作物的危害,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Xcc产生多种结构的脂肪酸,包括直链脂肪酸、支链脂肪酸以及不饱和脂肪酸,但目前Xcc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途径完全未知。为了研究Xcc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机制,并为寻找合适抗菌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鉴定并深入研究了可能与Xcc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相关的基因,得到了一系列重要结果。模式生物大肠杆菌采用FabA-FabB途径合成不饱和脂肪酸。同源性分析发现,在Xcc基因组中XC3651与大肠杆菌3-羟基脂酰ACP脱水异构酶Fab A(EcFabA)相似性为74.2%,并具有相同的催化活性中心以及保守的α螺旋结构;XC3652与大肠杆菌3-酮基脂酰ACP合成酶Ⅰ(EcFabB)相似性为62.7%,且具有相同的三联体催化活性序列,因此推测XC3651(命名为XcFabA)、XC3652(命名为XcFabB)分别具有3-羟... 

【文章来源】: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野油菜黄单胞菌fabA和fabB基因的鉴定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


黄原胶和Ⅰ型菌黄素的结构图

侵染,十字花科,植株,病斑


的十字花科植物叶片部位生长繁殖,进而侵染到叶脉、叶肉部位形成病斑;另一方面能附着在正常的叶片上生长繁殖,从寄主植物叶片的水孔侵染引发病变。Xcc 成功侵染植株后,首先利用寄主植株质外体的养分大量的生长繁殖,进入维管束木质部导管中扩散蔓延,进而引起植株的系统病变(Bonas, et al., 2000)。Xcc感染的植株病斑一般呈现“V”型黄色枯萎斑纹,随着侵染时间增长,病斑逐渐变大,叶脉开始变黑,最终整株植株干枯坏死,如图 1.2。

双组分系统,群体感应,基因作用,生理性状


图 1.3 不同结构的信号分子应过程中,信号分子的产生、感应、调节是整个系感应研究的模式菌株,其体内的信号分子主要由 R子经过体内的 RpfC/RpfG 双组分系统对信号分子进信使—环二鸟苷酸(c-di-GMP)与下游基因作用,调关生理性状。研究表明群体感应系统能影响 Xcc 的病毒力等。在这一过程中,细菌体内的信号分子浓度的下游全局调控基因 clp 表达降低,进而影响毒力因e & Zhang, 2008;Chin et al., 2010;Anet al.,2014)


本文编号:32884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2884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5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