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霜霉病流行预测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9 16:46
由葡萄生单(?)霉Plasmopara viticola引起的葡萄霜霉病是葡萄叶部重要的病害,也是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种植区发生普遍且最为严重的病害,严重制约着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的优质和高产。尽管国内外学者、专家对贺兰山东麓葡萄霜霉病的病原学、发生与防治做了大量研究,但对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霜霉病的监测预测方法仍缺乏系统研究。为此,本研究利用孢子捕捉、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从时间、空间两个层面开展酿酒葡萄霜霉病监测预测技术研究,以期为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霜霉病的早期预警和防控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2016-2018年葡萄生长期,对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种植区3个典型葡萄园的酿酒葡萄霜霉病田间自然发病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利用Linear,Quadratic,Growth,Cubic,S,Exponential及Logistic等11种数学模型模拟了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霜霉病季节流行时间动态曲线,明确Logistic增长模型能够较好反映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种植区葡萄霜霉病流行时间动态情况,准确率高(R2≥0.946)。推导了贺兰山东麓...
【文章来源】:宁夏大学宁夏回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3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种植区地理位置示意图(A和B)及种植面积分布(C)??(引自宁夏回族自治区葡萄产业发展局和宁夏葡萄与葡萄酒研究院)??
是业界公认的酿酒葡萄种植最佳生态产区[123],己形成以“银川市(西夏区、贺兰县、永??宁县)、石嘴山市、青铜峡市、宁夏农垦集团、红寺堡开发区”五大葡萄产区为主的酿酒葡萄产??业带(图1-3?A和B)。2013年,获得中国国家地理保护标志“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现代农业“十三五”规划,提出了?“一廊、三镇、四示范区、五个酒庄集群、300个??酒庄”的产业发展布局,大力发展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是宁夏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贺兰山东的葡萄种植面积己达3.8万hm2,其中宁夏农垦集团面积最大,约11785.9?hm2,??青铜峡产区10645.3?hm2和红寺堡产区9884.9hm2次之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霜霉病季节流行时间动态模型的建立??日至8月16日田间零星发病,叶片正面可见不规则黄色退绿斑,叶背面有点状霉层出现,田间??病情指数为0.02?3.28,为葡萄霜霉病的始发期;8月17日至10月1日田间病害发生迅速,病??情指数由4.20猛增至56.89,田间病害症状明显,叶片正面出现典型退绿黄化坏死斑,叶片背面??有大量霉层,病害进入盛发期;10月2日至酿酒葡萄生长季末,葡萄叶片受葡萄霜霉病菌的为害??大量坏死、皱缩和脱落,田间病情发展停滞至饱和点,最高病情指数小于60.0,进入病害衰退期。??病?6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葡萄叶提取物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作用及有效成分分析[J]. 杨佳瑶,张敏,申红妙,甄志先,毕秋艳,冉隆贤. 植物保护学报. 2018(05)
[2]贺兰山东麓葡萄霜霉病菌致病力分析[J]. 宋双,姜彩鸽,王国珍,吕苗苗,张怡. 北方园艺. 2018(16)
[3]短密木霉菌RT-PCR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其在南瓜根际的动态分析[J]. 谢学文,程颖超,王锟,张红杰,杨杰,石延霞,柴阿丽,李宝聚.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8(04)
[4]基于GIS的南昌市公园绿地景观格局分析与优化设计[J]. 魏绪英,蔡军火,叶英聪,周洋,刘纯青. 应用生态学报. 2018(09)
[5]辣椒疫霉菌RT-PCR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应用[J]. 程颖超,康华军,石延霞,柴阿丽,张红杰,谢学文,李宝聚. 园艺学报. 2018(05)
[6]地理空间数据可视分析综述[J]. 周志光,石晨,史林松,刘亚楠.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018(05)
[7]典型区域退耕还林工程生态区划[J]. 刘祖英,王兵,赵雨森,牛香.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8(03)
[8]葡萄卷叶伴随病毒1号和3号宁夏分离物部分基因序列分析[J]. 吕苗苗,李文学,孙牧笛,胡丽杰,顾沛雯. 植物保护. 2018(01)
[9]葡萄霜霉病抗病性鉴定方法及品种抗病性测定[J]. 唐兴敏,孙磊,张玮,李兴红. 植物保护. 2018(01)
[10]杨属物种多样性在中国的地理分布格局[J]. 王芳,熊喆,延晓冬,戴新刚,王磊斌,李亚飞. 生态学报. 2018(01)
硕士论文
[1]新疆地区葡萄霜霉病的发生及其流行规律的研究[D]. 金恭玺.石河子大学 2015
[2]贺兰山东麓地区酿酒葡萄病虫害调查及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D]. 贾倩.宁夏大学 2015
[3]中国境内部分区域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的遗传分化[D]. 赵雪艳.河北农业大学 2014
[4]葡萄霜霉病菌快速分子检测方法研究[D]. 秦文韬.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
[5]山东烟田昆虫群落特征和基于GIS对烟田害虫及天敌空间分布区域的研究[D]. 赵鑫.山东农业大学 2011
[6]石河子地区葡萄霜霉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D]. 李海强.石河子大学 2009
[7]小麦间作豌豆及品种多样性对麦长管蚜的生态调控作用与机制探讨[D]. 周海波.山东农业大学 2009
[8]基于GIS的小麦白粉病的越夏和越冬区划[D]. 李伯宁.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8
[9]葡萄霜霉病菌卵孢子特性及其侵染预测模型的研究[D]. 郭明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
[10]基于GIS的小麦条锈病菌越夏越冬气候区划及时空动态分析[D]. 石守定.中国农业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91057
【文章来源】:宁夏大学宁夏回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3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种植区地理位置示意图(A和B)及种植面积分布(C)??(引自宁夏回族自治区葡萄产业发展局和宁夏葡萄与葡萄酒研究院)??
是业界公认的酿酒葡萄种植最佳生态产区[123],己形成以“银川市(西夏区、贺兰县、永??宁县)、石嘴山市、青铜峡市、宁夏农垦集团、红寺堡开发区”五大葡萄产区为主的酿酒葡萄产??业带(图1-3?A和B)。2013年,获得中国国家地理保护标志“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现代农业“十三五”规划,提出了?“一廊、三镇、四示范区、五个酒庄集群、300个??酒庄”的产业发展布局,大力发展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是宁夏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贺兰山东的葡萄种植面积己达3.8万hm2,其中宁夏农垦集团面积最大,约11785.9?hm2,??青铜峡产区10645.3?hm2和红寺堡产区9884.9hm2次之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霜霉病季节流行时间动态模型的建立??日至8月16日田间零星发病,叶片正面可见不规则黄色退绿斑,叶背面有点状霉层出现,田间??病情指数为0.02?3.28,为葡萄霜霉病的始发期;8月17日至10月1日田间病害发生迅速,病??情指数由4.20猛增至56.89,田间病害症状明显,叶片正面出现典型退绿黄化坏死斑,叶片背面??有大量霉层,病害进入盛发期;10月2日至酿酒葡萄生长季末,葡萄叶片受葡萄霜霉病菌的为害??大量坏死、皱缩和脱落,田间病情发展停滞至饱和点,最高病情指数小于60.0,进入病害衰退期。??病?6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葡萄叶提取物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作用及有效成分分析[J]. 杨佳瑶,张敏,申红妙,甄志先,毕秋艳,冉隆贤. 植物保护学报. 2018(05)
[2]贺兰山东麓葡萄霜霉病菌致病力分析[J]. 宋双,姜彩鸽,王国珍,吕苗苗,张怡. 北方园艺. 2018(16)
[3]短密木霉菌RT-PCR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其在南瓜根际的动态分析[J]. 谢学文,程颖超,王锟,张红杰,杨杰,石延霞,柴阿丽,李宝聚.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8(04)
[4]基于GIS的南昌市公园绿地景观格局分析与优化设计[J]. 魏绪英,蔡军火,叶英聪,周洋,刘纯青. 应用生态学报. 2018(09)
[5]辣椒疫霉菌RT-PCR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应用[J]. 程颖超,康华军,石延霞,柴阿丽,张红杰,谢学文,李宝聚. 园艺学报. 2018(05)
[6]地理空间数据可视分析综述[J]. 周志光,石晨,史林松,刘亚楠.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018(05)
[7]典型区域退耕还林工程生态区划[J]. 刘祖英,王兵,赵雨森,牛香.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8(03)
[8]葡萄卷叶伴随病毒1号和3号宁夏分离物部分基因序列分析[J]. 吕苗苗,李文学,孙牧笛,胡丽杰,顾沛雯. 植物保护. 2018(01)
[9]葡萄霜霉病抗病性鉴定方法及品种抗病性测定[J]. 唐兴敏,孙磊,张玮,李兴红. 植物保护. 2018(01)
[10]杨属物种多样性在中国的地理分布格局[J]. 王芳,熊喆,延晓冬,戴新刚,王磊斌,李亚飞. 生态学报. 2018(01)
硕士论文
[1]新疆地区葡萄霜霉病的发生及其流行规律的研究[D]. 金恭玺.石河子大学 2015
[2]贺兰山东麓地区酿酒葡萄病虫害调查及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D]. 贾倩.宁夏大学 2015
[3]中国境内部分区域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的遗传分化[D]. 赵雪艳.河北农业大学 2014
[4]葡萄霜霉病菌快速分子检测方法研究[D]. 秦文韬.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
[5]山东烟田昆虫群落特征和基于GIS对烟田害虫及天敌空间分布区域的研究[D]. 赵鑫.山东农业大学 2011
[6]石河子地区葡萄霜霉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D]. 李海强.石河子大学 2009
[7]小麦间作豌豆及品种多样性对麦长管蚜的生态调控作用与机制探讨[D]. 周海波.山东农业大学 2009
[8]基于GIS的小麦白粉病的越夏和越冬区划[D]. 李伯宁.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8
[9]葡萄霜霉病菌卵孢子特性及其侵染预测模型的研究[D]. 郭明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
[10]基于GIS的小麦条锈病菌越夏越冬气候区划及时空动态分析[D]. 石守定.中国农业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910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29105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