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围食膜的通透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2 07:22
  围食膜(peritrophic membrane,PM)是大多数昆虫消化道内包裹食物颗粒的非细胞半透性膜状结构,主要由几丁质、粘多糖和蛋白质组成。围食膜作为昆虫防御消化道致病微生物的第一道物理屏障,一方面需要保证结构完整致密,保护中肠上皮细胞、阻止病原物入侵;另一方面又要保持一定的通透性,方便物质流通,以保证昆虫正常的生理活动。围食膜作为害虫防治靶标已在多种昆虫中被研究报道,多种通过破坏围食膜提高杀虫率的增效因子被发现。但围食膜通透性的基础研究仍不全面透彻,影响围食膜通透性的因素及其作用效果、作用机理、破坏程度仍不明确。本研究采用尤斯灌流室(Ussing Chamber)在体外测量围食膜对不同分子量蓝色葡聚糖的透过性、通过环扫电镜观察围食膜表面结构、结合SDS-PAGE凝胶电泳和质谱分析,探究围食膜蛋白与通透性的关系。主要得到以下实验结果:1.围食膜不同部位的通透性不同,从前(中肠前端)至后通透性逐渐降低;家蚕不同发育时期的通透性不同,从3龄至5龄围食膜通透性逐渐降低,在眠期通透性显著升高,眠起后又恢复正常水平。推测在每一龄眠期存在围食膜降解和更替过程,每一龄眠起后,围食膜网状结构更加...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图文】:

家蚕围食膜的通透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围食膜结构示意图

鳞翅目昆虫,中肠,昆虫,欧洲玉米螟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逐渐沿着中肠扩展并形成几丁质层。该模型在夜蛾[27]、欧洲玉米螟[28][29]和烟草天蛾[30]等多种昆虫中得到证实,这些研究都指出昆虫中负责合成的几丁质合成酶基因 CHS-2 在中肠前端高量表达,该部位是围食成的主要部位[31]。

围食膜


图 1-3-1 测量围食膜通透性装置-13-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apparatus used to measure permeability of permembrane -1和 Kawata[84]在研究通透性时提出的双室设备,在 Peng[85]等对通透性的影响的研究中被改进,以适应围食膜面积较小的特点两个腔室由螺丝塞固定,两腔室分别充满 4 mL 的蓝色葡聚糖拌棒在两腔室底部便于两边溶液的循环,此装置类似于尤斯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灭幼脲对粘虫围食膜的影响及与其病毒的联合毒力作用[J]. 田晓丽,卢文涛.  西南农业学报. 2018(01)
[2]几丁质合成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 杨霞.  福建农业. 2015(02)
[3]天然产物梣酮对粘虫围食膜的影响[J]. 吕敏,陈素英,韩礼波,胡俊云,徐晖,吴文君.  昆虫学报. 2014(12)
[4]农药的危害性及绿色植保技术[J]. 李存斌,陈宝昌,王立军,刘晓娟.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4(09)
[5]荧光增白剂对Cry1Ac抗感棉铃虫围食膜的影响及增效作用[J]. 李怡萍,马康生,仵均祥,郭予元,袁向群,梁革梅.  植物保护学报. 2013(05)
[6]荧光增白剂与增效蛋白对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HcNPV)的增效作用[J]. 刘海明,周洪旭,李长友.  农药学学报. 2013(02)
[7]昆虫围食膜的研究进展[J]. 史晋绒,刘博,马艳,沈以红.  蚕学通讯. 2010(03)
[8]光增白剂M2R对草地螟中肠围食膜的影响及对Bt毒力的增效作用[J]. 尹姣,郭巍,李克斌,曹雅忠.  昆虫学报. 2009(07)
[9]FB28对甜菜夜蛾围食膜蛋白影响的研究[J]. 王俊平.  安徽农业科学. 2009(18)
[10]荧光增白剂和增效蛋白对粘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增效作用[J]. 陈涛,王俊平,李淑文,周洪旭,李国勋.  华北农学报. 2008(04)

博士论文
[1]家蚕围食膜的蛋白质组及几丁质去乙酰化酶的功能研究[D]. 钟晓武.西南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家蚕围食膜降解和形成过程中结构和成分变化研究[D]. 张玉琴.西南大学 2018
[2]柳蚕免疫基因Defense和Apolipophorin-Ⅲ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 王芳.安徽农业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3171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3171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8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