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柑橘木虱体内黄龙病菌原噬菌体遗传多样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7 18:44
  柑橘黄龙病(Huanglongbing,HLB)是柑橘生产上最具毁灭性病害之一,该病目前尚无特效药剂治疗,也无抗(耐)病品种可供生产应用,目前主要是通过挖除病树消灭病原菌。黄龙病最早在中国广东汕头被发现,目前已造成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亿株柑橘树感病或死亡,其主要依靠带菌苗木(接穗)进行人为传播,在自然界中的黄龙病主要传播媒介是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由于在带菌柑橘木虱体内黄龙病菌的含量远远大于柑橘等植物寄主细胞中黄龙病菌的含量,则在田间即使植物中存在黄龙病菌,若没有柑桔木虱,病情也不会蔓延。因此防控柑橘木虱,从而切断病原传播是控制柑橘黄龙病的重要措施。由于柑橘黄龙病病原菌难以分离培养,对柯赫氏法则验证也尚未完成,继而极大的限制了对柑橘木虱专性传播黄龙病菌机制的研究。最近的研究表明黄龙病菌株存在噬菌体/原噬菌体,且发现噬菌体/原噬菌体序列是该病病原菌基因组动态变化的关键组分,直接影响细菌进化和种群的多样性。因此对柑橘木虱体内病原菌中原噬菌体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探讨柑橘木虱专性传菌机制。本研究分别对江西赣南柑橘产地中柑橘刺吸式害虫进行了种内鉴... 

【文章来源】: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赣南柑橘木虱体内黄龙病菌原噬菌体遗传多样性研究


COI基因PCR扩增效果电泳图

电泳图,黄龙病,引物,PCR扩增


橘刺吸式害虫体内黄龙病菌检测用引物O11/O12c对提取的柑橘木虱DNA进行16S rDNA标记基因PCR结果发现黄龙病菌阳性条带,约1160bp,此结果表明天根公司DNA满足实验需求,也证实了引物O11/O12c可以用于黄龙病菌的检测。柑橘木虱阳性样品 DNA 作为阳性对照,利用引物 O11/O12c 对采集到害虫 DNA 进行黄龙病菌检测(图 2.2)。凝胶电泳后其他柑橘刺吸黄龙病菌目的条带,此结果表明在黑刺粉虱、柑桔粉虱 、矢尖盾蚧马、茶黄蓟马、橘蚜和桃蚜等刺吸害虫体内中不携带黄龙病菌。图 2.1 COI基因PCR扩增效果电泳图Fig. 2.1 PCR amplification for COI gene

黄龙病,PCR扩增,引物,原噬菌体


图 3.1 引物 O11/O12c 对黄龙病的 PCR 扩增结果Fig. 3.1 PCR amplification with primer sets O11/O12c against HLBM: DNA Marker;+CK: 阳性对照;-CK: 阴性对照;其他泳道:不同来源地的样品M: DNA ladder marker; +CK: positive control; -CK: negative control;other lanes: samples from Diaphorina citri 柑橘木虱体内黄龙病菌 UF506 株系原噬菌体类型检测利用 2 对特异性引物对已检测到的 42 头柑橘木虱阳性样品进行原噬菌体类,结果显示不同株系携带原噬菌体类型不同(图 3.2, 表 3.1, 表 3.4~表 3.5)柑橘木虱样品中发现单一 SC1 原噬菌体(13/42, 31%),其中赣州市 3 头、寻、于都 4 头、南康 2 头、崇义 2 头。15 头柑橘木虱样品中发现单一 SC2 原噬15/42, 36%),其中赣州市 2 头、寻乌 6 头、定南 3 头、瑞金 2 头、崇义 2 头柑橘木虱样品中既无 SC1 也无 SC2 类型原噬菌体(9/42, 21%),其中赣州 3 都 1 头、定南 2 头、瑞金 3 头。5 头柑橘木虱样品中发现同时存在 SC1 和 SC原噬菌体(5/42, 12%),其中寻乌 2 头、于都 1 头、南康 2 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SSR标记的赣南柑桔黄龙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J]. 卢占军,刘映雪,丁鹏,赵培娅,黄爱军,苏华楠,钟八莲.  中国南方果树. 2016(05)
[2]柑橘黄龙病赣南脐橙内生菌种群结构分析[J]. 熊大维,金丹凤,顾斌涛,黄国昌,黄筱萍,刘兰.  微生物学通报. 2017(03)
[3]赣南脐橙柑橘黄龙病株内生细菌群落多样性研究[J]. 金丹凤,熊大维,黄国昌,顾斌涛,黄筱萍,刘兰.  江西科学. 2016(04)
[4]柑橘全爪螨的发生与防治[J]. 马礼华,陈阳琴,夏莉.  农技服务. 2016(07)
[5]赣南地区柑桔黄龙病发生规律研究[J]. 陈慈相,张倩,谢金招,陈辉朗,黄宗俊.  中国南方果树. 2015(06)
[6]柑橘红蜡蚧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初探[J]. 陆爽,蒋飞.  上海农业学报. 2015(02)
[7]广东柑橘黄龙病发生情况与防控对策浅析[J]. 周春娜,吴仕豪,曹俐.  中国植保导刊. 2015(01)
[8]三种PCR方法检测柑橘黄龙病菌的效果比较[J]. 程保平,彭埃天,宋晓兵,凌金锋,陈霞.  植物保护. 2014(05)
[9]为害柑橘的蓟马种类及其防控技术(综述)[J]. 张小亚,陈国庆,黄振东,鹿连明,蒲占湑.  浙江柑橘. 2014(03)
[10]引起柑橘果面伤痕的蓟马种类及其发生规律[J]. 于法辉,夏长秀,方贻文,郑薇薇,张宏宇.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4(03)

博士论文
[1]中国柑橘黄龙病病原调查、种群遗传分化及其原噬菌体溶菌酶蛋白原核表达[D]. 苏华楠.西南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柑橘黄龙病菌原噬菌体的基因区域遗传多态性研究[D]. 陈娇月.西南大学 2015
[2]携带黄龙病菌的柑桔木虱内生细菌菌群多样性分析及功能验证[D]. 孙丽琴.重庆大学 2014
[3]中国柑橘黄龙病病原菌原噬菌体遗传多样性研究[D]. 谭锦.西南大学 2013
[4]中国柑橘黄龙病发生动态及其病原菌亚洲种群分化研究[D]. 柏自琴.西南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3283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3283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8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