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栽培病原真菌的鉴定及异硫氰酸烯丙酯对其抑制效果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8 19:12
为了探究灵芝段木栽培过程中杂菌侵染的主要病原真菌组成及其防控措施,首先对发病灵芝段木及灵芝子实体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进行鉴定,然后研究分离菌株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异硫氰酸烯丙酯对分离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4株病原真菌菌株,其中OTA为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OTB和OTD为青霉菌(Penicillium infrabuccalum),OTC为木霉菌(Trichoderma sp.)。4株病原菌在PDA培养基生长良好,适宜温度为25~30℃;菌株OTA和OTB的最适碳源分别为木糖和葡萄糖,菌株OTC和OTD的最适碳源为果糖和蔗糖;菌株OTA和OTB的最适氮源分别为牛肉膏和尿素,菌株OTC和OTD的最适氮源为NaNO3和蛋白胨;菌株OTB、OTC和OTD在酸性条件生长较好,而pH值对菌株OTA的生长影响较小。异硫氰酸烯丙酯对菌株OTA、OTB、OTC和OTD菌丝的生长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当异硫氰酸烯丙酯浓度为20μL·L-1时,其对4株菌株的抑制率均超过97%,可作为安全的...
【文章来源】:核农学报. 2020,34(07)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霉变灵芝栽培段木和灵芝子实体
式中,E0和E1分别为试验组加入异硫氰酸烯丙酯(10、20 μL·L-1)培养前后的菌落直径,mm;C0和C1分别为对照组加入生理盐水培养前后的菌落直径,mm。2 结果与分析
从霉变灵芝段木和子实体上经纯化得到4株分离菌株,分别编号为OTA、OTB、OTC和OTD(图2)。菌株OTA生长很快,气生菌丝体绒状,菌丝白色,随着菌丝增长颜色加深变成黄绿色,进而黄绿色菌丝延伸直至长满平板,老熟时表面生出白色颗粒状芽孢,背面呈红橙色,显微镜下观察呈树根状,疏散,分生孢子呈卵形、椭圆形或近球形,整体光滑,3.2 μm×3.8 μm。菌株OTB生长较快,菌落平坦,灰色呈粉粒状,中间有灰白点相间分布,有白色的边缘,最后变灰色;基质由白色转为浅灰色,并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步加深,整体较厚,显微镜下观察呈扫帚状,分生孢子呈球形,普遍片状分布,孢梗茎结实。菌株OTC在PDA培养基上培养4~6 d可长满,先长出白色绒状菌丝,很快向周围蔓延到壁,呈环状由四周向中间变为绿色,同时伴随菌丝变厚,菌落呈现粉末状,整个菌落较为平坦,成熟后期有黄褐色线状斑痕,分生孢子梗生于菌丝,一端分生孢子梗较细,顶端呈帚状分枝,分子孢子大多呈圆形,多为双轮生。菌株OTD生长较缓慢且易被感染,点状扩散,黑色边缘处有白色菌丝,培养7 d可长到 2/3, 长满后的菌落致密结实,有小的球状隆起,且易在表面聚集小水珠,接触即可浸湿菌落表面,背面有褶皱,分生孢子梗数根丛生,具隔膜,稍弯曲,顶端有分枝,较为膨胀,分生孢子聚生于小梗上,呈卵圆形或椭圆形,单胞,(4.5~6.5)μm ×(1.5~2.5)μm,无色至淡色。依据病原菌的培养性状和形态学特征,参考《真菌鉴定手册》[11],初步鉴定分离菌株OTC为木霉属(Trichoderma sp.),分离菌株OTB、OTD均为青霉属(Penicillium sp.),分离菌株OTA为曲霉属(Aspergillus)。2.2 rDNA-ITS序列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复合植物精油防霉剂对玉米霉菌及真菌毒素的控制效果[J]. 王利敏,邢福国,吕聪,刘阳. 核农学报. 2018(04)
[2]不同栽培模式下松杉灵芝的生长与有效成分含量[J]. 闫梅霞,许世泉,张瑞,王英平. 食用菌学报. 2017(04)
[3]一株香菇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与室内防治药剂筛选[J]. 罗秀俊,郭建峰,韩波波,卢孟召,徐济责.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7(05)
[4]蓝莓采后主要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研究[J]. 郜海燕,肖尚月,陈杭君,黎云龙,刘瑞玲,吴伟杰. 农业机械学报. 2017(05)
[5]一种山东地栽香菇病害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J]. 兰玉菲,蔚承祥,王庆武,崔晓. 中国食用菌. 2015(06)
[6]兰州百合鳞茎贮藏腐烂病原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J]. 巩慧玲,孙爱洁,李茜,汤国纲,袁惠君,冯再平,李善家. 食品工业科技. 2015(20)
[7]36种植物提取物液对食用菌两种竞争性木霉菌的抑制作用[J]. 王刚正,曹现涛,边银丙. 中国食用菌. 2015(02)
[8]基因组ITS序列分析鉴定红曲霉菌株[J]. 杨成龙,陈章娥,吴小平,邓思珊,黄颖颖,陆东和. 核农学报. 2015(02)
[9]“黑木耳代料栽培培养基软化病”病原菌鉴定[J]. 刘佳宁,王玉文,孔祥辉,张介驰,张丕奇. 黑龙江科学. 2014(11)
[10]不同栽培基质灵芝与不同灵芝菌株活性差异及相关性分析[J]. 谢丽源,彭卫红,黄忠乾,谭伟,甘炳成,刘兰泉. 西南农业学报. 2014(01)
本文编号:3350466
【文章来源】:核农学报. 2020,34(07)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霉变灵芝栽培段木和灵芝子实体
式中,E0和E1分别为试验组加入异硫氰酸烯丙酯(10、20 μL·L-1)培养前后的菌落直径,mm;C0和C1分别为对照组加入生理盐水培养前后的菌落直径,mm。2 结果与分析
从霉变灵芝段木和子实体上经纯化得到4株分离菌株,分别编号为OTA、OTB、OTC和OTD(图2)。菌株OTA生长很快,气生菌丝体绒状,菌丝白色,随着菌丝增长颜色加深变成黄绿色,进而黄绿色菌丝延伸直至长满平板,老熟时表面生出白色颗粒状芽孢,背面呈红橙色,显微镜下观察呈树根状,疏散,分生孢子呈卵形、椭圆形或近球形,整体光滑,3.2 μm×3.8 μm。菌株OTB生长较快,菌落平坦,灰色呈粉粒状,中间有灰白点相间分布,有白色的边缘,最后变灰色;基质由白色转为浅灰色,并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步加深,整体较厚,显微镜下观察呈扫帚状,分生孢子呈球形,普遍片状分布,孢梗茎结实。菌株OTC在PDA培养基上培养4~6 d可长满,先长出白色绒状菌丝,很快向周围蔓延到壁,呈环状由四周向中间变为绿色,同时伴随菌丝变厚,菌落呈现粉末状,整个菌落较为平坦,成熟后期有黄褐色线状斑痕,分生孢子梗生于菌丝,一端分生孢子梗较细,顶端呈帚状分枝,分子孢子大多呈圆形,多为双轮生。菌株OTD生长较缓慢且易被感染,点状扩散,黑色边缘处有白色菌丝,培养7 d可长到 2/3, 长满后的菌落致密结实,有小的球状隆起,且易在表面聚集小水珠,接触即可浸湿菌落表面,背面有褶皱,分生孢子梗数根丛生,具隔膜,稍弯曲,顶端有分枝,较为膨胀,分生孢子聚生于小梗上,呈卵圆形或椭圆形,单胞,(4.5~6.5)μm ×(1.5~2.5)μm,无色至淡色。依据病原菌的培养性状和形态学特征,参考《真菌鉴定手册》[11],初步鉴定分离菌株OTC为木霉属(Trichoderma sp.),分离菌株OTB、OTD均为青霉属(Penicillium sp.),分离菌株OTA为曲霉属(Aspergillus)。2.2 rDNA-ITS序列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复合植物精油防霉剂对玉米霉菌及真菌毒素的控制效果[J]. 王利敏,邢福国,吕聪,刘阳. 核农学报. 2018(04)
[2]不同栽培模式下松杉灵芝的生长与有效成分含量[J]. 闫梅霞,许世泉,张瑞,王英平. 食用菌学报. 2017(04)
[3]一株香菇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与室内防治药剂筛选[J]. 罗秀俊,郭建峰,韩波波,卢孟召,徐济责.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7(05)
[4]蓝莓采后主要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研究[J]. 郜海燕,肖尚月,陈杭君,黎云龙,刘瑞玲,吴伟杰. 农业机械学报. 2017(05)
[5]一种山东地栽香菇病害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J]. 兰玉菲,蔚承祥,王庆武,崔晓. 中国食用菌. 2015(06)
[6]兰州百合鳞茎贮藏腐烂病原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J]. 巩慧玲,孙爱洁,李茜,汤国纲,袁惠君,冯再平,李善家. 食品工业科技. 2015(20)
[7]36种植物提取物液对食用菌两种竞争性木霉菌的抑制作用[J]. 王刚正,曹现涛,边银丙. 中国食用菌. 2015(02)
[8]基因组ITS序列分析鉴定红曲霉菌株[J]. 杨成龙,陈章娥,吴小平,邓思珊,黄颖颖,陆东和. 核农学报. 2015(02)
[9]“黑木耳代料栽培培养基软化病”病原菌鉴定[J]. 刘佳宁,王玉文,孔祥辉,张介驰,张丕奇. 黑龙江科学. 2014(11)
[10]不同栽培基质灵芝与不同灵芝菌株活性差异及相关性分析[J]. 谢丽源,彭卫红,黄忠乾,谭伟,甘炳成,刘兰泉. 西南农业学报. 2014(01)
本文编号:33504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35046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