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常见小麦病毒病检测与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1-08-25 21:42
  本文对小麦主要病毒病的病症、病毒粒子形态等内容进行了归纳,对包括电镜技术、分子检测以及血清学检测在内的病毒检测与鉴定方法展开了综述,提出了未来应建立易推广、灵敏度更高、特异性更强、准确率更高的检测技术的体系,以实现对小麦病毒病的快速准确识别。 

【文章来源】:中国植保导刊. 2020,40(10)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1 小麦病毒病的主要病原
    1.1 大麦黄矮病毒
    1.2 大麦黄条点花叶病毒
    1.3 大麦条纹花叶病毒
    1.4 小麦矮缩病毒
    1.5 小麦丛矮病毒
    1.6 中国小麦花叶病毒
    1.7 小麦黄花叶病毒
    1.8 小麦梭条花叶病毒
    1.9 小麦线条花叶病毒
    1.1 0 土传小麦花叶病毒
2 小麦病毒病的检测与鉴定
    2.1 电镜技术检测方法
    2.2 分子检测方法
    2.3 血清学检测方法
3 小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小麦线条花叶病毒检测及病毒在燕麦种子内的分布研究[J]. 田沂民,于子翔,崔俊霞,杨翠云,胡培龙,印丽萍,于翠.  植物检疫. 2020(04)
[2]双重RT-PCR法同步检测单头异沙叶蝉携带的两种小麦病毒[J]. 杜真真,刘艳,王锡锋.  植物保护. 2020(03)
[3]中国小麦面积种植结构时空动态变化分析[J]. 王利民,刘佳,季富华,姚保民,杨福刚.  中国农学通报. 2019(18)
[4]未知植物病毒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J]. 赵娜,苗艳梅,赵敏.  江苏农业学报. 2019(01)
[5]大麦条纹花叶病毒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J]. 王佳莹,徐瑛,李文,崔俊霞,张吉红,陈先锋.  植物检疫. 2019(01)
[6]小麦生产概况及其发展[J]. 赵广才,常旭虹,王德梅,陶志强,王艳杰,杨玉双,朱英杰.  作物杂志. 2018(04)
[7]中国小麦进出口现状及依存度分析[J]. 汤泽慧.  农业展望. 2018(07)
[8]基于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灰飞虱体内与大麦黄条点花叶病毒核衣壳蛋白互作的蛋白质[J]. 俎瑶琛,刘文文,刘艳,王锡锋.  植物病理学报. 2019(02)
[9]小麦线条花叶病毒研究进展[J]. 王佳莹,崔俊霞,张吉红,陈先锋,黄素文.  植物检疫. 2018(03)
[10]Monoclonal Antibody-Based Serological Detection Methods for Wheat Dwarf Virus[J]. Minghao Zhang,Rui Chen,Xueping Zhou,Jianxiang Wu.  Virologica Sinica. 2018(02)

博士论文
[1]大麦黄条点花叶病毒基因组分析及磷酸化对磷蛋白功能的调控研究[D]. 严滕.中国农业大学 2017
[2]中国小麦花叶病毒侵染性克隆构建及运动蛋白的功能分析[D]. 郑世玲.浙江大学 2012
[3]大麦黄矮病毒GPV株系复制酶基因介导的抗病毒转基因小麦的研究[D]. 吴茂森.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0

硕士论文
[1]小麦矮缩病毒和大麦黄矮病毒PAV株系基于单克隆抗体的血清学检测技术[D]. 张明皓.浙江大学 2017
[2]介体异沙叶蝉与小麦矮缩病毒外壳蛋白互作蛋白质的鉴定[D]. 赵艺泽.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5
[3]大麦黄矮病毒GAV株系和小麦黄花叶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应用[D]. 李娜.浙江大学 2015
[4]3种水稻病毒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 吴为奇.浙江师范大学 2012
[5]大麦黄矮病毒PAV株系CP与GFP融合基因构建和原核表达及其抗血清制备[D]. 孙润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6]普通小麦辉县红—荆州黑麦异染色体系的选育及其梭条花叶病和白粉病抗性鉴定[D]. 李爱霞.南京农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629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3629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9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