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主要化感物质稻壳酮B对拟南芥种子萌发和根生长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9 14:29
农田杂草是影响作物品质和产量的重要因素。目前,控制农田杂草的主要方法是施用化学除草剂。然而,化学除草剂的长期大量使用,不仅导致抗除草剂杂草生物型的增加,除草剂的残留对后茬作物及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危害。利用植物的化感作用是控制杂草的新途径,可以避免化学除草剂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危害,是一种具有潜力的可持续杂草防制措施。水稻是重要的农作物,稻壳酮B是水稻中的主要化感物质,对稗草等田间杂草的生长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但是其作用机理还不清楚。本论文系统研究了稻壳酮B对拟南芥种子萌发和幼苗根生长的影响,并且从激素代谢调控的角度探讨稻壳酮B抑制拟南芥种子萌发和幼苗根生长的机理。此外,还以拟南芥激活标签突变体库为材料,筛选稻壳酮B不敏感突变体,旨在探讨稻壳酮B是否还有其他的调控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2μM稻壳酮B就能显著抑制拟南芥种子的萌发,且随着稻壳酮B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2)稻壳酮B处理后ABA合成途径和信号途径中关键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上调,其中ABI4是对照组的1162倍,表明稻壳酮B促进了种子中ABA的合成并且激活了ABA信号途径,从而诱导种子休眠。稻壳酮B处理下,ABA突变...
【文章来源】: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10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脱落酸与赤霉素相互作用控制种子的休眠与萌发(Liuetal,2011)
处理的拟南芥种子尽管已经完成了萌发,但只有部分植株完成幼苗的形态建成μM 稻壳酮 B 处理的种子尽管已经完成了萌发,但幼苗的形态建成完全受阻,酮 B 能显著抑制拟南芥种子的萌发(图 2.2)。
2.3 稻壳酮 B 处理下野生型拟南芥种子的萌发情况。(a)0 μM 和 4 μM MB 处理野生型拟南芥的表型。(b)0 μM 和 4 μM MB 处理后野生型拟南芥的萌发率。(c)0 4 μM MB 处理 4 天后野生型拟南芥的成苗率。图中数据为平均值 ± 标准差(n=5)。ure 2.3 Germination of wild type plants seeds under momilactone conditions.enotypes of wild type plants after 4d treatments of 4 μM momilactone B. (b) Germines of wild type plants after treatments of 4 μM momilactone B. (c) Established rates of e plants after treatments of 4 μM momilactone B。Values represent means ± SD (n=5).结果表明,培养 36 h 后,对照组中,拟南芥种子几乎全部萌发,而此时 4 μM B 处理的拟南芥种子的萌发率仅为 67.3%(图 2.3b)。直到培养 96 h 后,4 μM 稻处理的拟南芥种子才大部分萌发,而此时对照组中的拟南芥种子已经萌发并完成的形态建成(图 2.3a 和 c)。说明稻壳酮 B 显著抑制了拟南芥种子萌发和幼苗的形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壤性质及生物化学因素与植物化感作用的相互影响[J]. 李秋玲,肖辉林. 生态环境学报. 2012(12)
[2]不同质量浓度苦草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J]. 陈国元,李青松,黄晓鸣,朱木兰. 环境工程学报. 2012(11)
[3]蓝桉枝叶不同温度水提液的化感作用[J]. 曹子林,王晓丽,王林.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2(01)
[4]巨桉凋落叶分解对菊苣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吴秀华,胡庭兴,杨万勤,陈洪,胡红玲,涂利华,泮永祥,曾凡明. 应用生态学报. 2012(01)
[5]入侵种加拿大蓬对玉米的化感潜力及机制研究[J]. 杨莉,韩梅,肖春萍,杨利民.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1(04)
[6]宜宾油樟的化感作用对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J]. 邓骛远,罗通,郑田喜.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7]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生长的巨桉对紫花苜蓿的化感作用[J]. 钟宇,张健,杨万勤,吴福忠,冯茂松,陈小红. 草业学报. 2009(04)
[8]香草醛对莴苣的化感作用及其作用机制[J]. 耿广东,张素勤,程智慧. 西北农业学报. 2009(03)
[9]入侵植物辣子草对油菜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化感效应[J]. 陈丽萍,范雪涛,马丹炜. 西南农业学报. 2008(02)
[10]水稻化感作用研究进展及展望[J]. 邓国富,李杨瑞. 西南农业学报. 2006(05)
硕士论文
[1]核桃青皮化感活性及作用机理研究Ⅱ[D]. 朱天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
[2]利用RNAi分析水稻化感作用关键酶PAL基因的功能[D]. 代小青.福建农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70826
【文章来源】: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10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脱落酸与赤霉素相互作用控制种子的休眠与萌发(Liuetal,2011)
处理的拟南芥种子尽管已经完成了萌发,但只有部分植株完成幼苗的形态建成μM 稻壳酮 B 处理的种子尽管已经完成了萌发,但幼苗的形态建成完全受阻,酮 B 能显著抑制拟南芥种子的萌发(图 2.2)。
2.3 稻壳酮 B 处理下野生型拟南芥种子的萌发情况。(a)0 μM 和 4 μM MB 处理野生型拟南芥的表型。(b)0 μM 和 4 μM MB 处理后野生型拟南芥的萌发率。(c)0 4 μM MB 处理 4 天后野生型拟南芥的成苗率。图中数据为平均值 ± 标准差(n=5)。ure 2.3 Germination of wild type plants seeds under momilactone conditions.enotypes of wild type plants after 4d treatments of 4 μM momilactone B. (b) Germines of wild type plants after treatments of 4 μM momilactone B. (c) Established rates of e plants after treatments of 4 μM momilactone B。Values represent means ± SD (n=5).结果表明,培养 36 h 后,对照组中,拟南芥种子几乎全部萌发,而此时 4 μM B 处理的拟南芥种子的萌发率仅为 67.3%(图 2.3b)。直到培养 96 h 后,4 μM 稻处理的拟南芥种子才大部分萌发,而此时对照组中的拟南芥种子已经萌发并完成的形态建成(图 2.3a 和 c)。说明稻壳酮 B 显著抑制了拟南芥种子萌发和幼苗的形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壤性质及生物化学因素与植物化感作用的相互影响[J]. 李秋玲,肖辉林. 生态环境学报. 2012(12)
[2]不同质量浓度苦草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J]. 陈国元,李青松,黄晓鸣,朱木兰. 环境工程学报. 2012(11)
[3]蓝桉枝叶不同温度水提液的化感作用[J]. 曹子林,王晓丽,王林.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2(01)
[4]巨桉凋落叶分解对菊苣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吴秀华,胡庭兴,杨万勤,陈洪,胡红玲,涂利华,泮永祥,曾凡明. 应用生态学报. 2012(01)
[5]入侵种加拿大蓬对玉米的化感潜力及机制研究[J]. 杨莉,韩梅,肖春萍,杨利民.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1(04)
[6]宜宾油樟的化感作用对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J]. 邓骛远,罗通,郑田喜.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7]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生长的巨桉对紫花苜蓿的化感作用[J]. 钟宇,张健,杨万勤,吴福忠,冯茂松,陈小红. 草业学报. 2009(04)
[8]香草醛对莴苣的化感作用及其作用机制[J]. 耿广东,张素勤,程智慧. 西北农业学报. 2009(03)
[9]入侵植物辣子草对油菜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化感效应[J]. 陈丽萍,范雪涛,马丹炜. 西南农业学报. 2008(02)
[10]水稻化感作用研究进展及展望[J]. 邓国富,李杨瑞. 西南农业学报. 2006(05)
硕士论文
[1]核桃青皮化感活性及作用机理研究Ⅱ[D]. 朱天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
[2]利用RNAi分析水稻化感作用关键酶PAL基因的功能[D]. 代小青.福建农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708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37082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