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茴香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及作用机理初探
发布时间:2021-08-30 10:37
我国植物资源丰富,植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都蕴含着很丰富的利用价值,本文以反式茴香脑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对20种植物病原真菌的生物活性,并对抑制效果最好的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ea)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得到以下的实验结果:1.八角茴香提取物和反式茴香脑对供试病原菌的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二者对供试病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二者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都很好。根据初筛结果,进一步研究了八角茴香提取物和反式茴香脑的浓度变化与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之间的关系,发现其浓度变化和抑菌活性之间呈正相关。八角茴香提取物和反式茴香脑的抑菌活性均在48h时达到最高值。2.用浓度为1mg.mL-1的反式茴香脑处理番茄灰霉病原菌的菌丝后,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菌丝粗细程度不一,有的菌丝表面有凹凸,菌丝内溶物变少或者流失。在测定菌丝电导率时,发现反式茴香脑使得溶液电导率增大,同时引起了菌丝体内可溶性蛋白、还原糖和丙酮酸含量不同程度的降低。3.通过反式茴香脑对番茄灰霉病菌的转录组分析,6个样品中共获得44.00Gb Clean Data,各样品的Clean Data均达到7.31Gb,Q30碱基...
【文章来源】: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处理前菌丝显微镜观察?
4.?3结果与分析??4.?3.?1反式茴香脑对菌丝形态的影响??如图1,2所示,图1为供试菌在不含反式茴香脑的培养基中的生长状况,图2为??供试菌在含有反式茴香脑浓度为O.Smg.ml/1时的生长状况。与左侧对照组相比,在含药??培养基中生长的菌丝粗细程度不一,菌丝表面有凹凸,菌丝内溶物变少或者流失。??_?“AC、、??「凹凸-!??’?z凹凸??一一一f?'?-?.I-?■'??图1处理前菌丝显微镜观察?图2处理后菌丝显微镜观察??Fig.?1?Microscope?observation?of?Fig.2?Microscope?observation?of??mycelium?before?treatment?mycelium?after?treatment??4.?3.?2不同浓度反式茴香脑对菌丝细胞膜离子通透性的影响??细胞膜把细胞包裹起来,当菌丝体细胞膜受到损坏时,其通透性就会发生变化,菌??丝体内的内溶物就会外渗进入到培养液中[55],从而会导致菌体培养液电导率升高,故可??以通过测定电导率来研究菌丝体细胞膜的通透性。在室温条件下,设置0、15、30、60、??120、240min这六个时间点来测定其对应的电导率,从表8中可以发现,在同一浓度卜'??随着时间的延长,处理组和对照组的电导率都呈现了上升的态势;在同一时间点,随着??反式茴香脑浓度的增大
表8不同浓度反式茴香脑对菌体电导率的影响??Table8?Electrical?conductivity?of?mycelium?in?at?different?treatment?of?trans-anisole??药物浓度??处理时间(min)(mg.mL-丨)?0?15?30?60?120?2400?6.4?7.6?7.7?7.9?8.6?9.9??0.5?9.9?11.6?11.8?11.9?13.3?14.60.25?7.9?9.1?9.6?10.4?11?12.40.125?7.7?9.3?9.7?10.4?11.2?12.70.0625?7.2?8?8.3?8.5?8.9?9.5??0.0313?6.7?7.5?7.8?8.2?8.5?1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八角茴香天然活性成分最新研究进展[J]. 赵秀玲. 食品工业科技. 2012(19)
[2]不同溶剂提取八角茴香抑菌活性物质初步研究[J]. 陆宁海,吴利民,赵荣艳,郎剑锋,田雪亮,石明旺. 广东农业科学. 2011(22)
[3]转录组研究新技术:RNA-Seq及其应用[J]. 祁云霞,刘永斌,荣威恒. 遗传. 2011(11)
[4]八角茴香精油及其主成分对棉花枯萎病菌的拮抗作用[J]. 刘志希,李锋,张腊梅. 安徽农业科学. 2010(32)
[5]八角茴香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性研究[J]. 阳小勇,黄初升,刘红星. 中国调味品. 2010(07)
[6]啶菌噁唑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作用研究[J]. 陈凤平,韩平,张真真,刘君丽,刘西莉. 农药学学报. 2010(01)
[7]八角挥发油成分分析与抑菌活性研究[J]. 刘昭明,黄翠姬,田玉红,许菀蓉. 中国调味品. 2009(10)
[8]八角茴香水溶性挥发成分的提取和分析[J]. 王同禹,田玉红. 安徽农业科学. 2009(14)
[9]几种植物精油对赤拟谷盗成虫的熏蒸作用[J]. 杨杉,乔利利,蔡万伦,华红霞,张宏宇,杨长举. 中国粮油学报. 2009(04)
[10]八角茴香真伪鉴别及其药理作用研究[J]. 方芳,张鹞. 亚太传统医药. 2009(02)
本文编号:3372625
【文章来源】: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处理前菌丝显微镜观察?
4.?3结果与分析??4.?3.?1反式茴香脑对菌丝形态的影响??如图1,2所示,图1为供试菌在不含反式茴香脑的培养基中的生长状况,图2为??供试菌在含有反式茴香脑浓度为O.Smg.ml/1时的生长状况。与左侧对照组相比,在含药??培养基中生长的菌丝粗细程度不一,菌丝表面有凹凸,菌丝内溶物变少或者流失。??_?“AC、、??「凹凸-!??’?z凹凸??一一一f?'?-?.I-?■'??图1处理前菌丝显微镜观察?图2处理后菌丝显微镜观察??Fig.?1?Microscope?observation?of?Fig.2?Microscope?observation?of??mycelium?before?treatment?mycelium?after?treatment??4.?3.?2不同浓度反式茴香脑对菌丝细胞膜离子通透性的影响??细胞膜把细胞包裹起来,当菌丝体细胞膜受到损坏时,其通透性就会发生变化,菌??丝体内的内溶物就会外渗进入到培养液中[55],从而会导致菌体培养液电导率升高,故可??以通过测定电导率来研究菌丝体细胞膜的通透性。在室温条件下,设置0、15、30、60、??120、240min这六个时间点来测定其对应的电导率,从表8中可以发现,在同一浓度卜'??随着时间的延长,处理组和对照组的电导率都呈现了上升的态势;在同一时间点,随着??反式茴香脑浓度的增大
表8不同浓度反式茴香脑对菌体电导率的影响??Table8?Electrical?conductivity?of?mycelium?in?at?different?treatment?of?trans-anisole??药物浓度??处理时间(min)(mg.mL-丨)?0?15?30?60?120?2400?6.4?7.6?7.7?7.9?8.6?9.9??0.5?9.9?11.6?11.8?11.9?13.3?14.60.25?7.9?9.1?9.6?10.4?11?12.40.125?7.7?9.3?9.7?10.4?11.2?12.70.0625?7.2?8?8.3?8.5?8.9?9.5??0.0313?6.7?7.5?7.8?8.2?8.5?1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八角茴香天然活性成分最新研究进展[J]. 赵秀玲. 食品工业科技. 2012(19)
[2]不同溶剂提取八角茴香抑菌活性物质初步研究[J]. 陆宁海,吴利民,赵荣艳,郎剑锋,田雪亮,石明旺. 广东农业科学. 2011(22)
[3]转录组研究新技术:RNA-Seq及其应用[J]. 祁云霞,刘永斌,荣威恒. 遗传. 2011(11)
[4]八角茴香精油及其主成分对棉花枯萎病菌的拮抗作用[J]. 刘志希,李锋,张腊梅. 安徽农业科学. 2010(32)
[5]八角茴香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性研究[J]. 阳小勇,黄初升,刘红星. 中国调味品. 2010(07)
[6]啶菌噁唑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作用研究[J]. 陈凤平,韩平,张真真,刘君丽,刘西莉. 农药学学报. 2010(01)
[7]八角挥发油成分分析与抑菌活性研究[J]. 刘昭明,黄翠姬,田玉红,许菀蓉. 中国调味品. 2009(10)
[8]八角茴香水溶性挥发成分的提取和分析[J]. 王同禹,田玉红. 安徽农业科学. 2009(14)
[9]几种植物精油对赤拟谷盗成虫的熏蒸作用[J]. 杨杉,乔利利,蔡万伦,华红霞,张宏宇,杨长举. 中国粮油学报. 2009(04)
[10]八角茴香真伪鉴别及其药理作用研究[J]. 方芳,张鹞. 亚太传统医药. 2009(02)
本文编号:33726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37262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