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菜蛾种群灾变及抗药性治理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1-10-21 12:58
小菜蛾是世界性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是产生抗药性最严重的害虫之一,一直是世界农业科技学者的研究热点。建国70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小菜蛾研究工作,在小菜蛾的发生规律、灾变机制、抗药性、抗药性机理及综合治理技术等方面均取得了诸多重要进展。本文对近70年来小菜蛾研究的重要结果、结论及相关重要进展进行了综述,对未来我国小菜蛾防控的新技术和新策略进行了展望。
【文章来源】:应用昆虫学报. 2020,57(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9 页
【文章目录】:
1 种群发生规律
2 种群灾变机制
2.1 环境因素影响种群灾变
2.2 生产模式显著影响种群灾变
2.3 天敌和野生寄主影响种群
3 性信息素研究与应用
3.1 性信息素的发现
3.2 性信息素的识别机制
3.3 信息素的应用
4 生物防治及其天敌
4.1 小菜蛾优势寄生性天敌-半闭弯尾姬蜂
4.2 其它寄生性天敌昆虫
4.3 捕食性天敌
4.4 病原微生物
5 抗药性的发生发展
5.1 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前
5.2 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
5.3 第三阶段:21世纪初期
5.4 第四阶段:2010年以来
6 抗药性机理
6.1 行为抗药性
6.2 表皮穿透率下降
6.3 解毒酶活性增强
6.4 靶标抗药性
7 抗药性治理对策
8 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半闭弯尾姬蜂在云南省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J]. 陈福寿,张红梅,王燕,陈宗麒. 云南农业科技. 2018(S1)
[2]小菜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进展[J]. 常晓丽,袁永达,张天澍,滕海媛,王冬生. 上海农业学报. 2017(05)
[3]田间小菜蛾对9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测定[J]. 朱航,周小毛. 湖南农业科学. 2016(11)
[4]2009年我国小菜蛾迁飞路径典型案例分析[J]. 邢鲲,赵飞,彭宇,常向前,马春森. 环境昆虫学报. 2016(05)
[5]小菜蛾区域性抗药性治理技术研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十字花科小菜蛾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研究进展[J]. 李振宇,陈焕瑜,包华理,胡珍娣,尹飞,林庆胜,周小毛,吴青君,谌爱东,吴益东,侯有明,何余容,李建洪,谢圣华,章金明,符伟,马春森,冯夏. 应用昆虫学报. 2016(02)
[6]乙基多杀菌素抗性小菜蛾代谢解毒酶酶活性研究[J]. 尹飞,陈焕瑜,冯夏,胡珍娣,林庆胜,李振宇,包华理. 应用昆虫学报. 2016(02)
[7]陕西小菜蛾对9种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J]. 殷劭鑫,张春妮,张雅林,李显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1)
[8]春甘蓝田小菜蛾及主要捕食性天敌时空生态位[J]. 李辉,缪勇,马鑫,黄凯,李宾宾. 植物保护. 2015(06)
[9]小菜蛾性诱剂田间使用技术规程[J]. 章金明,吕要斌,林文彩,郦卫弟,贝亚维. 浙江农业科学. 2015(08)
[10]江西省小菜蛾田间种群的抗药性监测[J]. 陈琼,陈洁琼,江瑛,邱高辉,秦文婧,陈洪凡,黄水金,秦厚国. 江苏农业科学. 2015(06)
博士论文
[1]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药性及其解毒机理研究[D]. 胡珍娣.中国农业大学 2016
[2]小菜蛾GABA受体基因克隆及棉铃虫羧酸酯酶的功能表达[D]. 袁国瑞.南京农业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六种赤眼蜂对主要农业害虫的寄生选择及适应性研究[D]. 许晶.吉林农业大学 2017
[2]顶孢霉可湿性粉剂和微粉剂的药效评价及田间应用技术研究[D]. 陈娥.甘肃农业大学 2016
[3]不同寄主饲养的小菜蛾对菜蛾啮小蜂生物学和适应性的影响[D]. 李先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4]防治小菜蛾高效绿僵菌工程菌的构建[D]. 崔倩倩.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
[5]张家口坝上地区小菜蛾发生规律及其综合治理研究[D]. 张树发.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8
[6]福建省不同地区小菜蛾的抗药性研究[D]. 黄斌.福建农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49027
【文章来源】:应用昆虫学报. 2020,57(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9 页
【文章目录】:
1 种群发生规律
2 种群灾变机制
2.1 环境因素影响种群灾变
2.2 生产模式显著影响种群灾变
2.3 天敌和野生寄主影响种群
3 性信息素研究与应用
3.1 性信息素的发现
3.2 性信息素的识别机制
3.3 信息素的应用
4 生物防治及其天敌
4.1 小菜蛾优势寄生性天敌-半闭弯尾姬蜂
4.2 其它寄生性天敌昆虫
4.3 捕食性天敌
4.4 病原微生物
5 抗药性的发生发展
5.1 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前
5.2 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
5.3 第三阶段:21世纪初期
5.4 第四阶段:2010年以来
6 抗药性机理
6.1 行为抗药性
6.2 表皮穿透率下降
6.3 解毒酶活性增强
6.4 靶标抗药性
7 抗药性治理对策
8 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半闭弯尾姬蜂在云南省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J]. 陈福寿,张红梅,王燕,陈宗麒. 云南农业科技. 2018(S1)
[2]小菜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进展[J]. 常晓丽,袁永达,张天澍,滕海媛,王冬生. 上海农业学报. 2017(05)
[3]田间小菜蛾对9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测定[J]. 朱航,周小毛. 湖南农业科学. 2016(11)
[4]2009年我国小菜蛾迁飞路径典型案例分析[J]. 邢鲲,赵飞,彭宇,常向前,马春森. 环境昆虫学报. 2016(05)
[5]小菜蛾区域性抗药性治理技术研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十字花科小菜蛾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研究进展[J]. 李振宇,陈焕瑜,包华理,胡珍娣,尹飞,林庆胜,周小毛,吴青君,谌爱东,吴益东,侯有明,何余容,李建洪,谢圣华,章金明,符伟,马春森,冯夏. 应用昆虫学报. 2016(02)
[6]乙基多杀菌素抗性小菜蛾代谢解毒酶酶活性研究[J]. 尹飞,陈焕瑜,冯夏,胡珍娣,林庆胜,李振宇,包华理. 应用昆虫学报. 2016(02)
[7]陕西小菜蛾对9种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J]. 殷劭鑫,张春妮,张雅林,李显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1)
[8]春甘蓝田小菜蛾及主要捕食性天敌时空生态位[J]. 李辉,缪勇,马鑫,黄凯,李宾宾. 植物保护. 2015(06)
[9]小菜蛾性诱剂田间使用技术规程[J]. 章金明,吕要斌,林文彩,郦卫弟,贝亚维. 浙江农业科学. 2015(08)
[10]江西省小菜蛾田间种群的抗药性监测[J]. 陈琼,陈洁琼,江瑛,邱高辉,秦文婧,陈洪凡,黄水金,秦厚国. 江苏农业科学. 2015(06)
博士论文
[1]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药性及其解毒机理研究[D]. 胡珍娣.中国农业大学 2016
[2]小菜蛾GABA受体基因克隆及棉铃虫羧酸酯酶的功能表达[D]. 袁国瑞.南京农业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六种赤眼蜂对主要农业害虫的寄生选择及适应性研究[D]. 许晶.吉林农业大学 2017
[2]顶孢霉可湿性粉剂和微粉剂的药效评价及田间应用技术研究[D]. 陈娥.甘肃农业大学 2016
[3]不同寄主饲养的小菜蛾对菜蛾啮小蜂生物学和适应性的影响[D]. 李先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4]防治小菜蛾高效绿僵菌工程菌的构建[D]. 崔倩倩.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
[5]张家口坝上地区小菜蛾发生规律及其综合治理研究[D]. 张树发.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8
[6]福建省不同地区小菜蛾的抗药性研究[D]. 黄斌.福建农林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490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44902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