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地区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的多样性及主要致病类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5 05:02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近年来马铃薯的高营养价值已经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其维生素C含量为蔬菜之最,也是抗衰老的食物之一,因此被誉为人类的“第二面包”,也被认为是中国未来的新主粮。近年来,疮痂病在我国很多马铃薯生产地区有加重趋势,严重影响马铃薯的经济价值和商品价值。本研究主要对内蒙古自治区不同地区的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通过对病原菌的致病岛(PAI)基因型检测、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进行鉴定,并通过萝卜幼苗法、小薯片法和盆栽试验进行马铃薯疮痂病病原菌的致病性验证。得出如下结论:(1)内蒙古地区马铃薯疮痂病主要的病斑类型有4种,分别为凹状病斑、凸状病斑、平状病斑和网状病斑。凹状病斑有深有浅,大约深2-5mm。平状病斑表面稍有凹陷,有的连成片并且表面呈现开裂状态,周围表皮稍呈现不明显的木栓化隆起。凸状病斑在表明形成凸起状病斑,病斑顶端木栓化严重。网状病斑在马铃薯表面呈网纹状,与其他类型病斑相比,木栓化不严重。(2)内蒙古地区54个马铃薯疮痂病病薯样品中共筛选出326株放线菌,其中赤峰市30株,包头市16株,呼和浩特80株,乌兰察布市152株,呼伦贝尔市48株。经鉴定,其中致病性...
【文章来源】: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萝卜幼苗致病性验证结果
图 3-2 小薯片致病性验证结果(A)CK;(B)AMCC400016 菌株处理;(C)AMCC400023 菌株处理;(D)AMCC400044 菌株处理;)G6-3 菌株处理;(F)B2-1 菌株处理;(G)02-4 菌株处理;(H)K01-2 菌株处理;(I)01-1 菌株处理;)03-3 菌株处理;(K)K01-6 菌株处理;(L)K02-6 菌株处理。Figure 3-2 Verification results of small potato chips pathogenicity(A)CK; (B)Treatment of AMCC400016 strain; (C)Treatment of AMCC400023 strain; (D)Treatment ofCC400044 strain; (E)Treatment of G6-3 strain; (F)Treatment of B2-1 strain; (G)Treatment of 02-4 strain;Treatment of K01-2 strain; (I)Treatment of 01-1 strain; (J)Treatment of 03-3 strain; (K)Treatment of K01-6in; (L)Treatment of K02-6 strain.通过小薯片法对病原链霉菌的致病性进行致病性试验,病原菌能够在小薯片定殖并生长。菌饼与小薯片粘连并使并在小薯片中央产生褐色的坏死斑,在薯周围无坏死斑产生。其中,B2-1、G6-3、K01-6、K02-6 导致薯片小面积坏死,明在小薯片上的致病性较低;而 02-1、K01-2、03-3、01-1 能导致薯片大面积死,说明在小薯片上的致病性较高。.3 盆栽试验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 3-4 试验菌株测定结果统计Table 3-4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pathogenicity of strains菌株 病害等级 发病率 病斑类型S. scabies 1 级 87.5% 平状,少凸状. bottropensis 1 级 92.31% 平状,少凹状. acidiscabies 1 级 100% 平状,少凹状CK 0 级 0 无02-4 2 级 92.9% 凸状、凹状、平状B2-1 1 级 100.0% 多平状、少凸状G6-3 1 级 100.0% 凹状、平状K01-2 2 级 94.4% 多凸状、平状,少网状03-3 1 级 9.1% 平状01-1 1 级 0 无K01-6 1 级 0 无K02-6 1 级 0 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内蒙古马铃薯种植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 韩鹏,付羚.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17(06)
[2]内蒙古马铃薯高产种植技术及其推广[J]. 牛敏. 中国农业信息. 2017(23)
[3]内蒙古马铃薯生产与主粮化发展分析[J]. 侯德坤,张福金,连海飞,刘广华,张昕欣,王雪娇,尤美云. 北方农业学报. 2017(05)
[4]中国马铃薯种植的时空布局演化研究[J]. 吕超,耿献辉,张荣敏. 统计与决策. 2017(18)
[5]中国马铃薯种植空间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因素分析[J]. 杨亚东,胡韵菲,栗欣如,马力阳,王道龙,罗其友. 农业技术经济. 2017(08)
[6]中国主要马铃薯栽培品种抗寒性的鉴定与评价[J]. 魏亮,徐建飞,卞春松,段绍光,胡军,刘杰,庞万福,于卓,金黎平. 植物生理学报. 2017(05)
[7]内蒙古兴安盟马铃薯发展现状与对策[J]. 党恩清. 中国马铃薯. 2017(02)
[8]中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研究[J]. 晏书诚. 中国科技信息. 2017(05)
[9]关于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振兴的思考[J]. 白人朴.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7(02)
[10]马铃薯的世界传播及对中国主食产业开发的启示[J]. 王秀丽,马云倩,郭燕枝,孙君茂. 中国农学通报. 2016(35)
硕士论文
[1]我国北方马铃薯疮痂病菌组成分析与致病菌株分子检测[D]. 张海颖.河北农业大学 2014
[2]中国不同地区马铃薯疮痂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D]. 张萌.河北农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56705
【文章来源】: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萝卜幼苗致病性验证结果
图 3-2 小薯片致病性验证结果(A)CK;(B)AMCC400016 菌株处理;(C)AMCC400023 菌株处理;(D)AMCC400044 菌株处理;)G6-3 菌株处理;(F)B2-1 菌株处理;(G)02-4 菌株处理;(H)K01-2 菌株处理;(I)01-1 菌株处理;)03-3 菌株处理;(K)K01-6 菌株处理;(L)K02-6 菌株处理。Figure 3-2 Verification results of small potato chips pathogenicity(A)CK; (B)Treatment of AMCC400016 strain; (C)Treatment of AMCC400023 strain; (D)Treatment ofCC400044 strain; (E)Treatment of G6-3 strain; (F)Treatment of B2-1 strain; (G)Treatment of 02-4 strain;Treatment of K01-2 strain; (I)Treatment of 01-1 strain; (J)Treatment of 03-3 strain; (K)Treatment of K01-6in; (L)Treatment of K02-6 strain.通过小薯片法对病原链霉菌的致病性进行致病性试验,病原菌能够在小薯片定殖并生长。菌饼与小薯片粘连并使并在小薯片中央产生褐色的坏死斑,在薯周围无坏死斑产生。其中,B2-1、G6-3、K01-6、K02-6 导致薯片小面积坏死,明在小薯片上的致病性较低;而 02-1、K01-2、03-3、01-1 能导致薯片大面积死,说明在小薯片上的致病性较高。.3 盆栽试验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表 3-4 试验菌株测定结果统计Table 3-4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pathogenicity of strains菌株 病害等级 发病率 病斑类型S. scabies 1 级 87.5% 平状,少凸状. bottropensis 1 级 92.31% 平状,少凹状. acidiscabies 1 级 100% 平状,少凹状CK 0 级 0 无02-4 2 级 92.9% 凸状、凹状、平状B2-1 1 级 100.0% 多平状、少凸状G6-3 1 级 100.0% 凹状、平状K01-2 2 级 94.4% 多凸状、平状,少网状03-3 1 级 9.1% 平状01-1 1 级 0 无K01-6 1 级 0 无K02-6 1 级 0 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内蒙古马铃薯种植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 韩鹏,付羚.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17(06)
[2]内蒙古马铃薯高产种植技术及其推广[J]. 牛敏. 中国农业信息. 2017(23)
[3]内蒙古马铃薯生产与主粮化发展分析[J]. 侯德坤,张福金,连海飞,刘广华,张昕欣,王雪娇,尤美云. 北方农业学报. 2017(05)
[4]中国马铃薯种植的时空布局演化研究[J]. 吕超,耿献辉,张荣敏. 统计与决策. 2017(18)
[5]中国马铃薯种植空间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因素分析[J]. 杨亚东,胡韵菲,栗欣如,马力阳,王道龙,罗其友. 农业技术经济. 2017(08)
[6]中国主要马铃薯栽培品种抗寒性的鉴定与评价[J]. 魏亮,徐建飞,卞春松,段绍光,胡军,刘杰,庞万福,于卓,金黎平. 植物生理学报. 2017(05)
[7]内蒙古兴安盟马铃薯发展现状与对策[J]. 党恩清. 中国马铃薯. 2017(02)
[8]中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研究[J]. 晏书诚. 中国科技信息. 2017(05)
[9]关于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振兴的思考[J]. 白人朴.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7(02)
[10]马铃薯的世界传播及对中国主食产业开发的启示[J]. 王秀丽,马云倩,郭燕枝,孙君茂. 中国农学通报. 2016(35)
硕士论文
[1]我国北方马铃薯疮痂病菌组成分析与致病菌株分子检测[D]. 张海颖.河北农业大学 2014
[2]中国不同地区马铃薯疮痂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D]. 张萌.河北农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567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45670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