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hE调控褐飞虱中肠细胞凋亡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5 15:15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是我对水稻的危害极大,目前控制褐飞虱的数量主要靠喷洒农药,但是过量的农药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还会使褐飞虱产生抗药性,促进其产生新的生物型。当前最有效的方法是培育带抗性位点的水稻,因此探索发现更多的抗性位点对害虫的控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的经典功能为水解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维持信号传递。这里我们关注更多的是它的非经典功能:参与细胞凋亡。目前市面上出售的杀虫剂很多工作原理都是通过与AChE结合使其失活,导致乙酰胆碱过量,害虫兴奋致死。我们应该重视对AChE的研究,从而为开发出新型的农药奠定了基础。本研究中,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HC)结合TUNEL染色技术和Hoechst染色技术,初步研究褐飞虱中肠细胞不同抗性水稻汁液的诱导下,细胞发生凋亡的比例、凋亡细胞中AChE的表达量变化。用感虫水稻TN1、抗虫水稻B5和TKM-6幼苗汁液分别处理I型褐飞虱的中肠细胞,结果发现添加抗虫水稻汁液组,细胞凋亡率和AChE表达水平比感虫组高。为了进一步验证AChE在抗虫组的高表达,利用RT-PC... 

【文章来源】:湖北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AChE调控褐飞虱中肠细胞凋亡的初步研究


褐飞虱翅二型的形态

示意图,酵母双杂交,原理,示意图


第一章 绪论9图1-4-1 酵母双杂交原理示意图以前我们用AH109菌株,但是需要多次转质粒到一种菌中,费时而且麻烦。改进的系统。只需要将两种菌株进行mating后筛选,这样更加方便。改造后的Y2HGold和Y187菌株包括酵母报告基因的上游活化序列和特定的报告基因(HIS3, ADE2, AURl-C, MEL-1)(如图1-4-2)[68],不含有转录因子的编码基因。图1-4-2 酵母双杂交菌株报告基因示意图基于这原理,我们把目的基因连接到pGBKT7-BD上构建诱饵载体,继而转Y2HGold;同时我们利用pGADT7-AD和Y187构建研究材料的cDNA文库。将文库菌液和诱饵菌株菌液混合培养,用二缺型培养基进行筛选,这样能生长在缺陷培养基上就叫阳性克隆,之后我们进行更加严密反复的筛选。

示意图,酵母双杂交,报告基因,菌株


只需要将两种菌株进行mating后筛选,这样更加方便。改造后的Y2HGold和Y187菌株包括酵母报告基因的上游活化序列和特定的报告基因(HIS3, ADE2, AURl-C, MEL-1)(如图1-4-2)[68],不含有转录因子的编码基因。图1-4-2 酵母双杂交菌株报告基因示意图基于这原理,我们把目的基因连接到pGBKT7-BD上构建诱饵载体,继而转Y2HGold;同时我们利用pGADT7-AD和Y187构建研究材料的cDNA文库。将文库菌液和诱饵菌株菌液混合培养,用二缺型培养基进行筛选,这样能生长在缺陷培养基上就叫阳性克隆,之后我们进行更加严密反复的筛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AChE在水稻抗性诱导的褐飞虱凋亡中肠细胞中的定位及表达[J]. 王斯奇,陈俊,章娟娟,杨之帆.  昆虫学报. 2016(10)
[2]植物组成型防御对植食性昆虫的影响[J]. 陈哲.  北京农业. 2015(09)
[3]昆虫乙酰胆碱酯酶研究进展[J]. 林璐璐,陈浩梁,谢明惠,苏卫华.  安徽农业科学. 2014(07)
[4]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雌激素受体检测中的应用进展[J]. 王利花,张鸿雁,周建华.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13(11)
[5]聚合抗褐飞虱基因bph20(t)和bph21(t)及抗稻瘟病基因Pi9水稻株系筛选[J]. 赵鹏,冯冉冉,肖巧珍,杨培忠,林纬,刘丕庆,李容柏.  南方农业学报. 2013(06)
[6]猪源凋亡相关基因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建立[J]. 李玉明,王刚,汪志艳,刘永刚,涂亚斌,王淑杰,姜成刚,王延群,蔡雪辉.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3(05)
[7]植物与植食性昆虫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J]. 刘志源,孙玉诚,王国红.  应用昆虫学报. 2012(06)
[8]水稻抗褐飞虱基因及其利用现状研究[J]. 杨琼,邱琳,罗科,曾传敏,谭庆云,涂升斌.  种子. 2012(10)
[9]水稻抗褐飞虱育种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邓飞,倪深,朱旭东.  中国农学通报. 2011(24)
[10]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应用[J]. 陈旭,齐凤坤,康立功,李景富.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0(08)

博士论文
[1]稻纵卷叶螟和褐飞虱侵害对水稻根系营养吸收的影响及褐飞虱再猖獗生理机制[D]. 印建莉.扬州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灰飞虱对水稻秧苗的为害机制及其对水稻后期生长的影响[D]. 林冬春.扬州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576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4576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c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