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角豆芫菁成虫触角超微结构的观察

发布时间:2021-10-28 23:10
  为了增补和完善毛角豆芫菁Epicauta hirticornis Haag-Rutenberg雌雄成虫触角形态特征描述,并为揭示其生物学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扫描电镜对毛角豆芫菁雌雄成虫触角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毛角豆芫菁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类型、数量及分布既有共性又存在明显差异。雌雄成虫触角共有的感器分为3类6种,即3种毛形感器(ST1、ST2、ST3)、2种锥形感器(SB1、SB2)和B?hm氏鬃毛(BB);雄虫触角特有的感器类型包括锥形感器(SB3)和耳形感器(SA);而雌虫触角特有的感器类型有钟形感器(SCa)和鳞形感器(SQ)。此外,对毛角豆芫菁成虫触角各类感器的功能进行了讨论、分析和推测。 

【文章来源】:植物保护. 2020,46(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毛角豆芫菁成虫触角超微结构的观察


毛角豆芫菁雌雄成虫触角的整体形态

触角,类型,端部,直径


锥形感器长度较毛形感器短,外壁光滑,直立着生于表皮基窝内,端部钝圆,基部有一向上隆起的臼状窝。根据其长度和宽度的不同可分为3种类型: SB1、 SB2和 SB3。SB1(图2e)从基部到3/4处大小没有发生变化,从3/4处逐渐变细,端部钝圆,分布于雌、雄虫各鞭节上,雌虫SB1长(6.62±0.53)μm,基部直径(1.67±0.33)μm, 雄虫SB1长(9.48±0.74)μm,基部直径(2.18±0.67)μm。SB2(图2e)呈短刺状,由基部到端部逐渐变细,端部钝圆,零散分布于雌、雄虫各鞭节,雌虫SB2长(6.58±0.44)μm,基部直径(0.98±0.64)μm, 雄虫SB2长(7.23±0.63)μm,基部直径(1.65±0.57)μm。SB3(图2f)从基部到1/2处膨大后急剧变细,顶端钝圆,长度(2.86±0.46)μm,基部直径(1.61±0.55)μm,只分布于雄虫第5至第9鞭节上(表2和3)。2.2.3 B?hm氏鬃毛(B?hm bristles, BB)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双委夜蛾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J]. 宋月芹,董钧锋,孙会忠.  电子显微学报. 2018(01)
[2]二点螟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J]. 王锦达,王伟重,高三基,王荣.  福建农业学报. 2018(02)
[3]红脂大小蠹成虫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J]. 王涛.  植物保护. 2017(02)
[4]贵州5种药用豆芫菁形态比较研究[J]. 刘洋洋,潘昭,陈祥盛.  四川动物. 2016(01)
[5]扁角豆芫菁幼虫取食与生长发育关系研究[J]. 母银林,陈祥盛.  环境昆虫学报. 2015(02)
[6]锈赤扁谷盗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J]. 唐培安,薛昊,孔德英,宋伟,吴海晶.  植物保护. 2015(01)
[7]黄曲条跳甲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J]. 刘晓梅,凌冰,赵旭伟,苗小星,张茂新.  环境昆虫学报. 2015(01)
[8]扁角豆芫菁的繁殖习性观察[J]. 母银林,陈祥盛.  贵州农业科学. 2014(07)
[9]蓝绿齿角芫菁异型触角的扫描电镜观察(鞘翅目,芫菁科)[J]. 李秀敏,任国栋,王新谱.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4)
[10]芫菁科昆虫的滞育、饲养及生防利用研究进展[J]. 陈元生,涂小云.  中国植保导刊. 2013(05)

硕士论文
[1]贵州药用芫菁形态学和分子鉴定[D]. 刘洋洋.贵州大学 2016
[2]基于触角表征的鞘翅目系统发育关系分析[D]. 李秀敏.河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634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4634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c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