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免疫信号通路对BmNPV和BmBDV两种病毒感染的应答

发布时间:2021-10-30 15:37
  家蚕(Bombyx mori)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昆虫,同时也是优良的模式生物,为遗传学、病理学等的研究提供了良好模型。而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BmNPV)所引发的病毒感染严重威胁着蚕业的生产,约占总蚕病所引起的损失的60%以上,迄今为止对该蚕病还滞留在预防阶段。本课题组通过对344种家蚕品系进行抗BmNPV筛选得到了一种高抗品系NB,其后经与感病品系306杂交和回交,构建了与306为近等基因系的抗病品系华八BC8,从DNA、RNA和蛋白质水平上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对抗性基因的筛选工作,但尚未获得具显著抗性功能的基因。此外,家蚕二分浓核病毒(Bombyx mori bidensovirus,BmBDV)作为二分DNA病毒科内的唯一病毒种,已被确定为二分浓核病毒属的代表种,极具典型性。本研究采用BmNPV病毒感染家蚕后,通过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感、抗品系中免疫信号通路元件的转录水平,分析其在感、抗品系间表达模式的差异,从而筛选出免疫信号通路中发挥抗性功能的通路元件,希望阐明抗性品系家蚕对于Bm... 

【文章来源】:江苏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家蚕免疫信号通路对BmNPV和BmBDV两种病毒感染的应答


杆状病毒凋亡抑制因子调节的细胞死亡[16]

昆虫,抗菌肽


图 1.4 昆虫 Jak-STAT 通路[35]Fig. 1.4 Insect Jak-STAT pathwayantimicrobial peptide,AMPsF-κB 才能开启,属一类对病原正电荷为主要特征[36]。于 19首次鉴定得到了一种具抗微,昆虫中多达 400 多种抗菌肽侵染作用,是昆虫先天非特异某些抗菌肽还表现出对病毒、各个过程,包括病毒遗传物质0]。

杆状病毒,粒子,家蚕品种


图 1.5 杆状病毒粒子 BV 和 ODV 的结构[70]Fig. 1.5 The structures of BV and ODV1.2.2 抗 BmNPV 家蚕品种的发现和鉴定关于抗 BmNPV 的家蚕品种的探索,最初由荒武义信等人开展,向“秋光×龙白”(日本)的 F1 代蚕蛹注射病毒后,筛选其中能存活的家蚕个体。前后共经历八代选育,终于获得了对 BmNPV 抗性较高的家蚕品系,检测表明该家蚕品系-logLC50为 4.28,比选育品系(6.28)高出两个数量级[71]。其后于 1982 年,学者张远能等人探究了 33 种具代表性的家蚕品系对六种主要蚕病的抗性,最终筛选出 5 种抗 BmNPV 的家蚕品种[72]。此后,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陈克平等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对抗 BmNPV 的家蚕品系进行筛选[73],他们对我国蚕种质资源库中344 个家蚕品种进行了检测分析,检测结果显示,不同家蚕品系对 BmNPV 的抗性情况存在着明显差异,且呈正态分布趋势,推断很有可能存在高抗 BmNPV 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家蚕二分浓核病毒感染家蚕后的释放动态研究[J]. 胡朝阳,张晓龙,张清,刘伟,李国辉,姚勤.  微生物学通报. 2017(02)
[2]家蚕抗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研究进展[J]. 吕鹏,潘晔,王鹏,周阳,马上上,姚勤,陈克平.  科学通报. 2015(14)
[3]天蚕素抗菌肽的性质、功能及应用研究进展[J]. 陈琛,吴三桥,薄新文,赵冠杰,张涛,万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7)
[4]家蚕二分浓核病毒综述[J]. 胡朝阳,李国辉,李光田,姚勤,陈克平.  科学通报. 2013(19)
[5]昆虫细胞免疫反应中的吞噬、集结和包囊作用[J]. 吴姗,凌尔军.  昆虫学报. 2009(07)
[6]家蚕浓核病毒(中国镇江株)在不同感受性宿主体内的复制[J]. 韩序,姚勤,高路,王永杰,包方,陈克平.  生物工程学报. 2007(01)
[7]家蚕对核型多角体病的抗性及遗传规律的研究[J]. 陈克平,林昌麒,姚勤.  蚕业科学. 1996(03)
[8]昆虫抗菌物质研究进展[J]. 翟朝阳.  昆虫学报. 1996(01)
[9]家蚕保存种对核型多角体病的抗性[J]. 陈克平,林昌麒,吴冬秀,姚琴,方琴琴.  蚕业科学. 1991(01)
[10]家蚕对浓核病毒的抗性机制及浓核病毒胚胎传染可能性的初步研究[J]. 高谦,蔡幼民,余承鑫,刘爱萍.  蚕业科学. 1989(01)

博士论文
[1]可食用资源家蚕的核型多角体病毒抗性基因的高通量分子标记筛选、定位及相关基因功能[D]. 吕鹏.江苏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4669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4669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f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