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露尾甲在不同饲料上的生长发育及繁殖力比较

发布时间:2021-11-03 14:15
  【目的】棉露尾甲Haptoncus luteolus Erichson是棉花和番荔枝科等植物上重要的传粉昆虫,研究其室内人工饲养技术对于开发其传粉价值和以其为对象进行转基因棉花安全性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筛选的人工饲料和油菜花粉2种潜在的人工饲料,同时以天然饲料丝瓜花为对照,观察比较棉露尾甲初孵幼虫在3种饲料上的生长发育及羽化为成虫后的繁殖力差异。【结果】棉露尾甲初孵幼虫在3种饲料上发育至成虫的生存曲线无显著差异;与丝瓜花和油菜花粉相比,人工饲料饲养棉露尾甲的幼虫期缩短,蛹期延长;人工饲料饲养的雌成虫羽化后20d内累计产卵量显著高于丝瓜花和油菜花粉处理,且可以维持较长时间的单日高产卵量,从而显著提高繁殖力。【结论】人工饲料饲养的棉露尾甲生物学特征与丝瓜花饲养的相似,但繁殖力显著提高,可以利用人工饲料结合配套的饲养技术进行棉露尾甲的室内长期大量饲养。 

【文章来源】:应用昆虫学报. 2020,57(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棉露尾甲在不同饲料上的生长发育及繁殖力比较


取食不同饲料的棉露尾甲成虫前期生存曲线

趋势图,饲料,趋势图,人工饲料


通过观察比较3种处理的单雌20 d内日平均产卵量趋势可以发现,不同处理单雌在不同时间内的产卵量之间有显著差异(F5.65,152.63=4.03,P=0.01);其中丝瓜花处理中不同天数间存在显著差异(F19,180=6.16,P=0.000),而其它两个处理中均无显著差异。在经历4-10 d内的产卵高峰期后,油菜花粉处理和丝瓜花处理的单雌产卵量呈下降趋势,而人工饲料处理的单雌日均产卵量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从各个时间点看,人工饲料处理的单雌产卵量在第3、8、9、15、16、17、19和第20天均高于另外两个处理(均P<0.05)。具体单雌日均产卵量趋势见图2。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金银花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研究[J]. 欧善生,苏桂花,谢恩倍,黄雪兰,石化玉,黄奉茂,简峰,覃连红,黄艳花.  广东农业科学. 2011(05)
[2]不同温度、土壤含水量及日光照时数对棉露尾甲虫(Haptoncus luteolus (Erichson))生长发育的影响[J]. 罗峰,徐艳,熊强,雷朝亮.  生态学报. 2007(08)
[3]棉露尾甲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J]. 罗峰,雷朝亮.  昆虫知识. 2004(03)
[4]黄斑露尾甲的室内饲养[J]. 曹东风,轩静渊.  昆虫知识. 1997(06)
[5]棉花露尾甲传粉作用的初步观察[J]. 李先金.  昆虫知识. 1981(05)

硕士论文
[1]设施农业传粉昆虫——棉露尾甲的基础研究[D]. 罗峰.华中农业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738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4738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c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