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及绿色防控技术

发布时间:2021-11-16 06:29
  近两年,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已由18年零星点状发生到19年的多点连片发生,且有蔓延流行的趋势。为探讨一套科学、有效的防控技术,粗浅分析了该病的危害情况、病原物的侵染规律以及发病原因,并从检疫、物理栽培及化学防治等方面提出了初步的技术措施。 

【文章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0,(04)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1 危害
    1.1 危害症状
    1.2 危害程度
2 病原
3 发病规律
4 发病因素
    4.1 带菌种子
    4.2 品种差异
    4.3 栽培措施
    4.4 气候因素
5 防控技术
    5.1 植物检疫
    5.2 农业措施
        5.2.1 选用品种。
        5.2.2 秧田选址。
        5.2.3 田间整理。
        5.2.4 肥水管理。
    5.3 化学防治
        5.3.1 种子处理。
        5.3.2 秧田期用药。
        5.3.3 大田防治。
        5.3.4 抑制病害流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水稻主要病害的发生及其杀菌剂应用进展[J]. 潘以楼.  农药市场信息. 2018(17)
[2]水稻细菌性褐条病的发生及防治[J]. 李俊平,朱文华.  贵州农业科学. 2003(02)



本文编号:34983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4983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1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