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诱导野生桑种质资源染色体的加倍

发布时间:2021-11-23 15:10
  桑树是多年生落叶木本植物,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经济型树种。桑树多倍体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特点。目前人工诱导桑树染色体加倍的研究大多以杂交桑种子萌发的实生幼苗或栽培桑树的器官部位为材料。例如:对四倍体桑树诱导获得的八倍体材料,进而杂交选育桑叶优质高产的六倍体桑树品种,以提高桑叶的产量。以野生桑资源作为材料进行桑树多倍体诱导还未见报道。而不同倍数性材料的形态学和生化成分上的差异对多倍体育种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为阐明植物多倍体进化机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本研究以野生长穗桑种质资源云7(2n=7x=49)和川桑(2n=2x=14)为材料,建立不定芽诱导和生根体系,以二甲基亚砜为渗透剂,研究秋水仙素的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对诱导多倍体植株的影响,并用组培苗的腋芽多代持续分离对得到的混倍体进行分离筛选,得到倍性稳定的14倍体(2n=14x=98)和4倍体(2n=4x=28)。并对移栽后的云7和14倍体诱变植株的生长状况进行相关指标测定。具体结果如下:1.野生长穗桑种质资源云7多倍体诱导以冬芽为实验材料,对野生长穗桑种质资源云7进行不定芽诱导,不定芽诱导培养基:MS+30g/L蔗糖+1.5 mg/L 6-...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人工诱导野生桑种质资源染色体的加倍


云7的组培苗Fig3.1TissuecultureofYun7

诱变,植株,倍性,倍体


云7及其诱变植株的染色体观察A:云7(2n=7x=49)B:诱变植株(2n=14x=98)

诱变,植株叶片,荧光强度,倍体


对照组云 7 的峰值出现在 100 道附近(如图3.3:A)。诱变植株的在 200 道附近出现单峰图,为对照 7 倍体亲本的 2 倍,符合 14 倍体细胞 DNA 含量的特征,与染色体压片鉴定结果一致;变异植株为倍性稳定的 14 倍体,鉴定结果与染色体计数检验结果倍数性一致。A B10 μm10 μm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利用EMS进行青檀彩叶植株诱变研究[J]. 朱翠翠,张林,王峰,聂硕,孙忠奎,王长宪.  北方园艺. 2016(12)
[2]秋水仙素诱变湖北百合试验[J]. 钟程,田鑫,李性苑.  湖北农业科学. 2016(12)
[3]三叶木通的组织培养和多倍体诱导[J]. 石小兵,杨航,赵致,刘红昌,罗辉.  江苏农业科学. 2016(05)
[4]葫芦科蔬菜单倍体育种技术研究进展——未授粉子房离体培养技术[J]. 黄金华,董彦琪,王文英,刘喜存,马晓红.  中国瓜菜. 2016(05)
[5]葫芦科蔬菜单倍体育种技术研究进展——花药和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J]. 董彦琪,黄金华,刘喜存,王文英,王玲燕,朱红彩.  中国瓜菜. 2016(04)
[6]DNA流式细胞术在植物遗传及育种中的应用[J]. 金亮,徐伟韦,李小白,刘建新,田丹青,葛亚英,潘晓韵,王炜勇.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16(02)
[7]桑树多倍体鉴定和育种研究现状[J]. 焦锋,薛忠民,苏超.  西北农业学报. 2015(12)
[8]桑属植物的分类检索及中国桑种的特征性状与分布[J]. 夏明炯.  中国蚕业. 2015(04)
[9]秋水仙素离体诱导多倍体研究进展[J]. 周慧文,冯斗,严华兵.  核农学报. 2015(07)
[10]桑树杂交优势研究进展与利用方向[J]. 吕银,陈祥平,范小敏,柯皓天,张正国,冯永德.  蚕桑通报. 2015(02)

博士论文
[1]青杨原生质体培养及叶片离体染色体加倍研究[D]. 蔡肖.北京林业大学 2011
[2]大豆植株再生和遗传转化技术体系的研究[D]. 杨超.南京农业大学 2009
[3]桑树多倍体育种材料诱变创制及优系选育研究[D]. 王茜龄.西南大学 2009
[4]枣体细胞胚胎发生及倍性种质创新[D]. 王娜.河北农业大学 2007
[5]玉米单倍体育种及苗期耐渍性研究[D]. 邱法展.华中农业大学 2007
[6]耐寒、耐旱桑树新品种—向海桑1号的选择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D]. 张建秋.北京林业大学 2006
[7]多年生黑麦草人工诱发变异的多态性分析与鉴定[D]. 冯霞.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5

硕士论文
[1]秋水仙素诱导茉莉多倍体的研究[D]. 阮玉娟.西南大学 2014
[2]青杨杂种离体染色体加倍技术研究[D]. 李媛.北京林业大学 2014
[3]枣树再生体系的建立及离体加倍的初步研究[D]. 金琪.北京林业大学 2014
[4]秋水仙素诱导鹤顶兰染色体加倍的技术研究[D]. 李豆豆.海南大学 2013
[5]枣、酸枣离体培养研究[D]. 王艳.河北农业大学 2011
[6]二倍体和四倍体枣的比较研究[D]. 吴改娥.河北农业大学 2011
[7]非洲紫罗兰(Saintpilia ionantha)的四倍体诱导及其特性分析[D]. 唐艳.西南大学 2010
[8]乌拉尔甘草同源四倍体诱导技术研究[D]. 武晓阳.河北农业大学 2008
[9]PF40基因与DREB转录因子转化小麦的研究[D]. 王晓丹.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
[10]桑杂种胚器官化学诱变与离体再生四倍体育种新材料研究[D]. 王茜龄.西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141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5141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a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