蚜虫传播非持久性病毒的取食行为调控机制

发布时间:2021-11-28 15:06
  蚜虫能够传播上百种植物病毒,是最重要的农业介体昆虫之一。蚜虫在刺探和取食植物过程中,唾液组分会连同附着在口针中的病毒粒子一同被分泌进入植物内,在调节植物诱导抗性、病毒侵染扩散、介体昆虫行为等过程中均有重要作用。本文围绕蚜虫传播病毒和获取病毒2个关键过程,总结分析了蚜虫独特的刺吸取食行为与传毒效率和获毒效率之间的联系;针对取食活动中关键的唾液蛋白在调控植物免疫抗性、帮助病毒侵染过程中的功能,阐述了蚜虫高效传播非持久病毒的分子基础;针对蚜虫的获毒过程,综述了病毒侵染植物间接调控蚜虫趋向和行为的作用方式。这些研究的开展将为解释蚜虫和病毒协同侵染的分子机制以及有效开展基于蚜虫取食行为调控的病虫害防控新技术提供思路。 

【文章来源】:植物保护学报. 2020,47(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蚜虫传播非持久性病毒的取食行为调控机制


基于蚜虫取食行为的获毒途径和传毒机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植物病原-媒介昆虫互作:研究进展与展望[J]. 闫凤鸣.  昆虫学报. 2020(02)
[2]蚜虫唾液蛋白研究进展[J]. 尚哲明,刘德广.  昆虫学报. 2019(12)
[3]植物抗病激活剂诱导植物抗病性的研究进展[J]. 范志金,刘秀峰,刘凤丽,鲍丽丽,张永刚.  植物保护学报. 2005(01)



本文编号:35246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5246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b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