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头叶面微生物区系与乌头霜霉病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08 20:37
  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是常用药用植物,母根称为川乌,加工处理后的子根称为附子,均是著名的川产道地药材。乌头的栽培历史悠久,在其栽培过程中,容易产生各种病害,主要有霜霉病、叶斑病、根腐病、白绢病、病毒病等等,其中乌头霜霉病、根腐病以及白绢病对产量的影响较大,这几种病害往往相互交叉影响,严重时会造成药材超到一半的减产。其中乌头霜霉病是乌头栽培过程中极易发生的一种叶部病害,具有发病率高、传染性强、危害性大等特点,严重影响乌头植株的健康生长以及附子、川乌中药材的质量。植物的叶面(phylloplane),附生或寄生着数量庞大且种类丰富的微生物群体,这些微生物在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植物抗病性,降解环境污染物,固定大气中的氮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叶面微生物与植物病害可能存在定性和定量的关系,病害的发生与叶面微生物群体水平有关,叶面微生物菌群的失衡则是植物发生病害的直接诱因之一。已有学者对叶面微生物多样性与叶部病害发生与防治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在经济作物,如山茶、烟草毛白杨等,但在药用植物的研究中,鲜见报道。本文以乌头叶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乌头叶... 

【文章来源】: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论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引言
    1.1 立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乌头叶面微生物PCR-DGGE分析体系的建立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样品
        2.1.2 仪器与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乌头叶面微生物总DNA的提取
        2.2.2 巢式PCR扩增目的DNA片段
        2.2.3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2.3 实验结果
        2.3.1 乌头叶面微生物DNA提取结果
        2.3.2 巢式PCR扩增结果
        2.3.3 DGGE变性梯度的优化
        2.3.4 最佳电泳时间的确定
    2.4 小结
第三章 乌头叶面微生物群落组成分析
    3.1 实验材料
        3.1.1 样品
        3.1.2 仪器与试剂
    3.2 实验方法
    3.3 结果分析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1 不同叶龄乌头叶面微生物PCR-DGGE分析
        3.4.2 不同生长期乌头叶面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3.4.3 不同产地乌头叶面微生物组成差异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乌头叶面菌群变化与乌头霜霉病的相关性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样品
        4.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4.2 实验方法
        4.2.1 乌头霜霉病病情调查
        4.2.2 叶面微生物计数
        4.2.3 乌头叶面细菌、真菌群落结构PCR-DGGE分析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乌头叶面微生物数量分析
        4.3.2 PCR-DGGE结果分析
        4.3.3 乌头叶面微生物群落变化与乌头霜霉病发生的关系
    4.4 小结
        4.4.1 乌头霜霉病病原菌入侵下的叶面微生物数量及群落多样性存在差异
        4.4.2 乌头霜霉病病原菌入侵下的叶面微生物种类组成存在差异.
        4.4.3 乌头叶面真菌群落多样性水平与与霜霉病存在一定相关性.
第五章 讨论与展望
    5.1 乌头叶面微生物群落种类多样性
    5.2 乌头叶面微生物群落结构演替规律
    5.3 乌头叶面菌群变化与乌头霜霉病的相关性
        5.3.1 乌头叶面微生物数量及群落多样性与霜霉病病害存在一定相关性
        5.3.2 乌头叶面微生物优势类群与霜霉病的发生与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5.4 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6.1 叶面微生物研究进展
        6.1.1 叶面微生物群落的组成
        6.1.2 叶面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的影响因素
        6.1.3 叶面微生物的功能研究进展
        6.1.4 叶面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
    6.2 微生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植物病害的关系
    6.3 药用植物霜霉病研究进展
        6.3.1 药用植物霜霉病研究现状
        6.3.2 乌头霜霉病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叶际微生物及其与外界互作的研究进展[J]. 高爽,刘笑尘,董铮,刘茂炎,戴良英.  植物科学学报. 2016(04)
[2]乌头霜霉病病原菌rDNA-ITS和28S rDNA D1/D2区序列分析[J]. 欧洪,李娜,胡亮,王婷,何静,王光志.  中草药. 2016(15)
[3]啤酒花霜霉病发生原因及有效防治策略[J]. 汤国锋,陈舜堂.  中国农业信息. 2016(10)
[4]乌头霜霉病病原菌形态学研究[J]. 欧洪,李娜,王光志.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02)
[5]枇杷叶围微生物分离及灰斑病菌拮抗菌筛选[J]. 曾志红.  莆田学院学报. 2014(05)
[6]PCR-DGGE技术在活性污泥细菌多样性中的条件研究[J]. 杨明月,接伟光,蔡柏岩.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4(03)
[7]云南烟草叶片内生及叶际细菌、真菌多样性研究[J]. 徐慧,杨根华,张敏,党立志,王文元,王明峰,段焰青.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4(02)
[8]乌头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PCR-DGGE分析[J]. 吴清华,王光志,马云桐,裴瑾,康亚兰.  中药与临床. 2014(01)
[9]叶际微生物诱发气孔免疫的机制及其应用前景[J]. 王洋,刘超,高静,刘志强,王根轩.  植物学报. 2013(06)
[10]川芎内生真菌PCR-DGGE分析条件的建立和优化[J]. 王萌,严铸云,何冬梅,王海,伍燕华,陈新,马云桐,万德光.  华西药学杂志. 2013(04)

博士论文
[1]微生物—叶际微环境共同调控下的气孔集群振荡时空动态规律及机制研究[D]. 甘毅.浙江大学 2010
[2]基于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技术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研究[D]. 吴愉萍.浙江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乌头霜霉病病原物鉴定及传播机制初步研究[D]. 欧洪.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6
[2]烟草角斑病菌侵染的叶面微生态学特征分析及其生物被膜调节物的筛选[D]. 刘欢欢.河南农业大学 2012
[3]转Bt基因玉米叶面微生物多样性变化[D]. 赵辉.山东师范大学 2012
[4]四川几种竹叶部微生物区系研究[D]. 白燕.四川农业大学 2011
[5]水稻内生菌及其根系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D]. 胡桂萍.福建农林大学 2010
[6]山茶叶部微生物区系与灰斑病发生关系的研究[D]. 张丽娜.四川农业大学 2009
[7]毛白杨叶际微生物多样性及对杨树溃疡病生物防治研究[D]. 郭徐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
[8]生化黄腐酸复合微生物菌肥在大棚甜瓜病害生物综合防治中的应用[D]. 曹慧玲.西北大学 2009
[9]采用PCR-DGGE方法研究浙江玫瑰醋酿造过程中的微生物多样性[D]. 朱扬玲.浙江工商大学 2009
[10]地黄叶片有益微生物分离筛选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 童晓茹.山东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292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5292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e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