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态因子对大豆食心虫滞育幼虫生化物质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09 07:38
  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 Matsumura是大豆上重要害虫,平均每年虫食率达10%-15%,严重影响大豆的质量和产量。大豆食心虫以老熟幼虫作茧滞育越冬,滞育期长达10个月左右,一年仅一代,对于滞育机理的研究可以为大豆食心虫的监测和防治提供依据,目前仅有对大豆食心虫滞育生态方面的研究,而对大豆食心虫滞育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对寄主植物、滞育诱导期温度、滞育温度和滞育时间对大豆食心虫滞育前至化蛹期间体内化学物质含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期预测大豆食心虫的滞育后发育进度、春季出蛰期和滞育解除后存活的有效种群数量,从而为监测和防治大豆食心虫提供依据。本论文运用氯仿甲醇抽提法、蒽酮比色法、乙酰丙酮比色法和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研究分析了以栽培大豆和野大豆为寄主植物对大豆食心虫滞育后生化物质含量的影响;分析了滞育诱导期不同温度(17℃、20℃、23℃、25℃)处理、滞育阶段不同温度(0℃、17℃和25℃)处理及自然条件下不同滞育阶段的大豆食心虫体内脂肪、含水量、糖类、蛋白质、甘油等生化物质含量变化。通过分析其生化指标的变化,阐明营养条件、滞... 

【文章来源】: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不同生态因子对大豆食心虫滞育幼虫生化物质影响研究


大豆与野大豆寄主大豆食心虫体内脂质和水分含量

大豆食心虫,糖原含量,野大豆,甘油


图 3-2 大豆与野大豆寄主大豆食心虫蛋白质、甘油、总糖、海藻糖和糖原含量Fig. 3-2 The content of protein, glycerol, total sugar, trehalose and glycogen in soybean poborer fed on soybean and wild soybean3.2 滞育诱导期不同温度对大豆食心虫滞育幼虫体内生化物质含量的影响未滞育的大豆食心虫放置在不同温度处理下,1 周后所有大豆食心虫均进入滞育。从图3-3 可以看出,不同滞育诱导温度下大豆食心虫体内脂质含量 25.69% ± 4.96%-28.28%±0.88之间,经方差分析,各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虫体含水量在 51.29%±2.30%-55.39±4.25%之间,各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由图 3-4 可以看出,总糖含量在 84.47-94.μg/mg 之间,各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海藻糖含量在 40.53-45.97 μg/mg 之间,各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糖原含量在 63.56-70.69 μg/mg 之间,各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0.05);蛋白质含量在 49.85-51.06 μg/mg 之间,各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四个温度下诱导进入滞育的大豆食心虫体内甘油的含量随着诱导温度的升高,含量依次下降,且25℃诱导下产生的大豆食心虫体内甘油含量为 2.37 μg/mg,显著低于另外三个温度下诱导的大豆食心虫体内的甘油含量(P<0.05)。结果表明,在 0℃以上不同的滞育诱导温度下,滞

大豆食心虫,滞育诱导,脂质,水分含量


1 周后所有大豆食心虫均进入滞育。从图3-3 可以看出,不同滞育诱导温度下大豆食心虫体内脂质含量 25.69% ± 4.96%-28.28%±0.88%之间,经方差分析,各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虫体含水量在 51.29%±2.30%-55.39%±4.25%之间,各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由图 3-4 可以看出,总糖含量在 84.47-94.20μg/mg 之间,各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海藻糖含量在 40.53-45.97 μg/mg 之间,各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糖原含量在 63.56-70.69 μg/mg 之间,各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蛋白质含量在 49.85-51.06 μg/mg 之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性诱剂、赤眼蜂和化学药剂协同防治大豆食心虫的研究[J]. 程媛,韩岚岚,于洪春,王红,杨啸,王克勤,张文霖,赵奎军.  应用昆虫学报. 2016(04)
[2]大豆食心虫病的防治方法[J]. 曹志林.  现代农业研究. 2016(02)
[3]滞育七星瓢虫的代谢适应与抗寒性评价[J]. 任小云,张礼生,齐晓阳,安涛,韩艳华,陈红印.  环境昆虫学报. 2015(06)
[4]东北地区大豆食心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 谷文凤.  农民致富之友. 2015(21)
[5]大豆抗食心虫研究进展[J]. 孟凡钢,杨振宇,闫日红,王曙明,董岭超,姜兆生,王立辉.  大豆科技. 2015(03)
[6]大豆食心虫性诱剂与生物防治适期研究[J]. 赵云彤,王克勤,范书华,邵广忠,时新瑞,王艳,解国庆,董清山.  中国植保导刊. 2015(02)
[7]大豆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J]. 叶永梅.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4(11)
[8]黑河地区大豆食心虫发生规律及其防治[J]. 张武,洪峰,吴俊彦,李宝华,李艳杰,项鹏.  中国植保导刊. 2014(10)
[9]滞育诱导温周期对桃小食心虫滞育幼虫生理指标的影响[J]. 李锐,赵飞,彭宇,梁丽娜,张博,韩巨才,马春森.  昆虫学报. 2014(06)
[10]大豆食心虫性信息素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 胡代花,杨晓伟,冯俊涛,张兴.  农药学学报. 2014(03)

博士论文
[1]梨小食心虫滞育诱导、解除及对低温的生理适应性研究[D]. 何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2]滞育麦红吸浆虫的化学物质变化与分子机理研究[D]. 王洪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多异瓢虫滞育调控的温光周期效应研究[D]. 吴根虎.南京农业大学 2013
[2]大豆抗食心虫性状及抗虫性遗传规律的研究[D]. 刘洋.东北农业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302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5302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9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