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气候对保山市茶叶生产的影响 ——基于S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1 05:40
  基于保山市的保山站、昌宁站、永平站和腾冲5个气象站点的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平均气温和日降水总量的气象资料,采用百分位法选取出8种极端气候指数作为极端气候指标,用茶叶总产量变化量、毛茶价格变化量反映茶叶生产的重要因素,同时考虑用保山市年GDP以及从事茶叶生产劳动人口数作为背景因子,进而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将极端气候事件细化为极端高温事件、极端低温事件以及极端降水事件三方面的极端气候指标,并将其与各指标直接关联定量构建3个极端气候对保山市茶叶生产影响的SVAR模型,深入探讨保山市极端气候事件对茶叶生产的影响。结论如下:(1)不考虑茶叶产量变化量自身的贡献率,发现所有变量的贡献率在后期都会趋于平稳,说明各变量在后续年份中对茶叶产量变化的贡献程度基本趋于稳定。(2)在极端高温指数中,保山市暖日阈值与暖日比例均呈上升趋势,说明该区域极端高温事件正在增加。在所考虑到的极端高温指标当中,暖日阈值的贡献率从开始保持上升趋势,在第6滞后期基本保持平稳,贡献率保持在14%左右;暖日比例对茶叶产量变化量的贡献率从开始保持上升趋势,在第4滞后期开始基本保持平稳,贡献率保持在8.6%左右。相比较背景因子(... 

【文章来源】:云南财经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极端气候对保山市茶叶生产的影响 ——基于S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保山市气象站点分布图

趋势图,保山市,趋势变化,极端气候


第三章 近 55 年保山市极端气候要素变化特征第三章 近 55 年保山市极端气候要素趋势变化特征第一节 极端气温指数趋势变化特征一、极端高温指数趋势变化

变化趋势,年代,保山市,阈值


18图 3.2 1960-2014 年极端高温指数的变化趋势 MK 检验图 3.1 和图 3.2 保山市暖日阈值(txq90)与暖日比例(txf90)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其气候倾向率分别为 0.013℃/10a 和 0.01%/10a,且已通过了 95%的置信度检验。从年际变化来看,暖日阈值在 20 世纪 60 年代至 70 年代后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到 20 世纪 80 年代前期又有所回升,呈现微弱上升趋势。暖日比例在 1985 年以前呈稳定状态,自 1985 年以后呈现出波动式上升的趋势。二、极端低温指数趋势变化(a)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云南省1958~2013年极端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 杨晓静,徐宗学,左德鹏,赵焕.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03)
[2]“闻”茶识气候[J]. 唐琳.  科学新闻. 2015(14)
[3]极端气候变化对华北地区作物种植影响及政策启示——基于华北5省135个村实地调研[J]. 郭璐明,宋宁,刘瑞峰,马恒运.  经济师. 2015(05)
[4]1961-2010年云南省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特征[J]. 覃顺萍,吴巩胜,李丽,周跃,张宇.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5]极端气温事件对安徽省农业生产的动态影响分析[J]. 付伟,许信旺,司红君,刘蕾,朱琦.  气象科学. 2014(04)
[6]杭州茶园春季霜冻害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 许永妙,李慧娟,黄海涛,王贤波,周铁锋,张伟.  中国茶叶. 2014(07)
[7]近50年内滇西北极端气候变化[J]. 夏范燕,吴巩胜,李丽,周跃,赵如.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3)
[8]滇中高原区降水量50年的时空变化[J]. 于晓丽,马显莹,顾世祥,李靖.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3(S1)
[9]渭河下游历史洪涝灾害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减灾措施研究[J]. 赵英杰,查小春.  经济地理. 2013(05)
[10]云南不同气候带极端气温变化趋势[J]. 陈艳,段旭,董文杰,郭世昌.  气象科技. 2013(01)

博士论文
[1]茶树冻害防控方法的研究[D]. 杨书运.安徽农业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安徽省极端气候事件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分析[D]. 付伟.安徽师范大学 2013
[2]湖北省茶树气候区划及其干旱风险评价[D]. 张玮玮.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5341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5341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2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