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全蚀病菌重组酶聚合酶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发布时间:2021-12-30 15:50
由禾顶囊壳小麦变种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tritici引起的小麦全蚀病是危害极大的小麦土传真菌病害。本研究以小麦全蚀病菌β-tubulin为靶标基因设计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引物Gg-RPA-F/Gg-RPA-R和RPA探针Gg-LF-Probe,结合侧流层析试纸条,建立了小麦全蚀病菌RPA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在38℃恒温条件下30 min内完成可视化检测,摆脱PCR仪等仪器设备的限制。小麦全蚀病菌RPA快速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检测特异性,其检测极限为10 pg/μL,与普通PCR一致。此外,小麦全蚀病菌RPA快速检测方法可从土壤中快速检测到小麦全蚀病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因此,本研究建立的小麦全蚀病菌RPA快速检测方法具备简便高效、实用性强的特点,为小麦全蚀病菌的快速检测和病害早期诊断提供新技术。
【文章来源】:植物保护. 2020,46(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小麦全蚀病菌RPA检测方法的建立
将小麦全蚀病菌基因组DNA进行10倍梯度稀释,并以稀释液为模板分别进行RPA反应和普通PCR扩增。结果显示,1#~5#侧流层析试纸条检测呈阳性,而6#侧流层析试纸条检测呈阴性,表明RPA对小麦全蚀病菌基因组DNA的检测极限为10 pg/μL(图3a);普通PCR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泳道1~泳道5均呈现248 bp的清晰条带,而泳道6无扩增产物,表明普通PCR对小麦全蚀病菌基因组DNA的检测极限亦为10 pg/μL(图3b)。2.4 小麦全蚀病菌RPA检测在土壤样品检测中的应用
对安徽地区9份疑似小麦全蚀病发病田块的土壤基因组DNA进行RPA反应和PCR扩增。结果显示,RPA从8份土壤中成功检测到小麦全蚀病菌,1份土壤不携带小麦全蚀病菌,阴性对照亦未检测到小麦全蚀病菌(图4a)。普通PCR检测结果与RPA检测结果一致(图4b),表明RPA技术可快速准确地从发病土壤中检测到小麦全蚀病菌(表2)。图4 土壤样品中小麦全蚀病菌的RPA检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小苍兰花叶病毒[J]. 樊荣辉,黄敏玲,钟淮钦,叶秀仙,罗远华. 植物保护. 2019(02)
[2]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大丽轮枝菌[J]. 田擎,张海峰,曾丹丹,姚艳,任林荣,王源超,郑小波. 植物病理学报. 2016(06)
[3]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 as a promising tool in hepatitis C virus diagnosis[J]. Hosam Zaghloul,Mahmoud El-shahat. 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 2014(12)
[4]柑橘溃疡病菌的普通LAMP及快速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J]. 张仑,殷幼平,吴瑜佳,王中康. 植物保护. 2013(03)
[5]不同杀菌剂拌种防治小麦全蚀病研究[J]. 孙海燕,李琦,杜文珍,郭英鹏,张爱香,陈怀谷. 植物保护. 2012(03)
[6]用重组酶介导扩增技术快速扩增核酸[J]. 吕蓓,程海荣,严庆丰,黄震巨,沈桂芳,张志芳,李轶女,邓子新,林敏,程奇.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0(10)
[7]大豆疫霉菌生物学性状的遗传与变异[J]. 侯巨梅,刘铜,左豫虎. 大豆科学. 2007(06)
[8]湖北省潜江市发生的小麦全蚀病病原鉴定[J]. 王明祖,韩群营,付艳平,肖炎农.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0(02)
[9]我国小麦全蚀病的初步研究[J]. 贾廷祥,吴桂本,叶学昶,臧逢春,卓耀南,宫本义. 中国农业科学. 1982(04)
本文编号:3558516
【文章来源】:植物保护. 2020,46(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小麦全蚀病菌RPA检测方法的建立
将小麦全蚀病菌基因组DNA进行10倍梯度稀释,并以稀释液为模板分别进行RPA反应和普通PCR扩增。结果显示,1#~5#侧流层析试纸条检测呈阳性,而6#侧流层析试纸条检测呈阴性,表明RPA对小麦全蚀病菌基因组DNA的检测极限为10 pg/μL(图3a);普通PCR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泳道1~泳道5均呈现248 bp的清晰条带,而泳道6无扩增产物,表明普通PCR对小麦全蚀病菌基因组DNA的检测极限亦为10 pg/μL(图3b)。2.4 小麦全蚀病菌RPA检测在土壤样品检测中的应用
对安徽地区9份疑似小麦全蚀病发病田块的土壤基因组DNA进行RPA反应和PCR扩增。结果显示,RPA从8份土壤中成功检测到小麦全蚀病菌,1份土壤不携带小麦全蚀病菌,阴性对照亦未检测到小麦全蚀病菌(图4a)。普通PCR检测结果与RPA检测结果一致(图4b),表明RPA技术可快速准确地从发病土壤中检测到小麦全蚀病菌(表2)。图4 土壤样品中小麦全蚀病菌的RPA检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小苍兰花叶病毒[J]. 樊荣辉,黄敏玲,钟淮钦,叶秀仙,罗远华. 植物保护. 2019(02)
[2]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大丽轮枝菌[J]. 田擎,张海峰,曾丹丹,姚艳,任林荣,王源超,郑小波. 植物病理学报. 2016(06)
[3]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 as a promising tool in hepatitis C virus diagnosis[J]. Hosam Zaghloul,Mahmoud El-shahat. 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 2014(12)
[4]柑橘溃疡病菌的普通LAMP及快速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J]. 张仑,殷幼平,吴瑜佳,王中康. 植物保护. 2013(03)
[5]不同杀菌剂拌种防治小麦全蚀病研究[J]. 孙海燕,李琦,杜文珍,郭英鹏,张爱香,陈怀谷. 植物保护. 2012(03)
[6]用重组酶介导扩增技术快速扩增核酸[J]. 吕蓓,程海荣,严庆丰,黄震巨,沈桂芳,张志芳,李轶女,邓子新,林敏,程奇.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0(10)
[7]大豆疫霉菌生物学性状的遗传与变异[J]. 侯巨梅,刘铜,左豫虎. 大豆科学. 2007(06)
[8]湖北省潜江市发生的小麦全蚀病病原鉴定[J]. 王明祖,韩群营,付艳平,肖炎农.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0(02)
[9]我国小麦全蚀病的初步研究[J]. 贾廷祥,吴桂本,叶学昶,臧逢春,卓耀南,宫本义. 中国农业科学. 1982(04)
本文编号:35585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55851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