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双季晚稻秋季低温冷害风险评估模型

发布时间:2022-01-01 15:13
  为掌握衢州市双季晚稻秋季低温冷害发生规律,采用1951—2018年衢州市本站日气象观测数据,从气象因子入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找出2个主分量,建立指标评价模型;应用聚类分割法,对指标进行了分级。统计结果表明,1951年至2018年衢州双季晚稻秋季低温冷害发生频率为2年出现1次,上世纪50年代最强,60年代为历史最轻年代;上世纪80年代和本世纪00年代多以轻度灾害为主;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10年代为强度较弱的年代。1953年、1970年、1973年低温冷害比较严重。双季晚稻低温冷害严重年的气候明显异常,并且与双季晚稻产量减少相关,较严重的秋季低温冷害年出现明显的减产。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指标评价分析法对衢州市双季晚稻抽穗期进行低温冷害的评估是可行的。 

【文章来源】:中国稻米. 2020,26(06)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衢州市双季晚稻秋季低温冷害风险评估模型


1951—2018年衢州市晚稻秋季低温冷害综合指标年际分布

晚稻,雨日,日照时数,冷害


从上述3年的衢州市本站双季晚稻低温冷害灾害较重年9月主要影响因子数据资料分析如下:1953年9月6日至9日平均温度为19.3℃,比常年同期异常偏低7.0℃,为历史最低记录;总雨量为42.1 mm,比常年同期异常偏多32.0 mm,偏多316.8%;雨日4 d,比常年同期偏多3 d,为历史最多记录;总日照时数为0.1 h,比常年同期异常偏少28.4 h,偏少99.6%。1970年9月26日至30日平均温度为19.8℃,比常年同期异常偏低2.7℃,为历史最低记录;总雨量为12.9 mm,比常年同期偏多7.6 mm,偏多143.4%;雨日3 d,比常年同期偏多2 d,为历史最多记录;总日照时数为13.2 h,比常年同期(28.5小时)异常偏少15.3 h,偏少53.7%。1973年9月11日至14日平均温度为21.2℃,比常年同期异常偏低3.4℃,总雨量为50.0 mm,比常年同期异常偏多38.5 mm,偏多334.8%;雨日3 d,比常年同期偏多1 d,总日照时数为13.4 h,比常年同期异常偏少7.7 h,偏少36.5%。图2 1951—2018年衢州市晚稻秋季低温冷害综合指标年际分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双季稻主要气象灾害研究进展[J]. 吕晓敏,周广胜.  应用气象学报. 2018(04)
[2]寒露风对双季晚稻品种产量构成和品质的影响[J]. 林洪鑫,胡启锋,肖宇龙,余传源,何虎,黄国娟.  江西农业学报. 2016(05)
[3]衢州市早稻低温冷害风险评估及大气环流背景分析[J]. 余丽萍,兰小建,吴利强,陈建明.  中国农学通报. 2015(29)



本文编号:35623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5623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e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