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干旱灾害特征及其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22-01-09 04:09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分析了湖北省干旱灾害的特点、时空分布规律、演变趋势和致灾机制。结果表明,湖北省干旱灾害四季皆有发生;鄂西北、鄂北岗地、鄂中丘陵区等鄂西北部地区是湖北省干旱灾害最多的地区,长江三峡以南的鄂西南地区是干旱灾害最少的地区;7-10月是湖北省干旱日最多的月份,1-5月则是最少的月份;湖北省干旱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呈现明显增加趋势,与自然和地理环境、人类活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有关。干旱灾害对湖北省农业生产、粮食安全、饮水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社会发展的威胁越来越突出,应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措施。 

【文章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2020,59(08)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湖北省干旱灾害特征及其影响分析


湖北省1961—2010年平均干旱日(d)分布

区域图,日月,湖北省,区域


图1 湖北省1961—2010年平均干旱日(d)分布湖北省各区域的干旱日月变化与全省略有不同。鄂西北部地区月变化较小,2月最少,为7.0 d,其次是3月,为7.7 d,它们均占全月总天数的25%;6月最多,为11.6 d,占月总天数的39%,其次是9月,为11.5 d,占月总天数的38%。中东部地区月变化较大,3月最少,为3.5 d,占月总天数的11%;9月最多,为12.8 d,占月总天数的43%,最多月是最少月的近4倍。对西南部地区而言,其月变化幅度介于以上两个地区之间,最少月是5月,为3.5 d,最多月是8月,为8.7 d,全年只有8、9月超过7 d,与西北部地区干旱日最少月相近[13]。

空间分布,湖北省,频率,空间分布


利用气象资料,评估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湖北省各地区干旱发生频率的变化趋势。由图3可以看出,干旱灾害发生频率的变化速率在空间分布上有非常明显的地理差异,整个鄂北地区及鄂中京山、天门、仙桃一带变化速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说明这些地区干旱发生的频率增长很快,并在未来还将以较快速度增长;在鄂西地区巴东、兴山、秭归、宜昌、远安、荆门以及鄂东地区罗田、黄梅、黄冈、鄂州、江夏、崇阳、通城干旱发生频率呈下降趋势,其他地区干旱发生频率上升较慢[16]。基于图4中干旱发生频率增长速率不同,将湖北省分为3个气候变化区域,分别为干旱发生频率上升较快区域、干旱发生频率上升缓慢区域、干旱发生频率下降区域[16]。湖北省大部分地区20世纪80年代后干旱灾害发生频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鄂北地区是干旱发生频率上升较快区域中上升最快的地区,这与湖北省干旱灾害发生日益频繁的事实相符。干旱发生频率上升较快区域正好是以“旱包子”著称、干旱频发的鄂北岗地,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呈现出“旱包子”更旱的趋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SPEI的湖北省近52年干旱时空格局变化[J]. 赵林,于家烁,薄岩,杨娇,李汉青.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07)
[2]2014年陕西省应对夏伏旱工作实践与启示[J]. 李学斌,黄喜峰.  中国防汛抗旱. 2014(05)
[3]湖北省气象干旱发生规律及其指标适用性研究[J]. 黄永学,刘安国,杨文刚,胡幼林,干昌林.  湖北农业科学. 2014(04)
[4]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对洪湖春旱的影响[J]. 刘可群,梁益同,周金莲,刘敏.  生态学报. 2014(05)
[5]也谈湖北干旱的成因及主要对策[J]. 龙振华,陈勇,赵培景.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3(10)
[6]基于CI指数的湖北干旱及其变化特征分析[J]. 刘可群,李仁东,刘志雄,刘敏.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2(10)
[7]近50年湖北省多时间尺度干旱演变特征[J]. 王文举,崔鹏,刘敏,沈蕾,李鑫,秦鹏程.  中国农学通报. 2012(29)
[8]近50年湖北省降水变化特征分析[J]. 高媛,刘敏,周博.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2(S1)
[9]基于Surfer的郴州市干旱监测预警平台研究[J]. 陈涛,刘兰芳,胡同安,王德良,王晓红,邱丽瑶.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06)
[10]鹤岗市农业自然灾害的特点与防御[J]. 朱明,王春玉,陈利华.  吉林农业. 2011(08)



本文编号:35779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5779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9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