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太子参白绢病发生及防治

发布时间:2022-01-23 20:42
  太子参白绢病属于土传病害,现已逐步上升为贵州部分地区太子参的主要病害。该病菌以菌丝体和菌核在病残体及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太子参品种的抗病性、耕作栽培措施、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等影响该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实行抗病品种筛选、轮作、改良土壤、种根药剂处理、田间肥水管理结合田间药剂防治,可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 

【文章来源】:耕作与栽培. 2020,40(06)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分布和危害
    1.1 分布
    1.2 为害症状
    1.3 发病原因
        1.3.1 连作重茬
        1.3.2 品种
        1.3.3 土壤肥料
        1.3.4 气候条件
        1.3.5 栽培管理
2 防治措施
    2.1 选地整地
    2.2 选用良种和种根消毒
    2.3 合理施肥
    2.4 加强田间管理
    2.5 药剂防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异菌脲和噻呋酰胺对花生白绢病的田间防效[J]. 陈正州.  安徽农业科学. 2018(22)
[2]太子参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建议[J]. 江维克,周涛.  中国中药杂志. 2016(13)
[3]不同药剂防治辣椒白绢病田间效果试验[J]. 聂志钦,黎启明,陈忠,代凤,王文芬,王晓芳.  长江蔬菜. 2016(04)
[4]铁皮石斛白绢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J]. 梁君,张科立,张珂莹,谢云陆,成卓敏.  浙江农业科学. 2015(06)
[5]不同施肥处理对太子参生长、根腐病发生及产量的影响[J]. 张礼维,韦鑫,王秀云,赵致,李忠.  江苏农业科学. 2015(05)
[6]施秉县太子参根部病害发生及综合治理[J]. 李忠,孙兴旭,潘仲萍,赵致.  耕作与栽培. 2013(02)
[7]太子参近年研究概况[J]. 王文凯,贾静,丁仁伟,刘红宁.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12)
[8]贵州太子参主要真菌病害的调查与防治[J]. 桑维钧,熊继文,宋宝安,李小霞,练启仙,张忠明,夏忠敏.  安徽农业科学. 2006(14)



本文编号:36051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6051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5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