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立枯丝核菌根腐病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2-02-10 10:03
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是一类重要的土传病原真菌。该病菌可侵染大量具有重要价值的植物如大豆、紫花苜蓿、小麦、棉花和甜菜等引起根腐病,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由于立枯丝核菌能在土壤中长期存活,且种群结构和致病性复杂,导致其引起植物根腐病的防治尤为困难。本文从立枯丝核菌的形态特征及为害情况、遗传多样性及其研究方法、融合群类型及致病性、发病规律及影响因素和防治方法等方面,阐述国内外立枯丝核菌根腐病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植物立枯丝核菌根腐病的后续研究及其防治新方法的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文章来源】:中国植保导刊. 2020,40(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1 立枯丝核菌的形态特征和为害
1.1 形态特征
1.2 为害
2 立枯丝核菌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研究方法
2.1 菌丝融合法
2.2 同工酶分析法
2.3 rDNA-ITS法
3 融合群类型及致病性
4 发病规律及影响因素
4.1 发病规律
4.2 影响因素
4.2.1 温度
4.2.2 湿度
4.2.3 其他因素
5 防治方法
5.1 合理选育抗病品种
5.2 加强田间管理
5.3 化学防治
5.4 生物防治
6 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华北地区十字花科芸薹属蔬菜上立枯丝核菌的病原生物学研究[J]. 王朵,谢学文,柴阿丽,石延霞,李宝聚. 植物病理学报. 2019(05)
[2]甜菜根腐病的发生及防治研究进展[J]. 王叶琼,於丽华,王皙玮. 中国农学通报. 2017(22)
[3]东北与华北地区紫花苜蓿病害调查与主要病害流行规律研究[J]. 王瑜,袁庆华,苗丽宏,张丽,潘龙其. 草业学报. 2016(03)
[4]大豆根腐病研究进展[J]. 成瑢,董铮,李魏,戴良英,刘世名. 中国农学通报. 2016(08)
[5]立枯丝核菌对马铃薯侵染过程的显微结构观察与胞壁降解酶活性的测定[J]. 拓宁,张君,邱慧珍,张文明,张春红,刘星,朱静. 草业学报. 2015(12)
[6]立枯丝核菌病原致病性及苜蓿品种抗病性研究[J]. 郭玉霞,张明,管永卓,刘芳,郭志鹏,张红瑞,严学兵,王成章. 草业学报. 2015(11)
[7]黑龙江省水稻立枯病病原鉴定及致病性研究[J]. 刘烨,赵兴红,韩雨桐,张琳淋,张俊华. 吉林农业科学. 2015(05)
[8]不同药剂对大豆根腐病的防治效果[J]. 张旭丽,邢宝龙,王桂梅,刘飞. 山西农业科学. 2015(08)
[9]4.23%甲霜灵·种菌唑微乳剂拌种对北疆棉花立枯病的防效及产量的影响[J]. 杨明凤,谢英慧,王进,张玲,朱惠芝. 中国棉花. 2015(03)
[10]甘蓝丝核菌根腐病与叶腐病的病原鉴定及综合防治技术[J]. 郭梦妍,谢学文,石延霞,柴阿丽,朱发娣,李宝聚. 中国蔬菜. 2015(02)
硕士论文
[1]大豆根腐病多种病原菌的分子检测及复合侵染规律研究[D]. 郑培娥.新疆农业大学 2012
[2]中国北方棉区棉花立枯病菌融合群鉴定及优势融合群的特异性检测[D]. 井岩.山东农业大学 2012
[3]新疆豆科作物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及其再分化研究[D]. 杨金红.新疆农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18704
【文章来源】:中国植保导刊. 2020,40(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1 立枯丝核菌的形态特征和为害
1.1 形态特征
1.2 为害
2 立枯丝核菌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研究方法
2.1 菌丝融合法
2.2 同工酶分析法
2.3 rDNA-ITS法
3 融合群类型及致病性
4 发病规律及影响因素
4.1 发病规律
4.2 影响因素
4.2.1 温度
4.2.2 湿度
4.2.3 其他因素
5 防治方法
5.1 合理选育抗病品种
5.2 加强田间管理
5.3 化学防治
5.4 生物防治
6 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华北地区十字花科芸薹属蔬菜上立枯丝核菌的病原生物学研究[J]. 王朵,谢学文,柴阿丽,石延霞,李宝聚. 植物病理学报. 2019(05)
[2]甜菜根腐病的发生及防治研究进展[J]. 王叶琼,於丽华,王皙玮. 中国农学通报. 2017(22)
[3]东北与华北地区紫花苜蓿病害调查与主要病害流行规律研究[J]. 王瑜,袁庆华,苗丽宏,张丽,潘龙其. 草业学报. 2016(03)
[4]大豆根腐病研究进展[J]. 成瑢,董铮,李魏,戴良英,刘世名. 中国农学通报. 2016(08)
[5]立枯丝核菌对马铃薯侵染过程的显微结构观察与胞壁降解酶活性的测定[J]. 拓宁,张君,邱慧珍,张文明,张春红,刘星,朱静. 草业学报. 2015(12)
[6]立枯丝核菌病原致病性及苜蓿品种抗病性研究[J]. 郭玉霞,张明,管永卓,刘芳,郭志鹏,张红瑞,严学兵,王成章. 草业学报. 2015(11)
[7]黑龙江省水稻立枯病病原鉴定及致病性研究[J]. 刘烨,赵兴红,韩雨桐,张琳淋,张俊华. 吉林农业科学. 2015(05)
[8]不同药剂对大豆根腐病的防治效果[J]. 张旭丽,邢宝龙,王桂梅,刘飞. 山西农业科学. 2015(08)
[9]4.23%甲霜灵·种菌唑微乳剂拌种对北疆棉花立枯病的防效及产量的影响[J]. 杨明凤,谢英慧,王进,张玲,朱惠芝. 中国棉花. 2015(03)
[10]甘蓝丝核菌根腐病与叶腐病的病原鉴定及综合防治技术[J]. 郭梦妍,谢学文,石延霞,柴阿丽,朱发娣,李宝聚. 中国蔬菜. 2015(02)
硕士论文
[1]大豆根腐病多种病原菌的分子检测及复合侵染规律研究[D]. 郑培娥.新疆农业大学 2012
[2]中国北方棉区棉花立枯病菌融合群鉴定及优势融合群的特异性检测[D]. 井岩.山东农业大学 2012
[3]新疆豆科作物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及其再分化研究[D]. 杨金红.新疆农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187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61870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