桉树枝癭姬小蜂的生物学、风险分析及防控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9 06:52
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LaSalle是为害桉树属植物的造瘿昆虫,最早于2000年在中东及地中海国家发现。桉树枝瘿姬小蜂可为害31种桉属植物,2007年在我国广西东兴县被发现,已列为我国植物检疫补充对象,是危险性极高的林业外来有害生物。本文研究桉树枝瘿姬小蜂福建种群在高低温胁迫不同时间的存活率、过冷却点值、高温胁迫下HSP70和HSP90的相对表达量,以及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模型和防控策略优选。研究结果如下:1.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表现出较强的耐热性,35℃~42℃范围内处理1h后存活率为96.67%以上;在-3℃~-9℃的低温短持续时间处理下表现出较强的耐寒性,处理1h其成虫存活率在90%以上。2.桉树枝瘿姬小蜂的代谢过程随着温度的变化以指数方式降低,高温和低温都会抑制桉树枝瘿姬小蜂的代谢。当温度上升至41℃时,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寿命大幅缩短至18h;当温度下降至-10℃时,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寿命大幅缩短至30h。3.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与幼虫的过冷却点分别为-10.92℃±0.24℃与-10.39℃±0.30℃,两者之间没有差异,过冷却点值均呈...
【文章来源】: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桉树枝瘿姬小蜂研究概况
1.1 起源与分布
1.2 形态特征
1.3 危害习性
1.4 风险分析
1.5 防控措施
1.5.1 化学防治
1.5.2 生物防治
2 热激蛋白研究概况
2.1 热激蛋白的起源
2.2 热激蛋白的分类
2.3 主要生物学特性
2.4 基因表达调控
2.5 主要生物学功能
2.5.1 分子伴侣功能
2.5.2 使生物体获得耐热性功能
2.6 昆虫热激蛋白
2.6.1 影响昆虫发育与分化
2.6.2 与昆虫滞育相关
2.6.3 与昆虫耐热性相关
2.6.4 与昆虫其他方面相关
3 昆虫与温度胁迫适应性
3.1 昆虫耐热性机理
3.2 昆虫耐寒性机理
4 本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第二章 桉树枝瘿姬小蜂生物学的研究
1 桉树枝瘿姬小蜂的耐寒性、耐热性及过冷却点测定
1.1 材料与方法
1.2.1 试验材料
1.2.2 耐热性与耐寒性试验
1.2.3 过冷却点测定
1.2.4 寿命测定
1.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1.2 结果与分析
1.2.1 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的耐热性
1.2.2 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的耐寒性
1.2.3 桉树枝瘿姬小蜂的过冷却点
1.2.4 桉树枝瘿姬小蜂的代谢
1.2.5 微量热法测定温度胁迫下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寿命及过冷却点
1.3 小结与讨论
2 桉树枝瘿姬小蜂HSP70和HSP90热胁迫表达量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昆虫
2.1.2 主要仪器和试剂
2.1.3 引物序列
2.1.4 成虫热处理
2.1.5 总RNA提取
2.1.6 cDNA合成
2.1.7 中间片段扩增
2.1.8 PCR产物回收
2.1.9 HSP70和HSP90热胁迫表达量检测
2.1.9.1 PCR检测方法优化
2.1.9.2 PCR检测方法优化后检测方法
2.1.9.3 标准曲线的建立
2.1.9.4 表达量检测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桉树枝瘿姬小蜂HSP70和HSP90中间片段的克隆
2.2.2 桉树枝瘿姬小蜂HSP70和HSP90中间序列的测序
2.2.3 桉树枝瘿姬小蜂HSP70和HSP90标准曲线的扩增
2.2.4 桉树枝瘿姬小蜂HSP70和HSP90热激蛋白的表达量
2.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桉树枝瘿姬小蜂风险分析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收集
1.2 气候限制因子选择
1.3 适生区预测及代数预测
1.4 生物气候相似距预测
1.5 地理信息系统模型建立
2 结果与分析
2.1 桉树枝瘿姬小蜂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预测
2.2 桉树枝瘿姬小蜂年发生代数预测
2.3 桉树枝瘿姬小蜂潜在风险等级区划
2.4 桉树枝瘿姬小蜂气候相似距预测
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桉树枝瘿姬小蜂防控策略的研究
1 桉树枝瘿姬小蜂防控策略的优选
1.1 材料与方法
1.1.1 层次模型的建立
1.1.2 判断矩阵的构造
1.1.2.1 桉树枝瘿姬小蜂为害中龄林损失判断矩阵构建
1.1.2.2 桉树枝瘿姬小蜂为害幼龄林损失判断矩阵构建
1.2 结果与分析
1.2.1 中龄林损失判断矩阵排序
1.2.2 幼龄林损失判断矩阵排序
1.3 小结与讨论
2 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化学防治试验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药剂
2.1.2 试验林分的选择
2.1.3 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化学防治试验
2.1.4 数据分析与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3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总结与讨论
1 本研究的创新点
2 主要结论
3 讨论与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桉树的分布及生态评价与结论[J]. 王楚彪,卢万鸿,林彦,罗建中. 桉树科技. 2013(04)
[2]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林巨园桉DH201-2近自然生长研究[J]. 韦建林,何震,梁一萍,兰海东,樊开印.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13(05)
[3]桉树枝瘿姬小蜂的耐寒性测定[J]. 韩鹏飞,吴建辉,邱宝利,任顺祥. 应用昆虫学报. 2012(06)
[4]昆虫滞育关联热休克蛋白的研究进展[J]. 肖海军,魏兆军,薛芳森. 昆虫学报. 2011(09)
[5]桉树枝瘿姬小蜂生物学特性和有效积温研究[J]. 邱焕秀,徐家雄,林明生. 广东林业科技. 2011(04)
[6]双标准曲线相对定量PCR试验原理与方法[J]. 徐丽华,刘春雷,常玉梅,梁利群,刘金亮,高国强,韩启霞. 生物技术通报. 2011(01)
[7]桉树枝瘿姬小蜂生物学特性研究[J]. 吴耀军,李德伟,常明山,黄华艳,陈尚文. 中国森林病虫. 2010(05)
[8]Expression of the Tribolium castaneum (Coleoptera: Tenebrionidae) hsp83 gene and its relation to oogenesis during ovarian maturation[J]. Jingjing Xu 1, Juan Shu 1, Qin Zhang Key Laboratory of Animal Genetics and Breeding of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3, China. 遗传学报. 2010(08)
[9]我国桉树枝瘿姬小蜂研究现状[J]. 常润磊,周旭东. 桉树科技. 2010(01)
[10]三叶草斑潜蝇hsp70的克隆及其表达量在高低温胁迫下的变化[J]. 郑丹,崔旭红,李红亮,蔡冲,高永生,商晗武. 植物保护学报. 2010(02)
博士论文
[1]B型烟粉虱和温室粉虱热胁迫适应性及其分子生态机制[D]. 崔旭红.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
硕士论文
[1]桉树枝瘿姬小蜂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防治试验[D]. 汤行昊.福建农林大学 2013
[2]刺桐姬小蜂热激蛋白HSP70和HSP90基因克隆与分析[D]. 张毅智.福建农林大学 2012
[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群决策方法及应用研究[D]. 薛居征.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
[4]甜菜夜蛾热激蛋白Hsp70和Hsp90基因克隆和表达[D]. 翟会芳.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
[5]刺桐姬小蜂发生危害习性与化学防治的研究[D]. 陈颖.福建农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632439
【文章来源】: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桉树枝瘿姬小蜂研究概况
1.1 起源与分布
1.2 形态特征
1.3 危害习性
1.4 风险分析
1.5 防控措施
1.5.1 化学防治
1.5.2 生物防治
2 热激蛋白研究概况
2.1 热激蛋白的起源
2.2 热激蛋白的分类
2.3 主要生物学特性
2.4 基因表达调控
2.5 主要生物学功能
2.5.1 分子伴侣功能
2.5.2 使生物体获得耐热性功能
2.6 昆虫热激蛋白
2.6.1 影响昆虫发育与分化
2.6.2 与昆虫滞育相关
2.6.3 与昆虫耐热性相关
2.6.4 与昆虫其他方面相关
3 昆虫与温度胁迫适应性
3.1 昆虫耐热性机理
3.2 昆虫耐寒性机理
4 本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第二章 桉树枝瘿姬小蜂生物学的研究
1 桉树枝瘿姬小蜂的耐寒性、耐热性及过冷却点测定
1.1 材料与方法
1.2.1 试验材料
1.2.2 耐热性与耐寒性试验
1.2.3 过冷却点测定
1.2.4 寿命测定
1.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1.2 结果与分析
1.2.1 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的耐热性
1.2.2 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的耐寒性
1.2.3 桉树枝瘿姬小蜂的过冷却点
1.2.4 桉树枝瘿姬小蜂的代谢
1.2.5 微量热法测定温度胁迫下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寿命及过冷却点
1.3 小结与讨论
2 桉树枝瘿姬小蜂HSP70和HSP90热胁迫表达量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昆虫
2.1.2 主要仪器和试剂
2.1.3 引物序列
2.1.4 成虫热处理
2.1.5 总RNA提取
2.1.6 cDNA合成
2.1.7 中间片段扩增
2.1.8 PCR产物回收
2.1.9 HSP70和HSP90热胁迫表达量检测
2.1.9.1 PCR检测方法优化
2.1.9.2 PCR检测方法优化后检测方法
2.1.9.3 标准曲线的建立
2.1.9.4 表达量检测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桉树枝瘿姬小蜂HSP70和HSP90中间片段的克隆
2.2.2 桉树枝瘿姬小蜂HSP70和HSP90中间序列的测序
2.2.3 桉树枝瘿姬小蜂HSP70和HSP90标准曲线的扩增
2.2.4 桉树枝瘿姬小蜂HSP70和HSP90热激蛋白的表达量
2.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桉树枝瘿姬小蜂风险分析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收集
1.2 气候限制因子选择
1.3 适生区预测及代数预测
1.4 生物气候相似距预测
1.5 地理信息系统模型建立
2 结果与分析
2.1 桉树枝瘿姬小蜂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预测
2.2 桉树枝瘿姬小蜂年发生代数预测
2.3 桉树枝瘿姬小蜂潜在风险等级区划
2.4 桉树枝瘿姬小蜂气候相似距预测
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桉树枝瘿姬小蜂防控策略的研究
1 桉树枝瘿姬小蜂防控策略的优选
1.1 材料与方法
1.1.1 层次模型的建立
1.1.2 判断矩阵的构造
1.1.2.1 桉树枝瘿姬小蜂为害中龄林损失判断矩阵构建
1.1.2.2 桉树枝瘿姬小蜂为害幼龄林损失判断矩阵构建
1.2 结果与分析
1.2.1 中龄林损失判断矩阵排序
1.2.2 幼龄林损失判断矩阵排序
1.3 小结与讨论
2 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化学防治试验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药剂
2.1.2 试验林分的选择
2.1.3 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化学防治试验
2.1.4 数据分析与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3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总结与讨论
1 本研究的创新点
2 主要结论
3 讨论与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桉树的分布及生态评价与结论[J]. 王楚彪,卢万鸿,林彦,罗建中. 桉树科技. 2013(04)
[2]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林巨园桉DH201-2近自然生长研究[J]. 韦建林,何震,梁一萍,兰海东,樊开印.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13(05)
[3]桉树枝瘿姬小蜂的耐寒性测定[J]. 韩鹏飞,吴建辉,邱宝利,任顺祥. 应用昆虫学报. 2012(06)
[4]昆虫滞育关联热休克蛋白的研究进展[J]. 肖海军,魏兆军,薛芳森. 昆虫学报. 2011(09)
[5]桉树枝瘿姬小蜂生物学特性和有效积温研究[J]. 邱焕秀,徐家雄,林明生. 广东林业科技. 2011(04)
[6]双标准曲线相对定量PCR试验原理与方法[J]. 徐丽华,刘春雷,常玉梅,梁利群,刘金亮,高国强,韩启霞. 生物技术通报. 2011(01)
[7]桉树枝瘿姬小蜂生物学特性研究[J]. 吴耀军,李德伟,常明山,黄华艳,陈尚文. 中国森林病虫. 2010(05)
[8]Expression of the Tribolium castaneum (Coleoptera: Tenebrionidae) hsp83 gene and its relation to oogenesis during ovarian maturation[J]. Jingjing Xu 1, Juan Shu 1, Qin Zhang Key Laboratory of Animal Genetics and Breeding of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3, China. 遗传学报. 2010(08)
[9]我国桉树枝瘿姬小蜂研究现状[J]. 常润磊,周旭东. 桉树科技. 2010(01)
[10]三叶草斑潜蝇hsp70的克隆及其表达量在高低温胁迫下的变化[J]. 郑丹,崔旭红,李红亮,蔡冲,高永生,商晗武. 植物保护学报. 2010(02)
博士论文
[1]B型烟粉虱和温室粉虱热胁迫适应性及其分子生态机制[D]. 崔旭红.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
硕士论文
[1]桉树枝瘿姬小蜂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防治试验[D]. 汤行昊.福建农林大学 2013
[2]刺桐姬小蜂热激蛋白HSP70和HSP90基因克隆与分析[D]. 张毅智.福建农林大学 2012
[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群决策方法及应用研究[D]. 薛居征.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
[4]甜菜夜蛾热激蛋白Hsp70和Hsp90基因克隆和表达[D]. 翟会芳.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
[5]刺桐姬小蜂发生危害习性与化学防治的研究[D]. 陈颖.福建农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6324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63243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