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穗病菌1号生理小种致病力及甘蔗杂交材料的抗性评价
发布时间:2022-02-19 16:10
通过比较黑穗病菌1号生理小种与混合孢子粉的致病性,并评价103份甘蔗材料对黑穗病菌1号生理小种的抗性,为甘蔗黑穗病菌生理小种的深入研究及甘蔗优良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致病力测试的10份材料中,黑穗病菌1号生理小种对4份材料的致病力较混合孢子粉降低,抗性等级提高1~2级,对2份材料的致病力提高,抗性等级均下降2级,两种接种体对其余4份材料的致病性均表现完全一致。抗性评价的103份甘蔗材料中,43份不发病,60份材料的发病率为1.32%~30.06%,其中感病4份,中感10份,中抗5份,抗27份,高抗14份。发病率最高的是桂糖11-80,平均发病率为30.06%,重复最高发病率为44.74%。引起桂糖42号和LC05-136黑穗病的病原可能是2号小种。部分材料对黑穗病的抗性产生不同程度分化。黑穗病潜伏期为57~146d,发病率较高(10%以上)的甘蔗材料黑穗病潜伏期主要集中在57~93d。对黑穗病发病率与潜伏期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表明,潜伏期越长,甘蔗材料对黑穗病菌的抗性越好。统聚类分析的结果与参试甘蔗品种的抗性表现一致。
【文章来源】:广西糖业. 2020,(05)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方法
1.2.1 黑穗病接种体准备
1.2.2 刺伤浸渍接种
1.2.3 种植管理
1.2.4 调查记录
1.3 抗性评价及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黑穗病菌1号生理小种与混合孢子粉致病力比较
2.2 黑穗病抗性评价结果
2.3 甘蔗黑穗病发病率与潜伏期的相关性
2.4 甘蔗黑穗病菌1号生理小种抗性聚类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广西甘蔗黑穗病病菌致病力分析[J]. 刘睿,杨湛端,沈万宽,樊丽娜,吴嘉云,李奇伟,陈健文. 中国植保导刊. 2018(11)
[2]美国引进甘蔗品种对黑穗病的抗性鉴定与初步评价[J]. 李毅杰,高轶静,李翔,雷敬超,罗亚伟,王维赞,李杨瑞,韦金菊,林善海. 热带作物学报. 2016(12)
[3]广西甘蔗鞭黑粉菌遗传多样性分析[J]. 林珊宇,贤小勇,颜梅新,朱桂宁. 南方农业学报. 2016(09)
[4]甘蔗黑穗病及其病原菌研究进展[J]. 沈万宽,姜子德,邓海华,刘睿. 热带作物学报. 2013(10)
[5]海南蔗区甘蔗黑穗病菌生理小种鉴定[J]. 熊国如,赵更峰,伍苏然,沈林波,冯翠莲,王俊刚,蔡文伟,王文治,张树珍. 热带作物学报. 2013(07)
[6]正负交配型担孢子接种法鉴定重要甘蔗品种(系)对黑穗病的抗性[J]. 陈健文,沈万宽,杨湛端,陈仲华,刘睿,陈勇生,邓海华. 甘蔗糖业. 2013(01)
[7]引进甘蔗品种黑穗病抗性鉴定及结果分析[J]. 沈万宽,邓海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11(19)
[8]混合黑穗病孢子侵染甘蔗品种NCO376的研究[J]. 刘洪博,吴才文,蔡青,应雄美,刘新龙,苏火生,黄应昆. 西南农业学报. 2011(01)
[9]甘蔗品种黑穗病抗性评价体系的建立(英文)[J]. 阙友雄,许莉萍,林剑伟,陈天生,陈如凯,李依龙.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6(01)
[10]甘蔗黑穗病及其抗病育种的现状与展望[J]. 许莉萍,陈如凯. 福建农业学报. 2000(02)
本文编号:3633208
【文章来源】:广西糖业. 2020,(05)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方法
1.2.1 黑穗病接种体准备
1.2.2 刺伤浸渍接种
1.2.3 种植管理
1.2.4 调查记录
1.3 抗性评价及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黑穗病菌1号生理小种与混合孢子粉致病力比较
2.2 黑穗病抗性评价结果
2.3 甘蔗黑穗病发病率与潜伏期的相关性
2.4 甘蔗黑穗病菌1号生理小种抗性聚类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广西甘蔗黑穗病病菌致病力分析[J]. 刘睿,杨湛端,沈万宽,樊丽娜,吴嘉云,李奇伟,陈健文. 中国植保导刊. 2018(11)
[2]美国引进甘蔗品种对黑穗病的抗性鉴定与初步评价[J]. 李毅杰,高轶静,李翔,雷敬超,罗亚伟,王维赞,李杨瑞,韦金菊,林善海. 热带作物学报. 2016(12)
[3]广西甘蔗鞭黑粉菌遗传多样性分析[J]. 林珊宇,贤小勇,颜梅新,朱桂宁. 南方农业学报. 2016(09)
[4]甘蔗黑穗病及其病原菌研究进展[J]. 沈万宽,姜子德,邓海华,刘睿. 热带作物学报. 2013(10)
[5]海南蔗区甘蔗黑穗病菌生理小种鉴定[J]. 熊国如,赵更峰,伍苏然,沈林波,冯翠莲,王俊刚,蔡文伟,王文治,张树珍. 热带作物学报. 2013(07)
[6]正负交配型担孢子接种法鉴定重要甘蔗品种(系)对黑穗病的抗性[J]. 陈健文,沈万宽,杨湛端,陈仲华,刘睿,陈勇生,邓海华. 甘蔗糖业. 2013(01)
[7]引进甘蔗品种黑穗病抗性鉴定及结果分析[J]. 沈万宽,邓海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11(19)
[8]混合黑穗病孢子侵染甘蔗品种NCO376的研究[J]. 刘洪博,吴才文,蔡青,应雄美,刘新龙,苏火生,黄应昆. 西南农业学报. 2011(01)
[9]甘蔗品种黑穗病抗性评价体系的建立(英文)[J]. 阙友雄,许莉萍,林剑伟,陈天生,陈如凯,李依龙.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6(01)
[10]甘蔗黑穗病及其抗病育种的现状与展望[J]. 许莉萍,陈如凯. 福建农业学报. 2000(02)
本文编号:36332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63320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