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疮痂病病斑处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06-28 08:11
  马铃薯,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中国是世界上马铃薯总产最多的国家,其次为俄罗斯,印度和乌克兰。2015年,中国开始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马铃薯将成稻米、小麦、玉米外的又一主粮。但在马铃薯生产过程中,却面临着很多病害的威胁,比如马铃薯疮痂病、青枯病、干腐病、早疫病和晚疫病等。其中,马铃薯疮痂病对马铃薯的种植的危害最为严重,患有该病的马铃薯严重影响马铃薯的外观形象,甚至会引起马铃薯产量的降低,严重阻碍马铃薯的商业市场化。该病是由链霉菌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由致病性链霉菌产生毒害植物的次级代谢产物thaxtomins引起。通常,疮痂病害可以导致马铃薯表面产生深棕色、木栓质的突起疮痂、凹陷疮痂或网状疮痂。S.scabies,S.turgidiscabies和S.acidiscabies是三种最主要的马铃薯疮痂病致病菌。微生物多样性是研究中的基础性研究。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以16S r DNA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如DGGE,T-RFLP等在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以...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马铃薯及马铃薯疮痂病介绍
        1.1.1 马铃薯介绍
        1.1.2 马铃薯疮痂病介绍
        1.1.3 中国马铃薯疮痂病的微生物防治方法
    1.2 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1.2.1 传统的培养方法
        1.2.2 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非培养方法
        1.2.3 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T-RFLP)
        1.2.4 变性/温度梯度凝胶电泳(DGGE/TGGE)
        1.2.5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
        1.2.6 高通量测序技术(High-thought put sequencing)
    1.3 致病性链霉菌的检测
    1.4 菌株相互关系
    1.5 研究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培养基
        2.1.3 主要试剂及酶
        2.1.4 引物序列
        2.1.5 主要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样品的采集及处理
        2.2.2 高通量测序方法
            2.2.2.1 提取细菌总DNA
            2.2.2.2 DNA质量检测
            2.2.2.3 16S rDNA文库制备和库检
            2.2.2.4 库检
            2.2.2.5 测序
            2.2.2.6 信息分析流程
            2.2.2.7 数据过滤统计
            2.2.2.8 序列拼接
            2.2.2.9 OTU统计分析
            2.2.2.10 数据计算方法
        2.2.3 传统可培养方法
            2.2.3.1 可培养微生物的分离程序
            2.2.3.2 可培养微生物DNA的提取
            2.2.3.3 内转录间隔区PCR扩增
            2.2.3.4 同源性比对与系统发育树的建立
            2.2.3.5 致病基因扩增
        2.2.4 相互作用关系(十字划线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高通量测序结果
        3.1.1 数据过滤统计
        3.1.2 稀释曲线分析
        3.1.3 细菌多样性分析
        3.1.4 物种相关性分析
        3.1.5 真菌多样性分析
    3.2 可培养方法结果
        3.2.1 可培养细菌多样性
            3.2.1.1 可培养细菌的分离情况
            3.2.1.2 可培养放线菌的分离情况
        3.2.2 可培养真菌多样性
    3.3 菌株间抑制作用关系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 李兴龙,李彦忠.  草业学报. 2015(03)
[2]四川松茸内生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J]. 李强,李小林,黄文丽,熊川,杨阳,杨志荣,郑林用.  应用生态学报. 2014(11)
[3]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概述[J]. 李凯,袁鹤.  山西农业科学. 2012(07)
[4]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多样性研究方法[J]. 刘开朗,王加启,卜登攀,李旦,于萍,赵圣国.  生态学报. 2010(04)
[5]一种简单、有效的适于PCR操作的放线菌DNA提取方法[J]. 姜淑梅,张龙,戴世鲲,李翔.  生物技术. 2007(01)
[6]中国马铃薯疮痂病研究初报[J]. 赵伟全,杨文香,刘大群,张汀,孟庆芳,张丽蕊.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4(06)
[7]拮抗细菌的研究进展[J]. 程亮,游春平,肖爱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3(05)
[8]荧光原位杂交在环境微生物学中的应用及进展[J]. 邢德峰,任南琪,李建政.  环境科学研究. 2003(03)



本文编号:36538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6538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a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