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枸杞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征
发布时间:2022-08-09 12:29
[目的]本文旨在明确引起山西省枸杞叶斑病病原菌,为全面揭示该病害发病规律及生物防治奠定研究基础。[方法]对山西省新发现的病害——枸杞叶斑病的发病症状进行描述,并对其病原菌进行分离,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结合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明确引起该病害的病原菌。然后对其在不同碳源、氮源、pH和光照条件下菌丝生长、产孢及孢子萌发相关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确定引起枸杞叶斑病病原菌为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不同营养条件及环境条件对病原菌的菌丝生长、产孢及孢子萌发有显著的影响,病原菌生长的最佳碳源为甘露醇,最佳氮源为KNO3,但有利于产孢的碳源为葡萄糖和蔗糖,氮源为硫酸铵。病原菌生长和产孢的最适pH为7.0,最佳光照条件为光暗交替(12 h)。对于孢子萌发测定,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硫酸铵和硝酸钾,最适pH为7.0,最佳光照条件为光暗交替。[结论]本研究为细极链格孢(A.tenuissima)引起枸杞叶斑病的首次报道,本文系统研究了病原菌的生物学特征,旨在为枸杞叶斑病的深入研究及病害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病原菌分离与鉴定
1.2.2 赫氏法则证病
1.2.3 病原菌鉴定
1.2.4 不同因素对菌丝生长及孢子形成的影响
(1)营养条件对菌丝生长及孢子形成的影响
(2)环境条件对菌丝生长及孢子形成的影响
1.2.5 不同因素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1)营养条件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2)环境条件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害症状描述
2.2 病原菌分离和致病性分析
2.3 原菌鉴定
2.3.1 病原菌形态学鉴定结果
2.3.2 病原菌分子鉴定结果
2.4 不同因素对病原菌的生长速率和产孢量的影响
2.4.1 不同碳源对病原菌生长速率及产孢量的影响
2.4.2 不同氮源对病原菌生长速率及产孢量的影响
2.4.3 不同p H对病原菌生长速率以及产孢量的影响
2.4.4 不同光照对病原菌生长速率及产孢量的影响
2.5 不同因素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2.5.1 碳源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2.5.2 氮源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2.5.3 p H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2.5.4 光照条件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骅冬枣细极链格孢的分离鉴定[J]. 雷早娟,武亚明,刘子欢,安鹏天,窦华云,孟震山. 中国植保导刊. 2020(04)
[2]青海省樱桃叶斑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J]. 刘俏,宁楠楠,马永强,郭青云. 植物保护. 2020(02)
[3]北京地区枸杞白粉病病原菌的鉴定[J]. 干射香,章松柏,彭小琴,王浩然,方守国,郭灵芳.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9)
[4]树莓茎溃疡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J]. 孟婷婷,刘闯,齐鹰博,代汉萍,刘艳茹,严雪瑞. 中国植保导刊. 2019(05)
[5]枸杞新病害叶枯病症状表现及病原菌鉴定[J]. 刘伟,张勤德,王多文,何彩,曹虎,张军. 北方园艺. 2018(12)
[6]宁夏枸杞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多样性分析[J]. 徐全智,孙牧笛,李帆,高媛,顾沛雯. 北方园艺. 2017(10)
[7]云南万寿菊叶斑病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其抑菌药剂研究[J]. 鲁海菊,徐聪梅,李河,田学军,郑肖兰. 江苏农业科学. 2016(11)
[8]枸杞根腐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J]. 朱晓峰,刘宏军,席军强,孟文生,裴艳红. 经济林研究. 2015(04)
[9]枸杞采后病害及主要病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J]. 兰璞,高芙蓉,陈存坤,王文生,韩洁,纪海鹏,于晋泽. 中国果菜. 2014(12)
[10]山东省枸杞一新病害——白粉病[J]. 刘凤玲,姜文涛,刘淑艳. 菌物研究. 2014(04)
硕士论文
[1]枸杞叶枯病病原菌研究[D]. 姜海燕.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672559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病原菌分离与鉴定
1.2.2 赫氏法则证病
1.2.3 病原菌鉴定
1.2.4 不同因素对菌丝生长及孢子形成的影响
(1)营养条件对菌丝生长及孢子形成的影响
(2)环境条件对菌丝生长及孢子形成的影响
1.2.5 不同因素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1)营养条件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2)环境条件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害症状描述
2.2 病原菌分离和致病性分析
2.3 原菌鉴定
2.3.1 病原菌形态学鉴定结果
2.3.2 病原菌分子鉴定结果
2.4 不同因素对病原菌的生长速率和产孢量的影响
2.4.1 不同碳源对病原菌生长速率及产孢量的影响
2.4.2 不同氮源对病原菌生长速率及产孢量的影响
2.4.3 不同p H对病原菌生长速率以及产孢量的影响
2.4.4 不同光照对病原菌生长速率及产孢量的影响
2.5 不同因素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2.5.1 碳源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2.5.2 氮源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2.5.3 p H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2.5.4 光照条件对病原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骅冬枣细极链格孢的分离鉴定[J]. 雷早娟,武亚明,刘子欢,安鹏天,窦华云,孟震山. 中国植保导刊. 2020(04)
[2]青海省樱桃叶斑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J]. 刘俏,宁楠楠,马永强,郭青云. 植物保护. 2020(02)
[3]北京地区枸杞白粉病病原菌的鉴定[J]. 干射香,章松柏,彭小琴,王浩然,方守国,郭灵芳.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9)
[4]树莓茎溃疡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J]. 孟婷婷,刘闯,齐鹰博,代汉萍,刘艳茹,严雪瑞. 中国植保导刊. 2019(05)
[5]枸杞新病害叶枯病症状表现及病原菌鉴定[J]. 刘伟,张勤德,王多文,何彩,曹虎,张军. 北方园艺. 2018(12)
[6]宁夏枸杞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多样性分析[J]. 徐全智,孙牧笛,李帆,高媛,顾沛雯. 北方园艺. 2017(10)
[7]云南万寿菊叶斑病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其抑菌药剂研究[J]. 鲁海菊,徐聪梅,李河,田学军,郑肖兰. 江苏农业科学. 2016(11)
[8]枸杞根腐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J]. 朱晓峰,刘宏军,席军强,孟文生,裴艳红. 经济林研究. 2015(04)
[9]枸杞采后病害及主要病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J]. 兰璞,高芙蓉,陈存坤,王文生,韩洁,纪海鹏,于晋泽. 中国果菜. 2014(12)
[10]山东省枸杞一新病害——白粉病[J]. 刘凤玲,姜文涛,刘淑艳. 菌物研究. 2014(04)
硕士论文
[1]枸杞叶枯病病原菌研究[D]. 姜海燕.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6725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67255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