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叶菊叶斑病病原真菌的分离及分子生物学鉴定

发布时间:2022-10-05 16:22
  为明确引起甜叶菊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2018年7月从江苏省东台市富安镇甜叶菊生产基地采集病样。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4种病原真菌分离物,观察分离物的菌落形态及分生孢子形态特征并进行致病性测定,利用MEGA 7软件的邻接法(neighbor-joining,简称NJ)基于病原菌的rDNA-ITS、GAPDH、CHS-1区序列和GenBank中相关病原菌的相应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确定病原菌的种类。因此,江苏省东台市富安镇甜叶菊生产基地甜叶菊叶斑病的致病菌鉴定结果为炭疽菌和链格孢菌。目前为止,我国关于甜叶菊病害病原物鉴定方面的报道还很少,本研究首次报道并分离鉴定由炭疽菌引起的甜叶菊叶斑病。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叶斑病标样采集及病原菌分离
    1.2 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
    1.3 病原菌分生孢子形态学观察
    1.4 病原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1.4.1 总DNA的提取
        1.4.2 ITS、GAPDH、CHS-1区扩增
        1.4.3 PCR产物切胶回收与克隆
        1.4.4 病原菌的ITS、GAPDH、CHS-1序列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原菌的分离纯化
    2.2 病原菌的培养特性和形态学特征
    2.3 病原菌致病性测定
    2.4 病原菌的分子鉴定
        2.4.1 菌株PX-1和PX-2的分子鉴定
        2.4.2 菌株PX-3和PX-4的分子鉴定
3 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油茶炭疽病新致病菌Colletotrichum kahawae的多基因序列鉴定[J]. 帅小春,阮成江,熊朝伟,安启明,杨明,张涛,赵艳梅,杨斯琪,马梦晗,朱元玲.  分子植物育种. 2019(18)
[2]甜叶菊褐斑病的病原菌鉴定及MeJA的抗病作用[J]. 崔晓霞,束红梅,蒋璐,何晓兰,巩元勇,倪万潮,郭书巧.  中国农业科学. 2018(18)
[3]甜叶菊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 刘琼,潘芸芸,吴卫.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8(06)
[4]甜菊葡萄糖苷转移酶基因SrUGT76G1启动子的克隆及其功能的瞬时表达分析[J]. 杨永恒,徐晓洋,孙玉明,原海燕,刘清泉,张永侠,王银杰,黄苏珍,佟海英.  江苏农业科学. 2018(06)
[5]河西走廊甜叶菊拱棚育苗三大病害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J]. 柴再生,蒋宏,王亮.  中国糖料. 2017(04)
[6]四川省鹅掌柴炭疽病病原菌的初步鉴定[J]. 李沛利,李娟,龚国淑,杜俊煜,严吉明.  植物病理学报. 2017(03)
[7]世界甜叶菊发展概况[J]. 吴则东,张文彬,吴玉梅,刘乃新.  中国糖料. 2016(04)
[8]甜菊糖的特点及功能[J]. 徐鸿.  现代农业科技. 2013(02)
[9]中华常春藤黑腐病及其病原菌鉴定[J]. 许凤仙,胡小倩,马杰,楼晓明,楼兵干.  浙江农业学报. 2012(04)
[10]甜叶菊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J]. 卢清会.  现代农业科技. 2008(08)



本文编号:36861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6861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f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