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体内大气铅的富集分布以及精米铅预测模型
发布时间:2023-04-12 18:29
铅(Pb)是一种常见有毒重金属,其伴随化石燃料燃烧、工业生产等活动进入大气造成铅污染,研究大气铅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迁移累积特征对保障农产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选择水稻为研究对象,调查浙江省水稻产区精米中铅含量情况,结合各地大气和土壤中的铅稳定同位素特征,明确大气铅在精米中的富集贡献;通过网室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排放源、不同粒径范围颗粒物中铅对水稻迁移富集大气铅的影响;最后通过大田试验,明确水稻不同生长阶段大气铅的作用,预测不同品种精米的大气铅富集系数,构建大气—水稻—土壤生态系统中精米铅预测模型。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浙江省9个地区稻米铅含量调查结果表明,精米中平均铅含量为0.0265±0.0118μg/g,符合我国食品安全标准限值(GB2762-2017)。相关性分析表明,精米中铅含量与PM2.5中有效态铅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中有效态铅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总铅浓度无显著相关性。铅稳定同位素溯源研究表明,各地区大气、土壤对当地精米中铅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69.37%和30.63%。(2)不同排放源暴露组中水稻叶片铅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垃圾焚烧飞灰中铅在叶肉中的富集比例最...
【文章页数】:1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序言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大气颗粒物中的铅
1.1.1 大气铅污染现状
1.1.2 大气颗粒物中铅的来源
1.1.3 大气颗粒物中铅的形态分布及有效性
1.2 农田土壤中的铅
1.2.1 农田土壤中铅污染现状
1.2.2 农田土壤中铅的来源
1.2.3 土壤中铅的形态分布及其有效性
1.3 铅在大气—植物—土壤系统中迁移转化的研究进展
1.3.1 植物中铅的富集情况
1.3.2 铅在大气—植物界面中的迁移富集机理
1.3.3 铅在土壤—植物界面中的迁移富集机理
1.3.4 植物中铅富集的预测模型
1.4 研究目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2 浙江省大米铅富集情况及其源解析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样品的采集
2.2.2 样品的前处理
2.2.3 样品的测定方法
2.2.4 数据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水稻生长期间PM2.5及其有效态铅浓度的时空分布
2.3.2 稻田土壤中总铅及有效态铅浓度水平
2.3.3 精米中铅富集情况
2.3.4 精米与大气和土壤之间铅浓度的相关性
2.3.5 精米中铅的污染源解析
2.4 本章小结
3 不同排放源和不同粒径范围颗粒物中铅在水稻中的迁移累积特征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不同排放源颗粒物暴露试验
3.2.2 不同粒径范围颗粒物暴露试验
3.2.3 样品的采集
3.2.4 样品的前处理
3.2.5 样品的测定方法
3.2.6 水稻叶片组织石蜡切片的制备与观察
3.2.7 水稻叶片组织中铅的分布
3.2.8 扫描电镜(SEM)观察
3.2.9 X射线微区荧光(μXRF)观察
3.2.10 数据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不同排放源颗粒物中铅在水稻中的迁移累积特征
3.3.2 不同粒径范围颗粒物中铅在水稻中的迁移累积特征
3.4 本章小结
4 大气—水稻—土壤生态系统中籽粒铅富集预测模型的构建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大田试验
4.2.2 样品的采集
4.2.3 样品的前处理
4.2.4 样品的测定方法
4.2.5 水稻叶片气孔性状测定
4.2.6 数据分析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水稻生长期内大气PM2.5及其有效态铅的浓度水平
4.3.2 水稻不同生长期对大气铅吸收、分配的差异
4.3.3 精米大气铅富集和系数预测
4.4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创新点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790585
【文章页数】:1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序言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大气颗粒物中的铅
1.1.1 大气铅污染现状
1.1.2 大气颗粒物中铅的来源
1.1.3 大气颗粒物中铅的形态分布及有效性
1.2 农田土壤中的铅
1.2.1 农田土壤中铅污染现状
1.2.2 农田土壤中铅的来源
1.2.3 土壤中铅的形态分布及其有效性
1.3 铅在大气—植物—土壤系统中迁移转化的研究进展
1.3.1 植物中铅的富集情况
1.3.2 铅在大气—植物界面中的迁移富集机理
1.3.3 铅在土壤—植物界面中的迁移富集机理
1.3.4 植物中铅富集的预测模型
1.4 研究目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2 浙江省大米铅富集情况及其源解析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样品的采集
2.2.2 样品的前处理
2.2.3 样品的测定方法
2.2.4 数据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水稻生长期间PM2.5及其有效态铅浓度的时空分布
2.3.2 稻田土壤中总铅及有效态铅浓度水平
2.3.3 精米中铅富集情况
2.3.4 精米与大气和土壤之间铅浓度的相关性
2.3.5 精米中铅的污染源解析
2.4 本章小结
3 不同排放源和不同粒径范围颗粒物中铅在水稻中的迁移累积特征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不同排放源颗粒物暴露试验
3.2.2 不同粒径范围颗粒物暴露试验
3.2.3 样品的采集
3.2.4 样品的前处理
3.2.5 样品的测定方法
3.2.6 水稻叶片组织石蜡切片的制备与观察
3.2.7 水稻叶片组织中铅的分布
3.2.8 扫描电镜(SEM)观察
3.2.9 X射线微区荧光(μXRF)观察
3.2.10 数据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不同排放源颗粒物中铅在水稻中的迁移累积特征
3.3.2 不同粒径范围颗粒物中铅在水稻中的迁移累积特征
3.4 本章小结
4 大气—水稻—土壤生态系统中籽粒铅富集预测模型的构建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大田试验
4.2.2 样品的采集
4.2.3 样品的前处理
4.2.4 样品的测定方法
4.2.5 水稻叶片气孔性状测定
4.2.6 数据分析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水稻生长期内大气PM2.5及其有效态铅的浓度水平
4.3.2 水稻不同生长期对大气铅吸收、分配的差异
4.3.3 精米大气铅富集和系数预测
4.4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创新点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7905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790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