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枝菌根真菌和根瘤菌对苜蓿根腐病和叶斑病的防病促生作用
发布时间:2023-05-25 03:23
在我国的牧草栽培中,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的栽培面积最大。由烟色织孢霉(Microdochium tabacinum)引致的根腐病,是我国苜蓿新病害,导致苜蓿根部腐烂,严重降低紫花苜蓿产量。苜蓿茎点霉(Phoma medicaginis)病菌可引致叶斑病,是一种毁灭性极强的世界性病害。根瘤菌(Rhizobium)—豆科植物—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可建立三位一体的互惠互利共生体系,该体系有促进宿主光合反应、营养元素吸收等优点,可促进宿主植物生长,进而提高植物对病害等生物逆境和干旱等非生物逆境的抵抗和耐受性,增强植物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竞争力。为明确丛枝菌根(AM)真菌和根瘤菌对苜蓿根腐病和叶斑病的防控效果,在实验室研究了烟色织孢霉和苜蓿茎点霉对苜蓿种子萌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在温室研究了AM真菌和根瘤菌对苜蓿苗期生长、发病率、养分、抗病相关酶活性等的影响。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烟色织孢霉和苜蓿茎点霉均可抑制紫花苜蓿种子萌发,造成幼苗腐烂,至发芽结束(15 d),烂芽率分别达到42.75%,40.5%。2.烟色织孢霉显著降低了...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紫花苜蓿病害
2.1.1 紫花苜蓿种植现状
2.1.2 紫花苜蓿病害发生情况
2.2 紫花苜蓿病害生物防治
2.2.1 生物防治
2.2.2 苜蓿病害生物防治
2.3 丛枝菌根(AM)真菌与植物病害
2.3.1 AM真菌与植物真菌病害
2.3.2 AM真菌防治真菌病原菌的机理
2.4 根瘤菌与植物病害
2.4.1 根瘤菌与植物真菌病害
2.4.2 根瘤菌防治真菌病害的机理
2.5 AM真菌与根瘤菌的互作
2.6 本研究目的意义
第三章 病原菌对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
3.2.1 病原菌苜蓿种子对发芽率与烂芽率的影响
3.2.2 病原菌对苜蓿芽长的影响
3.3 讨论
第四章 双接种AM真菌和根瘤菌防控烟色织孢霉根腐病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设计
4.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4.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4.2 结果
4.2.1 植物生长状况
4.2.2 根瘤数和菌根侵染率
4.2.3 植物N、P含量
4.2.4 防御性酶活性、MDA含量和叶绿素含量
4.2.5 AM真菌、根瘤菌和病原菌对苜蓿各指标的影响(主效应)
4.3 讨论
第五章 双接种AM真菌和根瘤菌防控苜蓿茎点霉叶斑病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设计
5.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5.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5.2 结果
5.2.1 植物生长状况
5.2.2 发病率和病情指数
5.2.3 根瘤数和菌根侵染率
5.2.4 植物N、P含量
5.2.5 抗病相关酶活性
5.2.6 茉莉酸、木质素和羟脯氨酸糖蛋白含量
5.2.7 丙二醛含量
5.2.8 AM真菌、根瘤菌和病原菌对苜蓿各指标的影响(主效应)
5.3 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与课题
致谢
本文编号:3822836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紫花苜蓿病害
2.1.1 紫花苜蓿种植现状
2.1.2 紫花苜蓿病害发生情况
2.2 紫花苜蓿病害生物防治
2.2.1 生物防治
2.2.2 苜蓿病害生物防治
2.3 丛枝菌根(AM)真菌与植物病害
2.3.1 AM真菌与植物真菌病害
2.3.2 AM真菌防治真菌病原菌的机理
2.4 根瘤菌与植物病害
2.4.1 根瘤菌与植物真菌病害
2.4.2 根瘤菌防治真菌病害的机理
2.5 AM真菌与根瘤菌的互作
2.6 本研究目的意义
第三章 病原菌对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
3.2.1 病原菌苜蓿种子对发芽率与烂芽率的影响
3.2.2 病原菌对苜蓿芽长的影响
3.3 讨论
第四章 双接种AM真菌和根瘤菌防控烟色织孢霉根腐病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设计
4.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4.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4.2 结果
4.2.1 植物生长状况
4.2.2 根瘤数和菌根侵染率
4.2.3 植物N、P含量
4.2.4 防御性酶活性、MDA含量和叶绿素含量
4.2.5 AM真菌、根瘤菌和病原菌对苜蓿各指标的影响(主效应)
4.3 讨论
第五章 双接种AM真菌和根瘤菌防控苜蓿茎点霉叶斑病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设计
5.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5.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5.2 结果
5.2.1 植物生长状况
5.2.2 发病率和病情指数
5.2.3 根瘤数和菌根侵染率
5.2.4 植物N、P含量
5.2.5 抗病相关酶活性
5.2.6 茉莉酸、木质素和羟脯氨酸糖蛋白含量
5.2.7 丙二醛含量
5.2.8 AM真菌、根瘤菌和病原菌对苜蓿各指标的影响(主效应)
5.3 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与课题
致谢
本文编号:38228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82283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