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丽轮枝菌几丁质合成酶基因VdCHS7的功能鉴定

发布时间:2024-02-25 20:19
  大丽轮枝菌(Verticilluium dahliae Kleb.)是能够引起包括苜蓿和三叶草等豆科牧草以及重要经济作物棉花在内诸多植物黄萎病的兼性寄主植物病原真菌,难以防治,在世界范围内均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近年来,随着大丽轮枝菌基因组数据的公布以及寻求黄萎病防治方法的迫切性。大量潜在的致病相关基因得到了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的关注并展开研究。本论文研究了一个可能与大丽轮枝菌致病性相关的第VII类含有肌动蛋白头结构域(MMD)的几丁质合成酶基因VdCHS7(VDAG-00419)。利用以同源重组为原理的基因敲除法,使VdCHS7的基因组上下游DNA片段之间连接潮霉素抗性基因,再将VdCHS7的同源重组DNA片段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真菌(ATMT法)的方法转入野生型大丽轮枝菌V592中,通过同源区基因片段的重组,潮霉素抗性基因会替换掉野生型的VdCHS7基因,从而获得敲除突变菌株ΔVdCHS7。并在便于遗传分析的模式植物拟南芥上研究其致病性,对野生型拟南芥分别接种V592和突变体菌株ΔVdCHS7,发现敲除体致病力下降,再次通过相同的技术手段获得敲除菌株的功能互补型菌株,接种拟南芥,致病力回补。...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黄萎病概况
        1.1.1 黄萎病危害
        1.1.2 黄萎病病症及防治进展
    1.2 大丽轮枝菌简介
        1.2.1 大丽轮枝菌概述
        1.2.2 大丽轮枝菌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1.3 真菌细胞壁及大丽轮枝菌几丁质合成酶(CHS)
        1.3.1 真菌细胞壁
        1.3.2 几丁质合成酶分类
        1.3.3 几丁质合成酶的生物学功能
    1.4 肌球蛋白概述
    1.5 农杆菌介导转化丝状真菌技术(ATMT)
        1.5.1 农杆菌介导的丝状真菌遗传转化及其特点
        1.5.2 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的机理
    1.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菌株质粒植物材料抗生素引物
        2.1.2 培养基
        2.1.3 常用试剂
        2.1.4 主要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敲除载体的构建
        2.2.2 农杆菌介导的大丽轮枝菌遗传转化(ATMT)
        2.2.3 敲除突变菌株的验证
        2.2.4 Southern印迹杂交
        2.2.5 敲除体生物学性状的观察及测定
        2.2.6 致病性测定 敲除突变体的致病性测定
        2.2.7 互补载体的构建及验证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敲除突变体载体构建以及突变体菌株的获得
        3.1.1 目的基因上下游的获得
        3.1.2 敲除突变体的获得
        3.1.3 T-DNA插入拷贝数分析
    3.2 互补载体构建以及互补
        3.2.1 互补载体构建
        3.2.2 互补突变菌株的获得
    3.3 敲除体和功能互补体的体生物学性状的观察与测定
        3.3.1 菌落生长速度测定
        3.3.2 孢子和菌丝形态
        3.3.3 菌落孢子大小测定
        3.3.4 孢子萌发速率
    3.4 敲除菌株与互补菌株致病性测定比较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本文编号:39108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9108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7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