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草芽孢杆菌J-5的鉴定及其抑菌能力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4-03-18 19:47
灰霉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ma)引起的侵染性疾病,已成为近几年危害最大的病害之一,是我国蔬菜水果生产地的主要病害。目前还没有有效地防治方法,因此寻找出安全有效的生物防治菌株来防治灰霉病具有重要的意义。实验室前期分离了六株对灰霉菌有抑菌效果的菌株J-1、J-2、J-3、J-4、J-5和J-6,本论文通过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筛选到一株对灰霉病抑制作用最强的生防菌株J-5。通过对该菌株进行观察培养形态特征、了解其生理生化实验、16S rDNA编码序列以及结合系统发育树的分析最终确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该菌的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号为CGMCCNo.11750,16S rDNA GenBank登录号为KY357320。首先对菌株J-5最适培养条件和产抑菌物质的最适条件进行研究,通过改变温度、pH、装液量和培养时间确定J-5菌株的最适培养条件和最适产生抑菌物质的条件,实验结果证明培养条件与产生抑菌物质的的条件是相同的,最适温度为37℃,最适装液量为50 mL,最适培养时间为24 h,最适pH值为7。本研究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对菌株J-5发酵上清液进行研究,平板实验和...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番茄灰霉病防治研究现状
1.1.1 番茄灰霉病概述
1.1.2 番茄灰霉病的防治研究
1.2 枯草芽孢杆菌的研究进展
1.2.1 枯草芽孢杆菌的概述
1.2.2 枯草芽孢杆菌的防病机制
1.3 枯草芽孢杆菌产生的脂肽类物质的概述
1.3.1 脂肽类抗生素的类型和结构
1.3.2 脂肽类抗生素的应用
1.4 测序技术发展及应用
1.4.1 第一代测序技术
1.4.2 第二代测序技术
1.4.3 第三代测序技术
1.4.4 基因组测序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应用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拮抗枯草芽孢杆菌的筛选与鉴定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供试菌株
2.2.2 供试培养基
2.2.3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拮抗菌的筛选
2.3.2 抑菌活性物质胞外分泌的鉴定
2.3.3 菌株的鉴定
2.3.3.1 培养特征的鉴定
2.3.3.2 生理生化特征鉴定
2.3.3.3 分子生物学特征的鉴定
2.3.3.4 菌株进化发育树的构建
2.4 结果与分析
2.4.1 拮抗菌株的筛选
2.4.2 抑菌活性物质胞外分泌的鉴定
2.4.3 菌株的鉴定
2.4.3.1 培养特征的鉴定
2.4.3.2 生理生化特征鉴定
2.4.3.3 分子生物学特征的鉴定
2.4.3.4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2.5 小结
第三章 枯草芽孢杆菌J-5的培养条件及上清液的稳定性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供试菌株
3.2.2 供试培养基
3.2.3 上清液的制备
3.2.4 蛋白酶的制备
3.3 实验方法
3.3.1 培养条件对菌的生长以及抑菌活性的影响
3.3.1.1 培养时间对菌的生长和抗菌物质生成的影响
3.3.1.2 培养温度对菌的生长和抗菌物质生成的影响
3.3.1.3 装液量对菌的生长和抗菌物质生成的影响
3.3.1.4 pH对菌的生长和抗菌物质生成的影响
3.3.2 上清液中抗菌物质的稳定性
3.3.2.1 抗菌物质对温度的稳定性
3.3.2.2 抗菌物质对酸碱的稳定性
3.3.2.3 抗菌物质对紫外的稳定性
3.3.2.4 抗菌物质对蛋白酶的稳定性
3.3.2.5 抗菌物质的储存稳定性
3.4 结果与分析
3.4.1 培养条件对菌的生长以及抑菌活性的影响
3.4.1.1 培养时间对菌的生长和抗菌物质生成的影响
3.4.1.2 培养温度对菌的生长和抗菌物质生成的影响
3.4.1.3 装液量对菌的生长和抗菌物质生成的影响
3.4.1.4 pH对菌的生长和抗菌物质生成的影响
3.4.2 上清液中抗菌物质的稳定性
3.4.2.1 抗菌物质对温度的稳定性
3.4.2.2 抗菌物质对酸碱的稳定性
3.4.2.3 抗菌物质对紫外不同时间处理的稳定性
3.4.2.4 抗菌物质对蛋白酶的稳定性
3.4.2.5 抗菌物质的储存稳定性
3.5 小结
第四章 上清液及挥发性物质抑菌活性测定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供试菌株
4.2.2 供试培养基
4.2.3 上清液的制备
4.3 实验方法
4.3.1 上清液对离体叶片的抑菌效果
4.3.2 上清液对离体果实的抑菌效果
4.3.3 挥发性物质对灰霉菌平板的抑菌效果
4.3.4 挥发性物质对离体叶片的抑菌效果
4.4 实验结果
4.4.1 上清液对离体叶片的抑菌效果
4.4.2 上清液对离体果实的抑菌效果
4.4.3 挥发性物质对灰霉菌平板的抑菌效果
4.4.4 挥发性物质对离体叶片的抑菌效果
4.5 小结
第五章 脂肽类抑菌物质的提取、分离与抗生素合成基因的检测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
5.2.1 供试菌株
5.2.2 供试培养基
5.2.3 上清液的制备
5.3 实验方法
5.3.1 抗生素合成基因的检测
5.3.2 脂肽类物质的提取
5.3.3 脂肽类物质的分离
5.3.4 纯化组分的抑菌活性测定
5.4 实验结果
5.4.1 抗生素合成基因的检测
5.4.2 脂肽类物质的提取
5.4.3 脂肽类物质的分离
5.3.4 纯化组分的抑菌活性测定
5.5 小结
第六章 枯草芽孢杆菌J-5全基因组测序及比较分析
6.1 引言
6.2 实验材料
6.2.1 供试菌株
6.2.2 软件及数据库
6.3 实验方法
6.3.1 菌株培养
6.3.2 基因组测序及分析步骤
6.4 实验结果
6.4.1 全基因组测序结果
6.4.2 功能基因注释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931725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番茄灰霉病防治研究现状
1.1.1 番茄灰霉病概述
1.1.2 番茄灰霉病的防治研究
1.2 枯草芽孢杆菌的研究进展
1.2.1 枯草芽孢杆菌的概述
1.2.2 枯草芽孢杆菌的防病机制
1.3 枯草芽孢杆菌产生的脂肽类物质的概述
1.3.1 脂肽类抗生素的类型和结构
1.3.2 脂肽类抗生素的应用
1.4 测序技术发展及应用
1.4.1 第一代测序技术
1.4.2 第二代测序技术
1.4.3 第三代测序技术
1.4.4 基因组测序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应用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拮抗枯草芽孢杆菌的筛选与鉴定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供试菌株
2.2.2 供试培养基
2.2.3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拮抗菌的筛选
2.3.2 抑菌活性物质胞外分泌的鉴定
2.3.3 菌株的鉴定
2.3.3.1 培养特征的鉴定
2.3.3.2 生理生化特征鉴定
2.3.3.3 分子生物学特征的鉴定
2.3.3.4 菌株进化发育树的构建
2.4 结果与分析
2.4.1 拮抗菌株的筛选
2.4.2 抑菌活性物质胞外分泌的鉴定
2.4.3 菌株的鉴定
2.4.3.1 培养特征的鉴定
2.4.3.2 生理生化特征鉴定
2.4.3.3 分子生物学特征的鉴定
2.4.3.4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2.5 小结
第三章 枯草芽孢杆菌J-5的培养条件及上清液的稳定性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供试菌株
3.2.2 供试培养基
3.2.3 上清液的制备
3.2.4 蛋白酶的制备
3.3 实验方法
3.3.1 培养条件对菌的生长以及抑菌活性的影响
3.3.1.1 培养时间对菌的生长和抗菌物质生成的影响
3.3.1.2 培养温度对菌的生长和抗菌物质生成的影响
3.3.1.3 装液量对菌的生长和抗菌物质生成的影响
3.3.1.4 pH对菌的生长和抗菌物质生成的影响
3.3.2 上清液中抗菌物质的稳定性
3.3.2.1 抗菌物质对温度的稳定性
3.3.2.2 抗菌物质对酸碱的稳定性
3.3.2.3 抗菌物质对紫外的稳定性
3.3.2.4 抗菌物质对蛋白酶的稳定性
3.3.2.5 抗菌物质的储存稳定性
3.4 结果与分析
3.4.1 培养条件对菌的生长以及抑菌活性的影响
3.4.1.1 培养时间对菌的生长和抗菌物质生成的影响
3.4.1.2 培养温度对菌的生长和抗菌物质生成的影响
3.4.1.3 装液量对菌的生长和抗菌物质生成的影响
3.4.1.4 pH对菌的生长和抗菌物质生成的影响
3.4.2 上清液中抗菌物质的稳定性
3.4.2.1 抗菌物质对温度的稳定性
3.4.2.2 抗菌物质对酸碱的稳定性
3.4.2.3 抗菌物质对紫外不同时间处理的稳定性
3.4.2.4 抗菌物质对蛋白酶的稳定性
3.4.2.5 抗菌物质的储存稳定性
3.5 小结
第四章 上清液及挥发性物质抑菌活性测定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供试菌株
4.2.2 供试培养基
4.2.3 上清液的制备
4.3 实验方法
4.3.1 上清液对离体叶片的抑菌效果
4.3.2 上清液对离体果实的抑菌效果
4.3.3 挥发性物质对灰霉菌平板的抑菌效果
4.3.4 挥发性物质对离体叶片的抑菌效果
4.4 实验结果
4.4.1 上清液对离体叶片的抑菌效果
4.4.2 上清液对离体果实的抑菌效果
4.4.3 挥发性物质对灰霉菌平板的抑菌效果
4.4.4 挥发性物质对离体叶片的抑菌效果
4.5 小结
第五章 脂肽类抑菌物质的提取、分离与抗生素合成基因的检测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
5.2.1 供试菌株
5.2.2 供试培养基
5.2.3 上清液的制备
5.3 实验方法
5.3.1 抗生素合成基因的检测
5.3.2 脂肽类物质的提取
5.3.3 脂肽类物质的分离
5.3.4 纯化组分的抑菌活性测定
5.4 实验结果
5.4.1 抗生素合成基因的检测
5.4.2 脂肽类物质的提取
5.4.3 脂肽类物质的分离
5.3.4 纯化组分的抑菌活性测定
5.5 小结
第六章 枯草芽孢杆菌J-5全基因组测序及比较分析
6.1 引言
6.2 实验材料
6.2.1 供试菌株
6.2.2 软件及数据库
6.3 实验方法
6.3.1 菌株培养
6.3.2 基因组测序及分析步骤
6.4 实验结果
6.4.1 全基因组测序结果
6.4.2 功能基因注释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9317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93172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